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曌坤,王宇光,冯慧琼*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神经内科;2.神经内一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脑梗死为临床高发的急危重症,患者局灶性神经功能发生缺损,从而出现语言、认知、感觉以及运动等层面的功能障碍,例如表现为偏瘫以及失语等。脑梗死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普遍合并各类基础性疾病,使得治疗难度提升,所以对于该类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改善其神经功能至关重要[1]。以下将分析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个体化有氧训练,在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
抽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本院7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均值为(70.6±0.3)岁;梗死病灶分布:基底节12例次,丘脑11例次,脑干7例次,其他部位7例次。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均值为(70.5±0.4)岁;梗死病灶分布:基底节12例次,丘脑10例次,脑干8例次,其他部位7例次。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即结合病情应用依拉达奉、阿托伐他汀钙片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方法为:就脑梗死疾病知识开展健康宣教,同时给予患者自我护理指导以及康复训练指导。应用推拿、针灸疗法等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同时指导进行认知功能训练以及吞咽功能训练,并逐步完成主被动训练、床上翻身练习、起坐练习、站立练习以及步行训练等。结合患者病情恢复状况逐步完成作业治疗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个体化有氧训练,其中康复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个体化有氧训练:(1)室内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抗阻训练以及踏车训练,其中抗阻训练中主要为上下肢体的抗阻训练,指导患者单侧肢体进行训练20分钟,需要坚持每周训练6天。连续2周后随着阻力耐受的不断增加可以逐步提升患者的循环运动时间至15分钟。指导患者进行踏车训练,通过固定功率自行车完成上下肢体训练。在训练早期辅助应用肩侧对患侧进行带动,从而完成踩踏动作,随着患侧肌力水平恢复至3级,需逐步过渡到患侧带动患者健侧完成踩踏动作,训练时间为30分钟,每次患者需每周训练4~5次;(2)室外训练: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年龄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其制定训练方案,通常可于餐后1.5小时进行运动,并于运动前指导患者完成拉伸活动,持续约5~10分钟。首先从极轻运动开始,包括散步、乘车等,时间为30~60分钟。之后过渡到轻度运动,如打太极拳、练习体操等。随着患者运动机能和耐受能力的改善,过渡至中度运动,即慢跑、上下楼梯等,时间为20分钟。2组均治疗1个月。
运用神经功能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于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功能缺损评估,以RR间期(NNI)与标准差(SDNN)对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评估。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1 2组NIHSS评分对比(±s,分)
分组n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722.16±3.0512.12±0.25对照组3722.15±3.0717.06±0.39 t 0.6296.053 P 0.1850.000
2组治疗前NNI、SDNN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NNI、SDNN均高于对照组P<0.05。
脑梗死在广大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患者出现失语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使得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同时生存质量下降,通过患者坚持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其功能恢复和改善。然而单纯进行康复治疗往往周期较长,同时起效较慢,与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较大关系,使得总体疗效并不满意。本次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以及个体化有氧训练,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该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通过合用康复治疗及个体化有氧训练,有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并促进自主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