后殖民批判主义视域下《刺杀骑士团长》战争观研究

2020-05-13 14:27韦悦
西部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骑士团雨田南京大屠杀

摘要:村上春树在作品《刺杀骑士团长》中以大量的笔触描写了当年日本军队在南京的大屠杀,反映了作者的战争观。作品借主人公“我”之口,表现了尊重历史但缺乏道歉的战争观。而另一位主人公免色则是承认历史,反对战争。历史人物雨田兄弟深受战争伤害,也表达出反对战争的战争观。作品中的四个主人公虽然在对待战争的认知和行动上不尽相同,但整体上反映了作者“承认、反省却不道歉”的战争观。

关键词: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战争观;后殖民批判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4-0021-03

一、先行研究及问题提出

村上春树是世界著名作家,作品众多。《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的最新长篇小说。从1979年的处女作《且听风吟》至今,关于其作品研究大约有40年,作品研究领域广泛,有文学艺术特点研究、比较文学研究及现代文艺思想研究等。

村上以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描写了日本二战期间在南京进行的血腥大屠杀,唤起了许多日本人的关心和反省。笔者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分析和其对战争的认知,研究作品的社会意义及特征,考察村上春树作品的社会意义。关于该作品的研究还很少。林少华在《刺杀骑士团长:旧的砖块,新的墙壁》的文学自由谈中说道,认识历史很重要,这次的作品是村上关于战争作品的集大成者。林敏洁在《村上春树文学与历史认识——以最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为中心》一文中指出,村上对历史认识和对战争有着正确反省。从语言到文学再到历史事件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而不可重复发生的历史事件又是以语言和文学为表象的。笔者基于小森阳一的后殖民批判主义理论,对“自由史观”的坚决反对和对日本民族主义的批判,欲从历史批判的角度来分析文本,剖析作品中的主人公“我”、免色及雨田兄弟四人对侵华战争的认识、态度及行为。

二、《刺杀骑士团长》梗概

《刺杀骑士团长》上下两部,分别是《显形理念篇》和《流变隐喻篇》。上部描写了主人公“我”的变化之路及发现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绘画。下部描写了发现真正的自己和事物关联的隐喻。

小说的主人公“我”是36岁的画家,妻子阿柚突然出轨要求离婚,“我”非常震惊。此后,在大学同学雨田政彦的邀请下,“我”住在他父亲雨田具彦遗留在小田原的房子里。有一天,“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被称作《刺杀骑士团长》的雨田具彦的隐藏作品。这幅画是日本传统画,与雨田具彦的平素的画风截然不同。画家雨田具彦在20世纪30年代,留学维也纳并学习西洋画,回国后转向日本画。在发现那幅画之后,“我”找到了雨田具彦隐藏这幅画的理由。雨田具彦在留学期间,曾经参加过暗杀纳粹活动以失败告终,自己的恋人也因此而死。那时,他的弟弟继彦原本是音乐大学钢琴专业的学生,被征兵参加南京大屠杀回国后自杀了。小说以《刺杀骑士团长》为题,全篇围绕这幅绘画而描写。以发现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绘画为开端,讲述了“我”在洞穴里释放骑士团长,为了帮助秋川,亲自杀死骑士团长,“我”与妻子和好,在火灾中小田原郊外的那家别墅里所有的秘密被烧毁,最后以火灾后事物的关联发展被封闭为终结的故事。

其中有4个主角。36岁的画家“我”,著名画家90岁的雨田具彦,20岁自杀的雨田继彦和神秘人物54岁的免色等4个年龄和身分各异的男性。“我”因为恢复单身生活,时间充裕,经济勉强过得去,不仅仅是画肖像画,还期望在自己的绘画专业上有所提高。住在别墅附近的神秘人物免色想让“我”画他的肖像画。“我”追溯深夜若隐若现的铃声,与免色发现了林中的洞穴,放出了洞中的“骑士团长”。“骑士团长”是理念的存在,他幻化成画作中骑士团长的形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我”在屋顶的角落里发现了隐藏在雨田具彦的《刺杀骑士团长》绘画的秘密。

