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天下大同

2020-05-13 14:04许可芯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援华云雨何曾

许可芯

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肆虐之际,一条条的标语被贴上街头田间,有的写着“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一箱箱的日本援华物资被运入红十字会,有的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有人可能会觉得: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别人怎么用得比我们好?

但我认为,民族语言的运用正应该是前一种标语的“俗”与后一种标语的“雅”相结合,来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

前一种标语被我称作“俗”,是因为它没有引经据典,而是使用口头用语,朴实无华。它用最简单的词语点出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戴口罩,又点明不做的后果——进医院抢救,上呼吸机。与这种標语类似的还有“带病回村,不孝子孙”“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它们由最朴素的语言组成,却有不一般的力量。它们能让所有看到它们的人,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只要认识汉字,就能看明白标语的含义。它们稍显夸张的文字,朗朗上口的韵律,也能让原本对疫情漫不经心的人牢牢记住,并对疫情有所防范。在疫情面前,我们需要所有人明白、所有人重视,更应该运用“俗”的民族语言。

后一种标语被我称作“雅”,是因为它引用了诗句,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直白的、朴素的口头语不足以承载我们想要藉由文字传递的深情时,我们可以回头看,去五千年汉语河边的沙滩上捡拾先民遗留的文学贝壳。日本援华的友好,由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传出;习主席对民生的关切,由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传出;抗疫医生请战的无畏,由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传出。在太多复杂的情感无法用简单语句表达时,我们可以回顾我们的传承,运用“雅”的民族语言。

“俗”也好,“雅”也罢,都是寄托我们感情的民族语言。前者能让所有人看明白,是我们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寄托;后者能让读懂的人觉察到幽微的情感,是我们继承传统、民族认同的寄托。在不同场合运用合适的民族语言,方能给与所有抗击疫情的国人以鼓舞与力量!

[作者通联:湖南长沙雅礼中学]

猜你喜欢
援华云雨何曾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书法)
题蓑衣鹤育雏图
何曾
阳朔云雨
何曾
俄罗斯专家在中国
——习主席与援华专家及亲属代表座谈深度报道
浅析抗日战争初期的苏联“援华抗日”政策
抗战时期哪些国家援助过中国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