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王巍巍 安维民 董景辉
肝细胞癌(HCC) 是一种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的肝内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是 HCC 的有效治疗方式[1]。然而术后复发率在70%以上,因此术前对肿瘤复发精确评估可以为临床进行合理、全面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改善预后。术后复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管侵犯、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等,其中微血管侵犯(MVI)是肝 细 胞 癌 复 发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而MVI的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査 , 难以对其进行术前诊断[2-6]。本文对小肝癌MR图像信号值与MV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小肝癌MVI预测提供数字化的客观依据。
收集整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12月至2019年1月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①病理诊断为单发小肝癌(直径<30 mm);②术前1周~1个月内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③无肝癌治疗病史;④病例明确诊断有或无MVI。选取3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30例,女3例,平均年龄(50.9±6.7)岁。排除标准:①图像质量不佳,不能准确测量病灶信号值;②病灶较小部分序列显示不明确。
(一)影像检查方法 采用GEHD3.0TMRI扫描仪,行肝脏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8通道相控阵体部表面线圈,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脏下缘。平扫序列:轴位T2WI压脂(FSTR 6000 ms,TE 91.2 ms),T1WI(同 反 相 位)(TR 180 ms,TE 2.27 ms、1.11 ms),T1WI压脂 (Flex TR 4.44 ms,TE 1.69 ms),DWI(TR 2200 ms,TE 65.1 ms,b=0,800 s/mm2),T2WI和 DWI层厚8 mm,T1WI层厚3.8 mm,矩阵介于128×128~288×224之间。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肝脏容积快速成像序列,用高压注射器按0.1 mL/kg,经肘静脉注射Gd-DTPA,注射速度1.5~2.0 mL/s,共采集5期,扫描时间:双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15 s、30 s),双门静脉期(50 s、65 s),平衡期 90 s,延迟期300 s;层厚3.8 mm。
(二)信号值测量 对病灶 T1WI、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信号值进行测量,测量范围包括病灶全部,并进行3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另取病灶周围肝实质与病灶大小相同的区域进行信号测量,避开大血管和伪影,同一位置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参考。计算二者的比值,进行下一步分析。
(三)分组 依据病理诊断分为微血管侵犯组和无微血管侵犯组,进一步根据AFP水平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
本组病例MVI阳性患者平均年龄53.6岁。其中AFP阳性12例、阴性10例;男性21例,女性1例;病灶分化程度为中分化20例,低分化2例;21例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1例患者有丙型肝炎病史。
本组病例MVI阴性患者平均年龄49.55岁。其中AFP阴性6例,阳性5例;男性9例,女性2例;病灶分化程度为中分化8例,高分化3例;10例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1例患者有丙型肝炎病史。
AFP阳性病例微血管侵犯与非微血管侵犯组间动脉期强化和延迟期强化信号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WI、T2WI、DWI序列病变信号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阴性病例T1WI序列、T2WI、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病变信号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VI阳性且AFP阳性组12例,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4例,快进慢出5例,乏血供3例,延迟期高信号5例;MVI阳性但AFP阴性组10例,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6例(见图1),快进慢出3例,乏血供1例,延迟期高信号3例。
MVI阴性且AFP阴性组6例,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3例,快进慢出2例(见图2),乏血供1例,延迟期高信号1例。MVI阴性但AFP阳性组5例,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1例,快进慢出4例,延迟期高信号3例。
4例病灶最大径≤1 cm,20例病灶最大径>1 cm 且≤2 cm,2例病灶最大径>2 cm 且<3 cm。
注:A.T1增强扫描动脉期;B.T1增强扫描门静脉期;C.T1增强扫描延迟期
图1MVI阳性AFP阴性小肝癌患者病灶MR强化特征
注:A.T1增强扫描动脉期;B.T1增强扫描门静脉期;C.T1增强扫描延迟期
图2MVI阴性AFP阴性小肝癌患者病灶MR强化特征
医学研究表明,肝癌术后复发过程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肝癌术后复发显著缩短患者寿命并明显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仍然是影响肝癌手术切除治疗效果的一个难题。微血管侵犯的发生是肝癌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存在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较无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高出4 倍以上[5]。因此,术前准确预测HCC 的 MVI 病理结果对手术治疗方法和肝移植受体的筛选、精确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1,13],如术中挤压肿瘤的力度及旋转肝脏的角度、切缘范围的确定等[3,16]。有学者提出术前诊断肝癌微血管侵犯的影像学特征,如包膜侵犯、癌周强 化、连续结节等,但尚无统一标准[10,12,14,15]。并且,其征象主观因素较强,本研究通过对癌灶MR图像信号值测量、对比,发现AFP阴性组患者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图像信号值与MVI具有相关性。动脉期强化较低,并且延迟期信号较低倾向于病灶微血管侵犯阳性。
病灶强化特征是病灶血供和内部结构的体现[8,11]。本研究对病灶强化特征进行了分类计数分析,结果显示乏血供病灶多为MVI阳性。分析其病理基础可能为MVI导致病灶血供减少,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病灶MR信号特征可以反映病变内部物质成分变化[7、9]。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灶信号特征与病灶有无微血管侵犯无明显关系,推测MVI不会引起病变内物质成分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样本量偏小,而且是单中心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对病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避免病理检查的局限性,为预测小肝癌MVI提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式。采用本方法可以有助于术前客观评价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情况,制定更加有效、全面的治疗措施,进而可以防止术后复发,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