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仁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背景知识,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文化内涵,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进行阅读,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后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加入背景知识,改变了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活跃了课堂氛围,推动语文教学走向全面发展。
关键词:背景知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70
背景知识指的是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知识,它可以是学习内容中的某一描述的解释说明,也可以是文章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这些背景知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能够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快速加入阅读活动中,高效地开展教学计划,培养小学生的文化内涵和自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传统的语文阅读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教师方面由于传统教育影响比较深远,他们采取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育观念比较陈旧,难以进行课堂的创新,导致课堂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种情况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和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难以推动素质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需要积极寻找新的方法,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二)学生难以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由于学生没有较高的阅读兴趣,难以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一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他们重视教学任务的推进,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理解能力不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文章的分析方面难以做到全面透彻,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将一些丰富有趣的背景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认识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能够积极地进行语文文本的阅读活动。当然也需要教师恰当地选择背景知识,注重背景知识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课堂的阅读阶段插入背景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结合背景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些背景知识解释了阅读文本中的一些语言名词,向学生介绍了本文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历程,其中还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一些包含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不了解历史,难以开展高效的阅读,也不能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做好文章的分析鉴赏工作。因此需要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渗透恰当的背景知识,便于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活动,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可以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某一篇文章中的资料,一些名著、文章、历史文献等,通过为学生渗透这些丰富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丰富学生文化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背景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运用文字和背景知识创作出优美的文学作品,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课前阶段引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教學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识,将背景知识融入微课视频中,做好课前的导入工作,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微课视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小学生有耐心地观看完整个视频,可以在视频中加入作者的资料、文章的创作背景、创作的历程以及文章背后的故事等等,这些知识在教材内容中并不存在,因此能够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根据背景知识和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高效地完成了课堂导入工作,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后要求制作微课视频,在微课中加入孔子的生平和一些著作,以及孔子对后世的影响。也可以加入老子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对老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孔子已经很博学了,为何还要去拜老子为师呢?”利用这一问题引导小学生阅读文章,完成本文的课前导入工作,并吸引小学生认真地阅读完文章,发散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阅读过程中补充渗透,奠定学生的文学基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忽略了背景知识的渗透,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并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将背景知识渗透到阅读过程中,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为一些教学问题做补充,也能足够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效地开展阅读活动。一般教师会针对教材文章进行仔细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搜集大量资料文献,选择恰当的背景知识,在面对一些难题时,教师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向学生解释,便于学生理解。教师需要巧妙地设置几个问题,结合背景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快速地引入到阅读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部分自由支配的时间,要求他们自行赏析文章。通过背景知识的渗透,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更加详细全面地赏析文章,从多个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发散语文思维,丰富知识储备。在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培养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改善。
例如,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可能对桥梁没有太多的了解,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详细地分析文章。因此教师可以搜集赵州桥建设之前的桥梁类型和赵州桥的创作历程,学生了解了这一背景知识后,对桥梁有了一定的知识,在分析文章时,也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明确拱形桥出现对后世的影响。在背景知识的帮助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对语文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课后阶段分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课后复习巩固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更为全面的背景知识,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家长和互联网的帮助下搜集到更多文本资料,辅助小学生开展课后复习工作,使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丰富了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构建了良好的思维模型。在复习和预习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识,能够吸引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学涵养,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例如,在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教师可以将周总理年少时的历史背景作为本文的背景知识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背景知识再次阅读本篇文章,感受文章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深入挖掘文章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做好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工作。在学习《寓言两则》后,学生的兴趣被这类故事所吸引,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平台,定期在平台上分享一些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定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閱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定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也可以将背景知识和阅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相关主题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学校会定期开展阅读比赛活动,要求每个班级选出几名优秀的学生参加。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类似的小型比赛活动,为学生准备教材内容中涉及的问题和背景资料,要求学生掌握这些资料内容,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在比赛中,教师可以采用快问快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一过程丰富了小学生的文学储备,使他们认识到背景知识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能够充分挖掘文章的内涵和背景知识,掌握更多的文学内容,提高阅读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氛围,改善了传统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合理地选择背景知识,为学生的阅读做好补充引导工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背景知识的巧妙应用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而教师对背景知识的认识情况,决定了背景知识的应用质量,因此需要提高教师对背景知识的重视程度。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背景知识,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进行高效的渗透,提高背景知识的利用率,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得到有效的应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芳.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6).
[2]李学铭.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3]王文艳.阅读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
[4]王安娜.谈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5).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