三、免色的战争观

免色从内心世界是承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在小说中,免色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搜集了各种情报,向“我”提问后回忆了日本的历史。日本侵略中国攻陷首都南京后,无差别屠杀了无数中国人,卷入战争的人们都成了受害者。免色认为战争非常可怕的,是不好的。另外,免色还反对屠杀少数人的理论。小说中免色说道:“是的。就是所谓南京大屠杀事件。日军在激战后占据了南京市区,在那里杀了很多人。有同战斗相关的杀人,有战斗结束后的杀人。日军因为没有管理俘虏的余裕,所以把投降的士兵和市民的大部分杀害了。至于准确说来有多少人被杀害了,在细节上即使历史学家之间也有争论。但是,反正有无数市民受到战斗牵连而被杀害则是难以否认的事实。有人说中国人死亡数字是四十万,有人说是十万。可是,四十万人与十万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人数不是争论的重点,战后,日本的道歉问题备受瞩目。在这场侵略战争中,在中国人民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是全中国人民心中无法愈合的傷口。但是,一方面日本政界面对国际社会承认了南京大屠杀,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广泛宣传了南京大屠杀的虚构论,全力销毁相关资料。有很多小说家被限制描写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也有因此而入狱的作家。笠原十九司提过“从八十年代到今天,关于不承认日本社会的侵略战争责任,否认侵略历史的事实的言论和行为,有正义感和历史认识的日本人不得停止反省”。作者根据小说中人物形象,表现出对历史尊重的姿态。

四、“我”的战争观

“我”反对战争,承认了南京大屠杀,但是没有直接道歉。小说以极大的笔触描写了南京大屠杀,但只是以尊重历史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我”在自己心中有着暴力面,战争被认为是历史的集合性暴力。“我”通过“洞”体验了两个影子的机会,认识到人类中邪恶的一面,或者在作品中被称为双重隐喻。双重隐喻象征着历史的集合性的暴力和个人潜在的暴力。村上在文章中写道:“双重隐喻潜藏在黑暗深处,是一种危险的生物。”“我”所描绘的《白色斯巴鲁.福雷斯特的男人》,其实是为自己而画的肖像画。那幅画或者是友好的,或者是邪恶的,在我内心深处仿佛就像恶魔一般的存在。和不认识的女性过夜时要勒住她的脖子,表示自己内心阴暗的部分。自己的愤怒和悲伤会成为那双重隐喻。小说的高潮部分的情节,为了救出秋川,模仿画中的场景刺杀了骑士团长“我”在那个时候变身为“坏人”成为了“杀人犯”。为了救赎自我,为了维护平稳的生活,必须认识自己,反省自己。

“我”是第一个发现了雨田具彦的《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作的人,虽然也有将这副画作的谜题解开的责任感,但是还是缺乏将历史公之于众的勇气。“来到这座房子之后,我几乎一个劲儿画画。最初受托画免色的肖像画,接着画《白色斯巴鲁男子》(在开始着色阶段中止了),现在同时画《秋川真理惠的肖像》和《杂木林中的洞》。我甚至觉得这四幅画渐渐成为拼图的拼块,组合起来好整体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我通过画这些画而在记录一个故事亦未可知。我有这样的感觉。莫非我被谁赋予作为这种记录者的职责或者资格?果真如此,那个谁究竟是谁呢?为什么这个我被选定为记录者呢?”

后来在一次“我”与雨田具彦的儿子政彦交谈时,“我”向政彦隐瞒了自己发现了《刺杀骑士团长》的事情,自己也没有勇气把这幅画展示给公众。文章中写到“我”和政彦的一段对话。“梦中令尊大人静静坐在这凳子上。”雨田走到那凳子跟前,把手心贴在上面。“什么也没做?”“噢,什么也没做,只是坐在那里。”夜里其实他的父亲是从那里目不转睛地凝视墙上挂的《刺杀骑士团长》,但我隐瞒了。

小说结尾写到,最终的那一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烧掉了隐藏《刺杀骑士团长》那幅绘画的房子,也烧掉了人们的记忆。那也预示着那场侵略战争的历史也被烧掉被埋没,被人们忘记了,“我”虽然发现了画作的秘密,但没有勇气把这幅画展示给公众,没有要求侵略者给受害者道歉,“我”也没有给受害者道歉。

五、雨田兄弟的战争观

雨田兄弟是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人物。兄长雨田具彦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是伤害人们心灵的,是残酷的。雨田具彦一生中有两件事影响了他的战争观。其一,雨田具彦的恋人因暗杀事件而身亡。他在维也纳留学期间,参加了暗杀纳粹高官的活动,虽然他侥幸存活,但是他的恋人却因此身亡。暗杀活动失败后,他回到日本,放弃西洋画开始转向日本画作,绘画成了雨田具彦的重心。其二,兄弟雨田继彦自杀,失去至亲。兄弟继彦本来是专攻钢琴的大学生,被征兵派遣到中国,参与了南京大屠杀。继彦在战争中受长官的命令杀害了无辜的人,他的内心很痛苦纠结。回到日本后,由于胆小懦弱,无法忘记屠杀中血腥经历,最后苦于自责和压力而自杀。这两件事使雨田具彦深受打击,他将这刻骨铭心的战争创伤深埋于心,从此专心绘画。他对战争的反对态度体现在《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中,绘画描述了战争中的日本兵雨田继彦在战争中的经历及雨田具彦的暗杀活动,他运用艺术性的技法表示他愤恨血腥的战争。

