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下的水利建设
——评《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历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20-05-13 08:59吴亚强
灌溉排水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节水水利水资源

吴亚强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显突出,生态问题已然转变成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国际性问题。如何应对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摆脱了时代的限制,为人类提高科学认识、摆脱生态危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在此背景下,我国也提出了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有效继承,同时还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指导。水生态是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换言之,唯有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实现用水安全,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能力,方可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历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张芮著,水利水电出版社)从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历程切入,为读者分析了其成功与不足,接着在系统阐述生态文明的基本特性和内涵基础上,探讨了农业水利生态文明的构建方略,通过水与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分析加深了该书参考价值和实际的指导作用。

《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历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中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历程,由第一章到第四章组成,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农业水利工程的兴建与典型农业水利工程探究和揭秘等内容。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北方农田水利的恢复与南方农田水利开发的加速、典型水利工程——它山堰等内容。在第三章中,介绍了农田水利的普及与发展、农业水利著作大批涌现与水利专业教育的探索等内容。在第四章中,论述了传统农业水利的特点与不足。中篇,中国近、现代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由第五章到第八章组成,在第五章中,阐述了吸收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及科技理论、对农业水利实行现代式的经营管理等内容。在第六章中,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在第七章中,阐述了改革开放后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在第八章中,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水利工程取得的成就,包括灌溉工程成就、农民饮水安全成就等。下篇,农业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由第九章到第十三章组成,在第九章中,介绍了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基础。在第十章中,介绍了当前中国农业水利面临的挑战、水生态文明的提出等内容。在第十一章中,阐述了农业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历史使命、农业水利生态文明建设需协调的四大关系等内容。在第十二章中,论述了农业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第十三章中,对农业水利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历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介绍内容涉及方面十分广泛,并且进行了透彻深入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下的水利建设建设可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历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既可以作为高校水利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水利工程相关从业人员的指导用书。

水作为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并且还是文明之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千百年来,人类都择水而居,水域、河流也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诸如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等都是起源于河流。水利作为与河流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人类活动。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而言,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长期都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水利事业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应用通常可促进一方社会的发展和一系列文明的形成。水利在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水利事业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及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出现矛盾和危机的时代,相比于如今,那一时期的生态危机尚未明显显现,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其生态文明观进行系统的论述,不过他们的著作仍旧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水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求,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同时还是经济社会有序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正如《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历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所提到,水利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处理的重要课题,即便全球各国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出现有不同内容的水利工程,但水利活动自始至终是人类与自然领域周旋的重要基调,不管是古代农业社会,还是现代工业社会,水利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球各国经济学家普遍指出,二十一世纪国际投资取向和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要看国民素质能否跟上全球科技和文明的发展脚步;另一方面要看区域水资源数量、质量能否适应发展需求。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提高了对新时期水利建设的有效重视,并明确了水利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生态文明观下的水利建设要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历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指出,水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经长期的发展,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收获了显著的成效,但仍旧存在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等问题。为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保障用水安全,进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首先,加大民生水利发展力度,奠定坚实水利发展基础。水利建设应当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着手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均离不开水利的有效支撑。所以,要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放在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加强发展民生水平,构建水利发展新格局,为水利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给予有力政策支持,推进水利生态文明建设。要秉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展统筹规划,确立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有效融入进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颁布政策支持,构建政府牵头、市场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水生态项目建设,积极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再次,推进水利体制改革,建立水生态文明长效机制。推进水利体制改革,构建权责分明、有序运转的水资源管理机制,落实水资源管理的市场主体,加强培育市场,构建全面反映市场供求、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等的水权交易制度及水价形成价值。同时,加大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水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构筑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最后,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水利,持续提升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循环发展、和谐高效与互利互惠。

《农村节水灌溉技术》一书提出,要加强对水资源转化、作物耗水规律和用水调控、旱作节水作物耕种、抗旱作物种质改良等农业节水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旱作农业、蓄水保墒农艺措施、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节水装备设备推广使用的融合发展,进一步转变农业用水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如应用微灌与滴灌技术,使用微灌、滴灌技术进行灌溉,在灌水器的作用下,将微量水源湿润农作物根部与周边土壤,这种灌溉技术可以实现均匀灌溉,且提升农作物产量。在健全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方面,我们应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加快明确农业初始水权,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农业节水激励约束机制,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考核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加快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程,应将节水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将节水灌溉与农机、农艺、农技措施结合起来。对于地下水的开采,要加快推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实现对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和岩溶山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要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尽快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范围划定,编制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压采方案,采取水源置换、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等综合措施。全面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防止地下水过度开发和破坏。尽管国内外的设施农业已取得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未来研究的核心目标方向包括有:不断改进设施农业环境监控系统的性能和精度,降低其建设、维护与运行成本,提高设施农业的效益;积极寻求设施农业生产新能源,减少各种农业设施、设备的能量消耗,实现节能降耗;深入探索并推广无土栽培技术、温室生物防治技术、设施农业用水和净化处理与重复利用技术从而持续增加设施农业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效益。

我国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合理、科学地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成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节水水利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