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通
(北京新发地市场,北京 100160)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突发疫情,都对我国农产品的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只有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灾害预警、增强产销对接能力,才能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的粮食安全。市场流通是蔬菜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北京市蔬菜供应货源的充足性、可持续性及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性,对于首都“菜篮子”稳产保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春节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地快速进入了严格的疫情防控阶段,多地隔离措施的施行使得部分产地的蔬菜难以进入市场,部分城市的蔬菜供应出现阶段性短缺。北京地区多部门、跨部门积极组织协调,保障蔬菜运输畅通及市场的正常运转,短时间内实现了蔬菜的保供稳价。新发地市场及各商户积极采取多项措施补齐短缺蔬菜、保证蔬菜供应充足,使得蔬菜市场价格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在北京地区农产品“保供稳价”的工作中作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把疫情对蔬菜供应造成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下面从北京蔬菜流通的特点入手,在总结疫情给蔬菜流通带来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关经验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进“产销对接”、培养有担当的商户队伍等长期发展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提升首都“菜篮子”的稳产保供能力。
北京新发地市场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据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年交易额在世界各大批发市场中位列第2位,略低于法国的汉吉斯市场。2019年,新发地市场的年交易额达到1 319.47亿元,其中蔬菜年交易量为787.2万t,交易额221.9亿元,每天的交易量超过2万t。据新发地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表1),2019年全年,北京自产的蔬菜上市总量是46.44万t,在蔬菜的上市总量中占有的份额不足6%;90%以上的蔬菜来自外埠,其中河北省占22.0%、山东省16.0%、东三省8.8%。总体来看,北京市的蔬菜自给率较低,绝大部分的蔬菜收购于周边省份。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重点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国家发改委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商务部对34个大中城市的农产品价格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发现,北京地区蔬菜的价格相对较低,一般排在最后10名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蔬菜外埠收购量大、集中,形成了规模化的收购,使得收购价格相对较低;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具有较强的经营实力,经营模式具有大吞大吐的特质,经营成本、销售成本相对较低;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商户按照蔬菜供应链,分季节在全国各地建有大量的生产基地,货源保障能力相对较高。
表1 2019年新发地市场各类蔬菜来源
◎ 供应端有保障
据新发地市场统计,2019年,新发地市场的商户按照蔬菜的供应情况在不同季节分别在全国各地自建了6.6万hm2的生产基地,与当地种植大户合作建立了14万hm2的生产基地,解决了部分地区蔬菜难销售的问题,也保障了商户有充足的货源,这种经营模式,被总结为“产销对接”“农商互联”,成为今后蔬菜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因此,尽管北京自产的蔬菜供给率比较低,但是商户销售的蔬菜自给率较高。
◎ 蔬菜运输有保障
就全年来看,北京地区销售的蔬菜,有70%出自新发地市场,特别是长途运输进京的蔬菜,几乎100%出自新发地市场。长途运输一般采用大型运输车辆,实现了运输的专业化、规模化,新发地市场经销大户均采用第三方物流,避免了车辆回程的空驶,降低了物流费用。
◎ 蔬菜供应量有保障
按照北京地区蔬菜的消费量,新发地市场夏秋季的日均上市量不能低于1.8万t;冬春季的日均上市量不能低于2万t。2019年全年新发地市场蔬菜的日均上市量为2.16万t,最高时可以达到2.3万t,蔬菜供应整体充足,也使得北京地区蔬菜的整体价格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较低的位置。
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的影响,蔬菜价格的走势从总体来看(图1),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是春节到正月初四,期间,按照往年的惯例,市场上只有少量商户留守,为超市配货及少部分零售商补货,正月初六才开始返回市场。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春节之前市场上蔬菜供应过剩,零售商采购并不积极,以至于正月初二就开始进场补货,导致菜价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四快速上涨;第2阶段是正月初五到正月初九,在市场的召唤下,大批商户返回市场,进京的蔬菜快速增加,但是零售商需求不旺,市场蔬菜积压,商户赔钱甩卖,菜价出现跳水;第3阶段是正月初九至十七,蔬菜上市量下降,价格恢复性上涨;第4阶段是正月十七(2月10日)以后,蔬菜价格整体进入正常的季节性下降区间。相比其他大中城市,由于新发地市场强有力的举措及广大商户的努力,北京蔬菜的供应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度出现短时间的明显波动,但是恢复的时间相对较快。
2020年3月,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在上旬走势平稳,略有波动,中下旬波动下行。3月末较3月初蔬菜价格下降14.53%,3月末价格同比由小幅上涨转变为大幅下降。2020年3月份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65元/kg,比2月份的2.94元/kg下降9.86%;比去年同期的下降5.36%,这种下降主要是季节性下降,其中也有今年春季蔬菜的供应能力好于去年同期的原因。总之,度过了疫情期间供应阶段性偏紧的时期,北京地区蔬菜的供应已经完全步入了正轨。
