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良,郭明磊,刘文莉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在诸多髋关节疾病中,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目前临床中主要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进行治疗,该治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当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疾病,髋臼会变浅,股骨头的包容性会变差[1]。负重区的关节软骨要承受巨大压力,随着病情进展会发展成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严重不良影响[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逐渐被人们认可,在临床中的应用率不断提高,关节稳定性以及关节功能是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治疗时,真臼重建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对旋转中心的位置进行纠正,有效固定宽度假体,提高髋关节功能[3]。以下具体分析。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中,抽取40例入组研究,摸球实验法分常规组(n=20)和实验组(n=20)。常规组:年龄20-30岁,平均(24.14±2.01)岁。男性13例、女性7例。实验组:年龄20-30岁,平均(24.35±2.12)岁。男性14例、女性6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符合髋臼发育不良诊断标准;②均接受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临床诊断不明确者;③身体状况无法耐受髋关节治疗术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符合本次研究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属、院方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开展。
常规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干预。(1)术前准备:术前摄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髋臼及股骨近端的形态和骨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针对实际病情,制定个性化髋臼重建方案。对是否需要植骨和具体植骨方式提前进行评估,选择适宜型号的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做好患者、手术器等准备。(2)手术方法:由相同医生进行手术,以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麻醉起效后,首先让患者保持平卧,在股内侧耻骨结节的下方位置,将2-3cm的切口做于此处。定位股内收肌群,然后给予切断处理。后变平卧位为侧卧位,对关节囊进行切除处理,找出脱位的股骨头,将其截去。找出置换关节周围的挛缩组织,进行松解处理。如果松解效果无法令人满意,则可继续对股直肌等肌肉进行有效松解。在松解髋臼前方区域时,要特别注意系列神经从,以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一般在真臼处选择髋臼重建位置,如果此处条件较差,可选择高位造臼。把真臼内的脂肪和纤维组织给予有效清除。要尽可能多的保留对髋臼四周的骨性结构,防止穿透臼底。按照相应的标准在真臼处选用合适的角度对髋臼进行打磨,前倾角一般为15-20°,外展角一般为40-45°。如果髋臼后外侧的骨头无法全面覆盖,可进行植骨。股骨头颈部骨质可作为植骨选择,制成楔形,应用螺钉,固定于髋臼后上方。在试模时,务必保证髋臼杯可以完全被植骨块覆盖。在造臼部位,将合适的髋臼假体进行安放,为了增加髋臼杯的骨质覆盖率,置髋臼螺钉辅助固定、置聚乙烯内衬、取合适型号股骨柄。对软组织张力进行测试后,对复位髋关节进行牵拉。被动活动髋关节,判断手术效果是否良好。
①并发症发生率:从感染、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静脉炎四个方面分析。并发症人数/本组总人数×100%=并发症发生率。②术后髋关节功能:术后30天,应用Harris评分量表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满分100分,91-100分为优,81-90分为良,71-80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4]。
应用SPSS 22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分析(n,%)
实验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分析(n,%)
研究结果显示,髋臼中心化、真臼重建的THA术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于纠正旋转中心的位置,固定髋臼假体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该术式在充分减少手术创伤的前提下,术后康复时间更早、更快,相关并发症更少,利于术后更好、更快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资本,能够产生较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过程中,应用真臼重建技术干预,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