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娜
(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肠道气滞证是指因肠道气机阻滞导致肠道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表现为腹部胀痛或窜痛、腹胀、肠鸣矢气、恶心、呕吐、便闭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西医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于寒疝、气疝、腹痛等病症[1-2]。中医认为其病机病因位感受寒邪,或情志抑郁,怒哭嚎叫,致小肠气机阻滞而成,或饮食不节、过食寒凉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机瘀滞、腑气不通而致肠道传导失司、肠道阻塞,使大便不通而成此病[3-4]。遵循“寒者热之,理气散结”治则,临床多提倡采用温阳散寒及行气通腑之法[5]。我院普外科对肠结病、肠道气滞证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实施中药灌肠联合神阙穴湿热敷辅助中医外治干预,以达行气宽肠、泻结导滞的疗效,开展以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7年01月~2020年12月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普外科56例肠结病、肠道气滞证患者,选取其中28例接受胃肠减压、抗炎、活血、营养支持等常规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2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方选厚朴三物汤合六磨汤加减中药煎剂行中药灌肠治疗,并联合神阙穴湿热敷辅助中医外治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患者入院时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肠梗阻,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肠结”范畴,证属肝脾气滞,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排除合并肠道恶性肿瘤、血运性肠梗阻,以及经保守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者。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50.28±5.3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0.43±3.52)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守治疗,包括给予经鼻插入胃肠减压,五水头孢唑林钠静脉输注抗炎,注射用血栓通活血治疗,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及氯化钾静脉应用等营养支持等、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恶心、腹部疼痛和腹胀、排气和排便等情况。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配合实施中药灌肠联合神阙穴湿热敷辅助中医外治干预:(1)方选厚朴三物汤合六磨汤加减中药煎剂行中药灌肠治疗,组方如下:生大黄10g(后下),厚朴10g,枳实10g,沉香3g,木香10g,槟榔10g,乌药10g,枳壳6g。用法:水煎至200ml,温度保持39~41℃,行保留灌肠,每日二次。实施中药灌肠前患者取合理体位,臀部抬高10cm,调整病室适宜温度并注意遮挡,润滑肛管前端后插入肛管。适宜深度(15~20cm)中药灌肠液置于一次性灌肠袋,液面距离肛门高度适宜(≤30cm,或缓慢灌入),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6]。(2)神阙穴湿热敷:取我院自制中药制剂复方薄荷油10滴,以1000 mL60℃热水稀释后,浸入无菌纱布4块,以无菌持物钳绞至半干后置于神阙穴,其上以薄膜缠绕后加盖毛毯,待冷却后再次更换,热敷时间40min,每日二次[7]。
1.3.1 临床疗效:干预期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排便、排气功能指标改改善程度,评定标准为:(1)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排便、排气功能完全恢复,视为治愈;(2)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排便、排气功能明显改善,视为显效;(3)临床症状及排气、排便功能均得到一定改善,视为有效;(4)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现加重,视为无效。(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8]。
1.3.2 胃肠道功能临床指标恢复或消失时间及干预前后的单选症状评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高调肠鸣音消失时间及腹部透视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便秘症状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平均住院治疗时间。 并对患者干预前后症状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9]。
1.3.3 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状态,标准界定分值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10]。
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观察组中医症状改善程度及干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n(%)]
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后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积分;观察组干预后高调肠鸣音消失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腹部透视液平面消失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和表3。
表2 两组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或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或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s)
平均住院日(d)观察组2836.78±12.6826.38±7.3241.51±11.23 46.22±11.5448.69±16.718.72±1.36对照组2849.65±16.5443.22±9.1280.53±14.92 82.85±15.2584.75±17.4814.61±1.47 x2/t值--3.2677-7.6199-11.0568-10.1352-7.8906-15.5631 P值-0.00190.0000.0000.0000.0000.000组别n症状消失时间(h)高调肠鸣音消失时间(h)排气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h)腹部透视液平面消失时间(h)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单项症状积分及焦虑状态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单项症状积分及焦虑状态评分比较(±s)
项目干预前t值P值干预后t值P值观察组(n=28) 对照组(n=28)观察组(n=28) 对照组(n=28)SAS66.78±11.6266.39±11.320.12720.899242.26±5.5458.69±16.71-4.93850.000恶心5.90±0.645.85±0.720.27460.78461.98±0.334.02±0.52-17.52740.000便秘6.78±0.726.59±0.820.92130.36103.18±0.424.39±0.51-9.69110.000腹痛5.92±0.695.88±0.670.22010.82663.04±0.323.88±0.49-7.59500.000腹胀5.96±0.716.03±0.76-0.35610.72313.25±0.424.59±0.56-10.12940.000
气滞型肠结病患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寒凉、忧思恼怒或久坐少动而导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而致肠道通降失常、传导失司,进而糟粕内停而致病。临床表现腹痛腹胀,腹部饱胀及下腹阵发性疼痛,同时可伴恶心、呕吐、便秘,肛门无排气,舌苔脉象表现为舌暗红,苔薄腻,脉弦滑,当属祖国医学“肠结”范畴之肝脾气滞证。其病位在腑,腑有熟腐水谷、分清别浊,传递糟粕之功能。本病特征是实而不能满,动而不静,降而不升,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患者素体脾虚、肝气横逆而致久病伤脾,加之平素饮食不节、饥饱不一致胃肠功能紊乱,腹痛为阵发性绞痛,腹胀较次。肠鸣音亢进,呈高调,可见肠型及气过水声[11-12]。
气滞型肠结病其病位在大肠,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以疏肝健脾,顺气导滞为法[5]。本研究所用厚朴三物汤合六磨汤加减中药煎剂行中药灌肠,其中生大黄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及心包经。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祛瘀通经之功效[13]。厚朴苦燥辛散,能燥湿,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主要的功效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可以治疗湿阻中焦,脘腹胀满,还可治疗七情郁结,痰气互阻[14]。枳实具有破气除痞、消积导滞的作用,有利于缓解饮食积滞、腹满胀痛、胃肠积滞、热结便秘等症状[15]。沉香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胸痛、腹痛、肋痛等症状。木香主要有行气、止痛、和胃、健脾、助消化的功效。槟榔具有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的作用,而且还有缓泻通便的作用,有利于治疗时机气滞、腹胀便秘以及湿热泻痢等症状[16]。乌药具有.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疗因气滞所致腹痛、腹胀,寒凝气滞所致胸痛、疝气所以疼痛、痛经等症状[17]。枳壳性味辛、苦,微温,入脾、胃经,具有行气宽中、行痰消痞的功效。以上诸药煎剂行保留灌肠,可共奏疏肝健脾,顺气导滞之功效。明显改善患者腹胀、腹痛、恶心、便秘等临床症状。薄荷性味辛凉,主要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脑、薄荷酮、薄荷脂、茨烯、柠檬烯等,具有疏风散热,辟秽解毒的功效。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本研究以薄荷油敷神阙穴,以热敷促其散肝郁气滞,腹胀腹痛[18]。
综上所述,我院普外科对气滞型肠结病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应用中药灌肠联合神阙穴湿热敷中医护理干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显著缩短了治疗周期,患者身心健康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