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肺炎,或许很多人都已淡忘2003年那场同样因为冠状病毒引起的瘟疫“非典”;同时也忽视了,原来仍然有那么多人在猎杀野生动物,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一直没能确定,有说是来自竹鼠,有说是来自蛇,也有说是来自中华菊头蝠。因为它扩散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这种和野味有关的瘟疫,被国外媒体称为“武汉冠状病毒”。
可爱动物却是致命杀手
果子狸
果子狸可以传播包括SARS在内的多种病毒,它还携带有狂犬病毒,以及旋毛虫、斯氏狸殖吸虫等寄生虫。
野猪
野猪体内携带多种寄生虫,包括蛔虫、线虫、旋毛虫等,会对人肠胃、大脑等多个器官造成伤害。
猴子
可携带疱疹病毒,非洲白顶白眉猴还可携带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可使人类免疫能力崩溃,让人轻易被病魔打败。
竹鼠
竹鼠作为啮齿类动物,不仅会传播鼠疫,还传播钩端螺旋体、汉坦病毒、流行性斑疹伤寒等。
野鸽
野鸽、麻雀等鸟类都能携带和传播禽流感,曾经肆虐全国的“甲流”HIN1、H7N9便是新型禽流感。
刺猬
携带有多种寄生虫,包括裂头蚴、芽囊原虫等,会严重损伤人的眼睛、皮下组织、大脑和肠道等。
野兔
携带有多种寄生虫,包括弓形虫、脑炎原虫、肝毛细线虫、日本血吸虫等,会损害肠道、肝脏等器官。
浣熊
浣熊虽然可爱,但它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还携带有钩虫、浣熊贝蛔虫等寄生虫,会伤害肠胃等。
蝙蝠
很难相信,有人会把蝙蝠和食物画上等号。其实,大多蝙蝠都喜欢吃水果和昆虫,也有的喜欢捉鱼或者采蜜,它们性格温和,足够贴上“人畜无害”的标签。
但SARS、MERS、埃博拉等病毒都潜藏在蝙蝠身上。导致这场肺炎疫情的病毒,也可能来自蝙蝠。蝙蝠本可以躲在暗处生活,可人类不断捕食野生动物,蝙蝠也没能逃过,甚至常常以邪恶的形象登上头条。
为什么有的人会吃野生动物?
★传统饮食文化遗留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食用野生动物的记录。《周礼·天官》记载中国人的野味有“六畜”“六兽”“六禽”,包括麇、鹿、熊、野猪、豺、雉、鸠、天鹅等。随着风俗的变化,法律的完善,人们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增多,野味作为美食的传统消失。
★被误解的药用价值
有人认为野生动物比养殖的有营养,最典型的是养殖鸡和土鸡,土鸡虽也是家禽,却因散养而备受青睐。还有人认为野味有特殊功效,能治病,甚至还有以形补形的谬误思想。中医文化里,有很多古代典籍记载野生动物的药用价值,实际上大多数野味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致病。
★不安全感与征服欲
有心理学者认为,人类对未知事物有天然好奇心和征服欲,吃进嘴里就意味着掌控、占有,而且捕猎野生动物也是婴儿“口欲期”没得到满足而产生不安全感的心理补偿。越是小时候没人疼没人爱,越容易通过吃来弥补童年的“遗憾”。
★炫耀性消费的陋习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有的人在虚荣心作祟的心理下,觉得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吃过别人没吃的东西,是一种“炫耀”和“谈资”,发在朋友圈里自我感觉倍有面子。历史教训在前,这种吃“病毒”的行为不仅不会让人羡慕,反而还特别傻。
以蝙蝠为例,它身上的大多数病毒都不会直接传播给人类,有一部分人畜共患的病毒有非常高 。的传播风险。多数病毒都需要一个能够和人类接触的中间宿主环节,才能把這些自然界里存在的病毒带到人类世界。而这个中间宿主,往往都是被人类捕猎的野生动物。
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要如何应对
当医护人员持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救治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时,科研人员同样在忙碌着。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科研人员检测到33份样品合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分离病毒,我们得以知道病毒来源于该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但具体是何种动物,这种新病毒的相关特性是什么,能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等,仍在研究中。
此时,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普通人又能做些什么?该如何应对呢?
做个小测试,以下行为,你认为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口不管疫情严重不严重,每天都要出门遛一遛
口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手遮挡
口揉眼之前,先把手洗干净
口勤洗手,肥皂或洗手液不能少
口安全饮食,不吃野味,鸡鸭鱼肉要做熟
口不接触家禽,不接触野生动物
口有疫情的地方才需要戴口罩
口家里每天别忘开窗通风
口普通人使用口罩,N95最优先
口朋友小聚玩一玩还是没关系的
口抗病毒食物或药物要多吃
除此之外,你是否还有以下的经历或感受呢?
