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预防性干预对距骨骨折患者DVT发生情况的影响

2020-05-13 02:41宋来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4期
关键词:距骨预防性下肢

宋来金

(商丘市立医院手术室,河南 商丘 476000)

距骨骨折易引发愈合不良或缺血性坏死,需及早治疗。手术是距骨骨折主要治疗方式,可完成骨折复位,促进骨折端愈合。但部分患者因创伤刺激、术后长期卧床休养等原因,易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增加致残及病死风险[1]。因此,临床需积极进行早期预防性干预。术中预防性干预是针对某些问题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避免或减轻不良后果的发生,将其应用于距骨骨折患者中,或许可降低DVT发生率,利于术后功能恢复[2]。基于此,本研究将分析术中预防性干预对距骨骨折患者DVT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7月期间于本院采用常规术中护理干预的30例距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另收集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采用术中预防性干预的30例距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9.24±5.29)岁;手术时间55-87min,平均手术时间(71.24±10.19)min。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9.77±5.21)岁;手术时间57-87min,平均手术时间(72.46±9.83)min。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骨外科学》[2]中距骨骨折相关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头颅、心、肺、肝等重要脏器损伤;骨折线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手术前调整手术室内温度(22-26℃)及湿度(50-60%),术中做好下肢保暖工作,并视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受压部分使用体垫衬垫等。

1.3.2 观察组: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中预防性干预,内容包括:(1)术中穿刺点尽量选择上肢静脉,并由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避免穿刺失败或多次穿刺。(2)术中大量出血患者应及时输血处理。(3)患者进入手术室且麻醉成功后,护理人员为患者佩戴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共6个腔室,4个腔室位于小腿位置,2个腔室位于大腿位置,从患者脚踝、小腿、大腿依次加压,最大压力持续11s后,自动减压60s,下肢静脉完全排空后重新充盈。(4)患者骨折复位,伤口缝合包扎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并抬高患肢与水平面呈15°,屈曲膝关节,护理人员依照从前往后,由内至外方向进行按摩,重点按压比目鱼肌、摩腓肠肌,按压2min,双侧下肢共持续按压12min。干预至手术结束,并在术后以门诊复诊方式随访2个月。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患肢出现疼痛、肿胀、且沿静脉走向存在压痛感,触诊可扪及索状硬结,B超检查可见静脉腔内强回声、静脉不能压缩,或无血流等血栓形成征象。(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足部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的评估患者的足功能,评分共包括疼痛(40分)、功能(50分)、力线(10分)3方面,各项评分越高,患者足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DVT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中均未发生DVT,对照组中共有3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10.00%。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04,P=0.236)。

2.2 两组术前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

术后2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术前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s,分)

时间组别疼痛功能力线术前观察组(n=30) 18.17±3.46 25.49±4.71 4.33±1.29对照组(n=30) 18.43±3.41 25.53±4.68 4.41±1.22 t 0.2930.0330.247 P 0.7710.9740.806术后2个月观察组(n=30) 29.75±5.29 34.58±6.46 7.25±1.43对照组(n=30) 25.47±5.33 30.71±6.53 6.45±1.37 t 3.1222.3082.213 P 0.0030.0250.031

3 讨 论

DVT主要见于下肢,主要由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淤滞及血液高凝状态所致,且患者发病后将发生血栓机化,可并发肺栓塞,增加患者病死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预防DVT发生,对患者预后改善至关重要。

临床上针对距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多在术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侧重点多为患者术中变化情况,但这种干预手段对术后DVT形成的预防干预不够,干预效果较差。术中预防性干预,是针对DVT形成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或避免DVT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相关。提示术中预防性干预可降低距骨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为:术中预防性干预选择上肢静脉为术中穿刺点,可避免下肢静脉损伤导致的静脉血流淤滞情况,继而可降低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且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深静脉血管损伤风险,因此更利于降低术后DVT发生风险。此外,术中预防性干预,针对术中大量失血患者及时进行输血治疗,可以避免大量出血导致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情况,可降低血液黏度,避免血液黏度升高而引发的血液高凝状态,进而降低DVT发生风险[6]。同时,术中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并采取按摩下肢方式,可维持下肢静脉循环,促进血液流动,避免静脉血流淤滞情况发生,进而降低DVT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术中预防性干预更利于距骨骨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为,术中预防性干预可降低DVT发生风险,促进患肢血液流动,利于创面修复,可以让患者尽早进行下床进行功能锻炼,进而促进足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术中预防性干预可降低距骨骨折患者DVT发生风险,促进足部功能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距骨预防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经内踝截骨入路与非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