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荣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病案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流行性腮腺炎属小儿临床常见呼吸系统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因人群为学龄期儿童,致病原因为腮腺炎病毒感染,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腮腺单侧或双侧疼痛及肿大,部分患儿病变累及唾液腺,并发胰腺炎、脑膜炎、睾丸炎[1]。临床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以抗病毒等基础性治疗方案为主,部分患儿治疗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为此需结合患儿临床症状采取更为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2]。利用中医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具有副作用低,疗效显著等方面的优势,其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本次研究将救治的96例患儿作为基础性评估分析样本,研究并分析小柴胡汤加减合外敷中药治疗的具体应用及临床价值。
2 0 1 4 年5 月我院医师开展为期3 年的研究,期间就诊患儿共计9 6 例,为方便本次研究,将患者均分为研究、对照2组,对研究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22例,女2 6 例;年龄2 ~9 岁,平均(4.5 9±1.2 7)岁,病程2~13 d,平均(7.05±0.68)d。对照组患儿资料进行统计,男21例,女27例;年龄2~8岁,平均(4.51±1.24)岁,病程3~15 d,平均(7.09±0.73)d,两组患儿经常规检查均表现为腮腺以耳唇为中心肿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指标异常,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无不良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入院后医师对其进行症状评估,采用退热、补液等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如患儿合并细菌感染,需采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每日滴注2次,单次用药剂量为15 mg/(kg.d),共治疗5d。
研究组患儿以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基础,加用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外敷中药。小柴胡汤加减药物组方为甘草3~6 g、连翘5~10 g、金银花5~10 g、板蓝根10~15 g、紫花地丁15~30 g、浙贝母5~10 g、玄参5~10 g、生石膏20~45 g、半夏5~10 g、黄岑5~10 g、柴胡10~15 g。如患儿食少纳差,加入神曲5~10 g、山楂5~10 g、麦芽5~10 g,以此来达到消食化积的临床疗效。如患儿大便密结,加入生大黄3~6 g,以此来清除内热,疏通脏腑之气。如患儿发热严重,石膏用量为45 g、柴胡用量为15 g。上述药物每日一剂,水煎后取汁200 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共治疗5 d。外敷中药组方为冰片5 g、六神丸1支、青黛15 g,上述药物研成粉末,将仙人掌捣碎后与之混合,搅拌成糊状后外敷于患儿病变部位,每日换药1次,共治疗7 d。
统计并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依据患儿疼痛、腮腺肿胀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院内制定的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为主要标准,如患儿依据上述标准评估为显效及有效,可认为临床治疗有效,将显效及有效例数在患儿总数中占比作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统计并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患者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统计并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
流行性腮腺炎致病原因与腮腺炎病毒感染相关,冬春季为主要发病时期。腮腺炎可通过飞沫传播,入侵上呼吸道粘膜后可经血液循环扩散,导致人体腮腺、舌下腺、颌下腺等产生异常,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胰腺、睾丸等,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单侧或双侧腮腺触痛及肿大、头痛、发热、乏力等,也可引发胰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3]。腮腺炎发病前后7d传染性较强,为此需对患儿进行隔离,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将本次研究数据梳理分析可知,采用小柴胡汤加减合外敷中药治疗的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据此可人体中医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利巴韦林等西药是临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规方案,其主要缺陷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部分患儿预后效果不佳[4]。中医理论将流行性腮腺炎纳入痄腮范畴,其主要致病原因为外界风寒湿邪侵入少阳胆经,毒热在患儿体内循环,导致腮颊受侵犯,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导致腮腺触痛及肿胀等临床症状。小柴胡汤以腮腺炎致病原因及临床症状为组方基础,柴胡可疏解少阳风热,板蓝根、连翘等能够解表清热,清除体内毒素。浙贝母及玄参可散结通络,生石膏可清热解毒,不同药物组方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达到开郁散结,清凉解热之功效[5]。外敷中药可直接作用于患儿病变区域,强化疏风散结,清热消肿之功效,内服与外用相结合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疗效及安全性显著,适合儿童使用[6]。
由此可知,小柴胡汤加减合外敷中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