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娟,刘 杨*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6)
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技术也获得提升。CT扫描检查是疾病一种常用检查模式,该种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图像清晰等优点。CT扫描可包括平扫以及增强扫描,一般平扫患者保持合适体位即可获得相应的图像资料,而增强扫描需要使用造影剂,其可发现平扫未发现的病灶[1]。随着造影剂使用增加,不良反应报道的案例也增加,不良反应可引起肾病以及皮肤性疾病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因此需要引起重视。根据以上情况本次回顾分析我院扫描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提出护理要点,旨在为后续的临床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60例CT增强扫描出现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患者,时间为2017年9月~2020年9月。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46.59±6.67)岁,造影剂类型:22例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38例使用离子型碘造影剂。
1.2.1 资料收集:收集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造影情况、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处理措施,处理后情况。
1.2.2 护理方式:(1)注射造影剂护理。使用造影剂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况,比如身体状况、血管弹性以及患者检查依从性等。注射造影剂过程控制好速度,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注射,同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2)使用造影剂后护理。给予患者注入造影剂后,需要加强观察,部分患者可在造影剂注入一段时间出现不良反应,比如皮肤潮红以及瘙痒等,因此注射造影剂后需要留观,一般要求30min。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将造影剂尽快排除体外。(3)造影剂渗流后护理。造影剂渗漏后一般会出现穿刺点周围疼痛不适,需要鼓励患者表述不适感。如果不适感觉不严重说明渗漏剂量较少,可增加肢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不适症状。如果患者的不适感觉比较明显,需要及时对造影剂注射处进行热敷,帮助缓解症状。
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如恶心、头痛、局部皮肤表面皮疹等。
本次数据资料纳入办公软件EXCEL中进行分析。
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其中50%的患者为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具体结果见表1。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发展,可利用比较先进技术检出较多的疾病。CT检查中利用平扫模式了解疾病基本情况,通过加强扫描方式进一步明确病灶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但在增强扫描过程中需要使用造影剂,在碘造影剂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不注意可引起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负担。
表1 不良反应情况[n(%)]
本次临床回归分析60例CT增强扫描使用碘造影剂患者出现的不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可包括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或者胸部闷以及全身皮肤皮疹等,不良反应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状况,需要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临床实践证明[2],采用科学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保证患者安全。在使用碘造影剂过程中需要注意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首先进行皮肤过敏性实验,确认患者无过敏反应后才可开展相应的注射干预;同时询问患者既往疾病情况,既往碘过敏的患者,如果本次检查结果为阳性不可使用碘造影剂,防止意外发生;对于本身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禁止使用造影剂[3]。另外对于无造影剂使用禁忌的患者,使用造影剂后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相应的禁忌预案措施,观察过程中出现不适,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不良反应进一步发展。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干预,使得患者从心理上接受碘造影剂,鼓励其表述心理状况,医护人员耐心引导,使其以充满信心的心态接受造影剂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使用造影剂后需要注意休息,叮嘱患者多饮水,尽快将碘造影剂排除体外;告知患者检查前6h禁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C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碘造影剂可导致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比较复杂可包括恶心、呕吐以及眩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在使用碘造影剂过程中需要主要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减少不良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