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卫婷,张天生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月经期及行经前出现下腹疼痛,常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乏力、腰腿酸痛、失眠、肛门坠胀,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医认为主要与血清前列腺素F2α的浓度有关,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此类药物虽能缓解疼痛,但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且副作用大[2]。中医以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独特优势[3]。本研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运用暖宫灸联合针刺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中医院门诊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年龄16~35 岁,平均年龄(24±2)岁;病程2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2.36±0.52)年。B组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2±2)岁;病程7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2.45±0.67)年。C组年龄17~35岁,平均年龄(23±2)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2.37±0.65)年。3组患者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妇产科学》八版教材、《中医妇科学》[4]十三五规划教材拟定。①疼痛多自初潮开始,以行经第1日最为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②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6个月内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患者;③年龄16~35岁。
①6个月内使用其它药物治疗的患者;②继发性痛经患者;③年龄>35岁或者<16岁的患者;④月经周期不规律者;⑤过敏体质或者晕针的患者。
暖宫灸药物组成:赤芍、五灵脂、香附、桂枝、丹皮、桃仁、元胡、艾叶以2∶2∶2∶1∶1∶1∶1∶1研末,密封储存备用。生姜500 g,洗净,切丁,粉碎机打碎为泥待用。
暖宫灸部位:中脘至曲骨段,子宫穴(双)。
操作方法:①患者取仰卧位,裸露腹部穴位。取穴后,用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消毒3遍。先把暖宫灸的药物填满脐窝。铺姜泥:姜泥牢固地铺在施灸部位,压实,要求姜泥宽8 cm、高2 cm。放置艾炷:在姜泥上放置三角形艾炷,各边长为3 cm。点燃艾炷:点燃艾炷的上部,共灸三炷,任其自燃自灭。温度控制在43~45 ℃之间。②双侧子宫穴麦粒灸:将药物炮制过的金艾绒做成麦粒大的艾炷,直接放在子宫穴上燃烧,最高温度达60~70 ℃的热力,能耐1 s大热时即按灭,反复施灸7~8壮。疗程:选择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至经行第1天停止治疗,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
针刺穴位:关元、中极、气海、次髎、地机、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使用40 mm毫针快速进针,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30 min。
疗程:选择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至经行第1天停止治疗,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
暖宫灸操作同A组,针刺组同B组。疗程:选择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每天针刺治疗结束后,再予暖宫灸治疗,至经行第1天停止治疗,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
3组均治疗5个月经周期。
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对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测定、痛经疼痛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7]。
3.1.1 痛经疼痛程度VAS评分 使用1条10 cm长的标尺,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极度疼痛。让患者根据自己疼痛程度在标尺上做标记,研究人员对其评分,数据越大,疼痛程度越强烈[8]。
3.1.2 临床症状积分表 该量表共有 13 项评价项目,分别是头痛、眩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腰酸困痛、腿痛、乏力、失眠、抑郁、肛门坠胀。每个项目都有4个分级:0 分: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1分:轻度,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2分:中度,对生活有一定影响;3分:重度,严重影响生活[9-10]。
3.1.3 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测定 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月经来潮的第1天从肘正中静脉空腹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清前列腺素F2α[11](选用武汉华美生物酶联免疫试剂盒)。
参照《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13],具体如下:
治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且停药后6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不用药可坚持工作。
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用药可坚持工作。
无效:症状均无改善。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4.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C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A组的80.00%和B组的66.6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4.2 三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三组治疗前痛经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痛经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C组治疗后痛经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见表2。
3.4.3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比较 三组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C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见表3。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A、B组比较,1)P<0.05。
组别例数(n)时间痛经程度VA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A组30治疗前6.94±1.0521.22±1.75治疗后2.62±0.942)4.62±1.142)B组30治疗前6.77±1.2322.37±1.93治疗后2.75±0.822) 3.25±1.322)C组30治疗前6.78±1.2122.26±1.51治疗后 2.35±0.911)2)1.75±1.911)2)
注:与A、B组治疗后比较,1)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P<0.05。
组别例数时间血清前列腺素F2α(Pg/mL)A组30治疗前40.41±2.17治疗后27.48±2.422)B组30治疗前40.28±1.86治疗后28.11±1.892)C组30治疗前40.26±1.94治疗后 16.49±2.171)2)
注:与A、B组治疗后比较1)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P<0.05。
痛经归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痛经的最早记载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症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4-16]。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行经前期情绪失调、感受外邪、饮食失节等导致气血不畅、冲任失调,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医治疗痛经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治、针刺、电针、艾灸、针药合用等[17-18]。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来潮时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升高,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出现痛经[19]。治疗上多以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孕药等治疗[20]。
暖宫灸以重灸任脉为主,月经的来潮与任脉关系密切,且子宫位于腹部,灸之可以直攻调节脏腑功能而收捷效。其将传统艾灸疗法和铺灸药材的有机结合,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本身的作用不仅是两种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集中治疗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1-23]。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铺灸在燃烧时产生热效应,可以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子宫血供和氧供,从而缓解紧张,减少子宫收缩,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缓解疼痛[24-25]。而普通针刺取穴关元、中极、气海调任脉气血,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补脾胃资气血,次髎活血通经,地机调脾经经气而止痛,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会,可通调足三阴经气[26]。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单独使用暖宫灸治疗本病的短期疗效明显,而远期疗效欠佳。而单独使用针刺治疗远期疗效较单独使用暖宫灸好,遂提出暖宫灸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新思路,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月经来潮时血清中F2α水平明显降低,6个月后随访,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独使用暖宫灸或单独使用针刺治疗,从而为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