口疫情之外的话题,无力关心,听不进去
口看到有医生或患者遇到不好的事,就忍不住哭泣
口自己太渺小了,什么忙都帮不上,自责
口对平时想看的剧、喜欢的游戏,完全提不起兴趣
口感到焦虑或恐惧,否认现实
……
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不少人都感染了“情绪的瘟疫”,这意味着不少人可能都经历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压力应激反应”。此时,身心会跟着出现一系列反应,比如失眠、头晕胸闷、记忆力下降等。各种乘虚而入的谣言,则会进一步促发应激反应。
如果你也有出现应激发应,现在,先在心里默念3遍:在担心别人之前,先照顾好自己。
然后,一起来看看,心理的调节,可以怎么做。
告诉自己,感到不安、困惑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不妨和信任的人聊聊天,倾诉是个好办法;宅在家的日子,要和无聊做斗争,列一个愉悦To-do list吧,比如运动、瑜伽、玩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泡脚等,活动空间虽然小,但我们的心可以无限大;至于负面消息,减少拿起手机刷各种消息的次数,不让自己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做信息的主人;当然,听听歌、看看书、好好休息,也能很好地帮助稳定情绪。
疫情面前,更要保持希望,别因此无视了身边的美好。
如何防止冠状病毒重现?
我们活在当下,也关心未来。在过去的几十年,冠状病毒不断变异,感染动物与人,还跨物种传播,那我们有没有办法防止未来冠状病毒的重现呢?
结论现在不得而知,但为了防止冠状病毒重现,我们能从现在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1)尽量避免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不吃野味;
(2)保护自然,不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加强学习,科普知识记心上;
(4)以开放的姿态学习,不断更新头脑中的科学知识。
愿不再继续有新的病毒以相同的方式侵入人体。
影响人类历史的瘟疫
回顾历史,瘟疫似乎一直与人类相伴左右。这个对我们纠缠不休的恶魔,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肆意传播,带走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有足够多的途径和手段去获取信息,但当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于病毒传播的速度,人类仍被千万年前刻在基因中的恐惧所束缚。面对逐渐发展的疫情,我们不妨冷静下来,以史为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1347年
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也被称为鼠疫。黑死病在全世界造成7500万人的死亡,其中欧洲的死亡人数为2500万到5000万。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等待他们的只有痛苦地死去,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所以“黑死病”这个名字,除了来自它的症状之外,还指此事件给人带来灰暗可怕的黑色阴霾。
1520年
天花
1520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墨西哥,也把天花带到了这里。这场瘟疫造成300余万人死亡,在此后的50年内,墨西哥因为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古代大约60%的人口受到了天花的威胁,1/4的感染者会死亡,大多数幸存者会失明或留下疤痕。幸运的是,天花已被人类彻底消灭,成了第一种也是至今唯一一种被消灭的传染病。
1817年
霍乱
历史上第一次霍乱大流行发生于印度。印度历史上一直有水葬的习俗,人死后尸体在恒河顺流而下。1817年恒河洪水泛滥,尸体携带的霍乱在恒河下游地区迅速流行开来,后来波及整个印度大陆,又蔓延到欧洲,仅1818年就造成英国6万余人丧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紀末,大规模流行的世界性霍乱共发生8次。
1917年
世界流行性感冒
让人震惊的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既不是鼠疫、天花,也不是霍乱,而是几乎人人都得过的小病——流行性感冒。1917年开始的一场世界性流行感冒,造成了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夺走了印度1300万、美洲50多万和非洲、欧洲无数人的生命,造成了2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
2002年
非典
非典即“SARS”,也就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非典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首次爆发,飞快扩散至全球,造成一次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潮。疫情造成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744个病人死亡,即使治愈的病人,也有人留下了无法痊愈的后遗症。
2009年
甲JHIN1
甲型HIN1病毒于2009年4月在墨西哥爆发,是一种从未发现的HIN1变种病毒引起的。它是一种人传人的病毒,因此飞快地在全球扩散开来。最后导致死亡14142例。
2014年
埃博拉病毒
2014年2月,西非爆发了大规模的埃博拉病毒疫情,由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再通过人际间传播蔓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疫情最严重的三个国家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共有26593人被感染,11005人死亡。
数字是冰冷的,但人心不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不是死了1000人,而是死1个人这件事发生了1 000次。在与瘟疫的作战中,人类也许无法获得全盘的胜利,但是我们手握科学方法与医学技术,总能打败瘟疫,赢得一场又一场战役的胜利,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筑起保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