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王凯君,杨秀梅,韩 杰,秦 璐,陈丽霞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世界范围内房颤患者人数已达3300万,其中8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3%[1]。血栓栓塞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后果最为严重[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房颤患者的不断增加,为个人、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华法林是抗凝治疗疗效可靠、价格低廉的常用药物,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但因其治疗时存在出血风险、监测频繁、治疗窗窄等因素,用药后停药率高达16.6~25.3%[2]。研究显示,提高华法林依从性将有助于提高房颤患者的治疗结局[3],故本研究拟调查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在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循环科住院且服用华法林的老年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周岁;②符合房颤诊断标准[4];③经医生指导下需要长期服用华法林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②严重听力等障碍,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24h内、出院当天给予循环科常规健康宣教,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住院指导等。
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接受提高华法林依从性的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成立跨理论模型干预团队:干预团队由 7位成员组成,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研究生2名。所有组员均经过跨理论模型干预方案内容、方法培训。2人负责常规健康教育,2人负责跨理论模型指导的健康教育,2人负责问卷收集及效果评价,1人负责监督与协调。
(2)实施提高华法林服药依从性方案:干预组除了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院内和出院健康教育外,且针对服用华法林依从性问题给予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措施。分别由护士于患者入院24 h内、出院当日、出院后电话随访或复诊时完成。每次干预前对患者采用行为改变阶段评估问卷评估当前所处的行为阶段,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接受与之相匹配的干预措施,每次10~15 min。
1.2.2 观察指标
(1)中文修订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用于评价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中文版MMAS-8信效度良好,测量可靠,容易理解并且易于管理[5]。
(2)一般自我效能感:由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等编制,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
1.2.3 数据收集方法
分别于患者入院24 h内(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干预后)对患者进行测评,患者入院24小时评估采用面对面形式,出院后1个月评估采用电话方式或门诊随访时进行。
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比较[n(%)]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分,±s)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分,±s)
组别例数自我效能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020.77±6.3424.33±5.11试验组4021.89±4.6830.67±5.37 t 0.1255.514 P 0.994<0.001
通过本研究可知,干预组在应用跨理论模型后其服药依从性总体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跨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行为。这是由于我们首先评估了患者所处的行为阶段,然后找到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而帮助其制定相应的策略。其他类似的研究也验证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提高服药依从性的可行性,如一组针对冠心病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实施以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建立良好的遵医服药行为[7]。
该研究表明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房颤患者进行精准有效的干预,能够从多角度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疾病信息,满足患者需求,改变患者不遵医服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