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原则上是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环境,也是学生社会化的环境,具有“空间性”,包括物理空间、关系空间、心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物理空间是指常规的学校班级以教室为区隔及承载,同时也通过教室文化的建设而促进其他空间的丰满。关系空间是指在班级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伴关系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社会关系。心理空间是指在班级人际空间的基础上形成的班级所有成员的归属感、情感联结和价值肯定。文化空间是指在前三种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班级精神内核、衍生制度、行为表现、物质承载的复合体系,也称为“班级文化”(见图1)。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所有或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达成育人目标,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班级中所有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工作的協调者。班级文化建设的体系几乎涵盖了班主任的所有工作,甚至可以说,班主任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班级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在线学习改变了面对面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方式,也超越或丰富了常规时期班级的概念;在线学习拓展了班级物理空间的时空性,从常规的班级拓展到了“空中班级”“在线班级”“资源班级”;在线学习丰富了班级关系空间的多元性,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互动更加活跃。那么,班主任如何在这个非常规的阶段因时而变,找到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生长点,通过可实施的行动策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值得探讨。
一、在线班级的精神文化巩固
没有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就没有魂,即使活动看上去热闹,也不能对学生成长和班级发展起到实际意义上的推动作用。班级的精神文化可以是丰富的、多样的,是班级共同价值观和愿景的体现,往往通过班训、班级口号等体现出来。任何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核都应该基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育人目标,因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行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一段时间恰可以成为提升班级成员道德修养或者认知与情感水平的“窗口期”。例如,在这次全民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那么多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人物,无论是专业领域中的院士、专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还是坚守岗位的后勤人员、冒险工作的快递小哥以及克服万难的志愿者,他们的作为诠释了这八字精神,这是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最好实例、最佳取材。班主任非常有必要静下心来引导学生在精神领域有所提升。“班主任的一封信”、一次在线主题班会、一场在线主题演讲、一场在线仪式等形式的活动,都可以承载这一精神文化建设目标,也可以让超越了空间的班级生活具有仪式感,让学生有归属感,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见图2)。
厚生与良心教育、生命与关爱教育等,也可以成为班级精神文化提升教育的主题与切入点。班主任对主题的洞见与在线活动策略的设计也是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挑战。
从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来看,成熟的儿童观、真挚的教育情怀以及人格精神的感召力是影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人为因素,其中教师人格精神的影响格外显著,并且在班级里具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是这一阶段教育需要特别传递给学生的理念,也有必要成为这一阶段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焦点。班主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关爱家人、关爱班级同学、关爱特殊人群(疫区民众、弱势群体)等,这些都会在年轻的心灵中种下友善的种子。通过“每日一张祝福卡”“时时心语”等形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表达出来的关爱,会营造出温暖、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在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这一阶段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做好家校联系等活动中,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也得以彰显。
二、在线班级的制度文化完善
班级制度不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有了制度并不等于就有了制度文化,单向惩罚的制度、形同虚设的制度、缺乏引导性价值的制度都不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制度文化形成的重点在于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怎样制定制度、怎样使用制度。因此,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并完善、有班级特色、能对师生的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大体可分为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两个部分,并具有从宏观到微观的分层(见图3)。管理制度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秩序意识;评价制度的教育目的则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上进性。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积累,直至制度的显性作用逐渐成为班级里学生行为方式中“约定俗成”的隐性力量。因此,任何阶段的努力都是对制度文化的强化与补充。此次“停课不停学”阶段同样是建设并丰富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契机。
先说说班级的管理制度。首先,从微观处着眼,以常规课堂教学当中的纪律制度为例,以往的“课堂公约”面临新的“挑战”,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生成新的“课堂公约”,如在在线课堂中不随意“刷屏”、及时有效地反馈、拒绝网络语言暴力、遵守网络信息安全规则等。其次,从宏观处看,常规时期班级制度文化中的管理制度,如班队组织、值日生制度、班会制度、周报制度等在这段特殊时期需要既保持延续性,又要有内容上的务实与形式上的创新。例如,班会如何使师生们“隔空相聚”;班队组织如何在这段时期发挥学生的领导力;班级特有的文化节日如何以新的形式发挥激励个人、凝聚集体的价值作用,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提前谋划,发动学生的才智与想象力,构建新的制度文化形式,并能够体现班级制度文化规约下“事事有人,人人有事;时时有章,章章有时”。
再来看看班级的评价制度。常规时期,班级评价制度涉及日常表现评价、学习评价、学生领导力(岗位)评价、综合评价、主题活动评价等内容,通常以表彰事件和表扬人物的形式呈现,是比较系统、宏观的学校教育评价。当前,随着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作息等改变,学校教育的评价有必要做出相应的“三更”调整:第一,内容更聚焦,聚焦于学生居家生活的健康与人际亲和;第二,价值更有侧重,侧重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与可持续;第三,目标更有引导,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综合反馈。例如,某校为学生制定了抗“疫”延期开学期间“自主成长评价手册”,评价内容包括:防疫自护、体育锻炼、生活习惯、家务劳动、自主管理、学科学习,采用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的方式,以“周目标”为单元。
三、在线班级的物质文化创新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是对核心价值观、班级愿景等精神层面内容的物化呈现,以班级口号、班徽、刊物、作品集等为主,也包括对教室物理空间环境的利用与改造,如文化墙、展示架、宣传栏等。物质文化建设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物化”过程,需要不断反思物化品所承载的价值与意义,甚至需要持续地对这些物化品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或意义赋予。这段特殊时期的生活经历,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来说,还是对教师的专业经历丰盈而言,都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意义;对于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来说,甚至可以感性地将其理解为有必要“物化”的“一段时光”,使之具有日后可以不断回味、不断省思的教育价值。因此,班主任有必要、也有责任比较系统地思考,如何借助传统的文字、影像等方式,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使这一段时期学生的学习成果或更准确地说学生的成长经历物化出来,丰富班级的物质文化,创建出一段“班级历史”。例如,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班级日志”“作品集锦”“班级公众号”“班级共享平台展示”等。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当中恒定的主题,当学校的时空发生了变化,只有因时而动变通形式与内容,才可使这一主题的价值发挥恒定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宇.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朱旭东.加强对中国儿童发展规律及其教育的研究[J].人民教育,2019(23):30-34.
[3]高益民.学校文化凝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