兄弟雨田继彦同样反对战争。文章中弟弟继彦在战争中给家人寄出的信可以揣测出他痛苦煎熬的心理,小说中写到,“战地寄出的信当然受到严格检查。但也是因为是要好兄弟,他能够从压抑的行文读取弟弟的心理活动—根据巧妙伪装的语境,得以大致推测和理解本意。其中也包括弟弟的部队从上海到南京一路历经激战途中反复进行无数杀人行为、掠夺行为之事,以及神经细腻的弟弟通过那样的诸多血腥体验而遭受的深重的心灵创伤”。虽然继彦反对战争,但受到威胁强迫从军屠杀无辜,由于内心过于自责软弱而自杀,成了战争的牺牲品。雨田继彦被征兵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由于性格软弱而被其他日本士兵嘲笑。在战争中继彦多次被长官命令去砍掉无辜百姓的头,他对自己的恶行苦痛悔恨不已而自杀。的确,他作为战争恶魔的一员,杀害了无辜的中国人。但是,他是加害者同时也被认为是受害者。他原本是音乐大学的钢琴专业的学生,热爱音乐,为了弹钢琴而特别爱惜自己的双手,但讽刺的是,战争中他双手沾满了鲜血。他的音乐梦想破灭,正义观崩溃,前途迷茫,迫于各种心里压力自杀。但在军国主义的淫威之下,他不得不服从长官的命令。他反对战争,杀人不是他的本意,但是却做了血腥的事,成了战争的牺牲品。但是却缺乏对自己犯下罪行的悔过。

虽然雨田兄弟反对战争,但各自的行动不同。对于国家与国家的战争,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企图掩盖历史真相,闭口不谈,毁灭历史性的证据。为了自己的安全和经济利益而选择沉默的日本作家为数不少,但是村上在该作品中,直面南京大屠杀,承认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通过四个主人公表述了各种不同的战争观,综合反映了社会和政治的现状和人们的世界观,村上主动承担自己的文学使命,以文学精神拯救读者。

六、结语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运用战争素材,通过南京大屠杀事件,描述了主人公的战争观,用较多的笔触写下了自己对战争的反省和思考。作者既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又表示尊重历史的态度。主人公“我”和免色,雨田兄弟都对战争持反对意见。文章最后《刺杀骑士团长》画作在火灾中消失,预示着历史被掩埋,“我”并没有将画公之于众,也没有道歉的勇气。作品中仅仅描写了历史事实,但是,道歉和反省严重不足。

参考文献:

[1](日)村上春樹.騎士団長殺し[M].東京:株式会社新潮社,2017.

[2](日)笠原十九司.南京事件論争史日本人は史実を同認識してきたか[M].東京:株式会社平凡社,2007.

[3](日)ロバート.キャンベル,「私」が再生する物語[N].文化.文芸.2017.

[4]陈梦洁,五幅画,五种隐喻——《刺杀骑士团长》隐喻手法的运用[J].名作欣赏,2019(18).

[5]陈世华.刺杀骑士团长[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8(6).

[6]海霞.近十年来中国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研究述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7]林敏洁.村上春树文学与历史认知——以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为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17(3).

[8]林少华.《刺杀骑士团长》:旧的砖块,新的墙壁[J].文学自由谈,2017(3).

[9]林少華.作为斗士的村上春树——村上文学中被东亚忽略的东亚视角[J].外国文学评论,2009(1).

[10]林少华.《刺杀骑士团长》:置换,或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7-04-27.

[11]林少华.村上文学的灵魂,是对黑暗历史的反省之心[N].文汇报,2018-02-02.

[12]刘远航.《刺杀骑士团长》与村上春树的多重面孔[N].贵州民族报,2018-03-30.

[13]许静华.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历史指涉及历史观——从《寻羊冒险记》到《刺杀骑士团长》[J].鄂州大学学报,2019(2).

[14]尚一欧.日本的村上春树研究[J].日本学刊,2008(2).

[15]尚一鸥.村上春树的战争书写——读《刺杀骑士团长》[J].读书,2018(7).

[16]尚一鸥.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与灾难讲述——新作《刺伤骑士团长》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作者简介:韦悦(1995—),陕西西安人,单位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主要研究村上春树。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骑士团雨田南京大屠杀
见证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欧美友人
创意石头画(上)
创意石头画(上)
勇敢的小怕怕
勇敢的小怕怕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
乐高Ⓡ未来骑士团
乐高未来骑士团
乐高未来骑士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