在农历正月十七之前,各地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封村封路”的现象比较普遍,一部分产地的农户不能下地,不能出村,商户难以进村收购,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的问题表现突出;货运司机居家休息,有的地方限制外地车辆驶入,造成短时间的运输困难;地头对蔬菜的分选、整理过程中人员的短缺、对人员聚集的限制问题(有些地方把10个人以上视为“人员聚集”,而农产品收购是劳动密集型过程)等等都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在正月十七之前,蔬菜在收购、运输过程中的费用比正常情况下增幅大于50%。这种制约,基本上属于阶段性现象,随着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蔬菜流通过程中的梗阻现象逐渐消除。
受到疫情的影响,湖北应季蔬菜不能进京,使得这部分蔬菜供应出现阶段性偏紧的状况。每年的12月到翌年的3月,是湖北应季大白菜、甘蓝、白萝卜、花椰菜进京的时节。期间,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大白菜,一部分是河北、山东冬储的大白菜,另一部分就是湖北应季刚刚砍收的大白菜。疫情爆发后,湖北鲜大白菜不能进京,河北冬储大白菜的价格因此出现快速上涨。为了保障大白菜供应,新发地市场商户先后到湖南岳阳、福建漳州、河南南阳的新野收购鲜大白菜;到四川西昌、福建漳州收购甘蓝;到云南玉溪、四川彭州、上海、陕西汉中收购花椰菜;到四川彭州、重庆潼南收购白萝卜,填补湖北蔬菜不能进京的缺口,使得这些蔬菜的价格在经历了短时间快速上涨以后逐渐进入下降区间。相较而言,在这些蔬菜中,只有大白菜的价格回落速度较缓,但是,随着北方产区新大白菜开始上市,大白菜的价格在随后的一段时间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
商户在收购、运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市场反映,市场的负责同志及时与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交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系,多部门积极帮助疏通、协调。1月3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确保“菜篮子”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2月1日,商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活必需品市场保障工作的通知》专门解决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问题,使得蔬菜收购、运输逐渐顺畅。到2月中旬,多地农产品的供应逐渐趋于正常,北京的蔬菜供应基本上恢复到常态。由于国家(多个)部委连续发出多个通知,解决农产品收购、运输环节的梗阻问题,逐渐理顺、打通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使北京地区蔬菜供应快速步入正轨。
3月份以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北京防控的重点转入“内防扩散、外防输入”方向,严把进京路口,进京车辆通过检查站滞留的时间比较长。市交管局及时与河北方面沟通协商,市场加派人员到进京的路口带车,使外地蔬菜进京比较顺畅。
新发地市场在春节期间,全部减免了商户的进场交易费。在春节假期过后,由于运抵市场的蔬菜大幅增加,需求相对疲软,商户普遍出现亏损,针对这种现象,市场决定,给予商户1个月减免进场交易费的优惠,得到了商户的好评,也调动了商户经营的积极性,对市场“保供稳价”功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新发地市场自建场以来,长时间遵循“让商户发财,求市场发展”的宗旨,对商户开展了“扶大、扶优、扶强”的工作,对商户进行了“守法是底线、品牌是关键、文化是灵魂、发展靠奉献”的教育。每年除了评选“文明经营户”以外,还先后评选出“经营百强”“单品大王”,使商户从事的农产品经销活动成为有尊严的劳动,并且逐渐与市场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样一来,在市场发出“召回”的号召以后,广大商户放弃休假,敢于“逆行”,快速返回市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间段,从全国各地把新鲜蔬菜运回北京,保障了首都农产品的供应,使蔬菜价格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农产品供应恢复得比较快的地区,既有批发市场所做的工作,也有商户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批发市场要把培育商户,使其成为有实力、有担当、有社会责任心的经营者作为今后较长时期的工作重点。
在疫情期间,北京地区正常的蔬菜供应链一度被打乱,部分蔬菜的价格出现了快速涨跌的现象。这种价格剧烈的起伏波动,对于生产者来说,不应该成为确定下一个生产周期种植意向的依据,一些地区蔬菜出现价格上的上涨或下跌,有可能是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在正常情况下的供求关系;因此,多地蔬菜在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种植结构不必做过大的调整,避免造成供求失衡。
值得生产者注意的是,按照新发地市场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某一个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时间段,一旦某一种蔬菜的种子出现热销或者某一种农资出现热销,当这种蔬菜上市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滞销或者卖难现象;所以,蔬菜种植业者,在确定自己的种植意向的时候,常常可以从种子、农资的销售状况来预判该品种上市时的供求关系。
北京蔬菜供应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间段能够快速恢复,得益于新发地市场的众多商户有比较充沛的货源。尽管当时一度出现比较普遍的“封村封路”现象,由于商户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北京稳固的产销对接订单,在北京市场出现短时间供应短缺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组织货源运抵北京,使得北京地区蔬菜的供应在2~3 d的时间里就达到饱和,对稳定市民的情绪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产销对接”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出现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由于新发地市场蔬菜供应逐渐进入大流通阶段、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这种模式逐渐取代了此前的零散贩运、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新发地市场前期不断推进“产销对接”“农商互联”,后期还会依托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手段继续推进商户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这个进程,尽快全面实现蔬菜供应产销一体化,使得农产品流通更加便捷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持续增强首都“菜篮子”供应保障能力,为保障人民粮食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