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 杨维杰
摘要:毛泽东文化观是被实践证明的有关我国革命与建设的准确原则理论及经验归纳,在这一观念引导下,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主。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仍然需要它的指引,所以文章主要探讨了毛泽东文化觀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含义,分析毛泽东文化体系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价值,探索在毛泽东文化观引导下,建设以社会主义为基准的先进文化。
关键词:毛泽东文化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4-0063-02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毛泽东文化观的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基准的先进文化落脚点与出发点。发展以社会主义为基准的先进文化必须要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落实以人为本的观点,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社会主义为基准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应将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与面向国际的大众的、民族的及社会的文化视作发展的前进方向,不仅要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积极引进世界上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国以社会主义基准的先进文化添砖加瓦。
一、毛泽东文化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价值
毛泽东文化体系中涵盖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导向
1.以社会主义为基准的先进文化建设应以毛泽东文化观为指导,是历史的选择。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人们尝试了各种学说和思想,从指导太平天国运动的“拜上帝教”的西方宗教观和“有田同耕,有粮同食,有衣同穿”的小农思想开始,到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没有救中国,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发生,马列主义融进我国社会中,使我国国民产生希望。也正是在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后,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成功迈进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此,以社会主义为基准的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文化观为指导,这是历史的选择。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文化观为指导,是时代的选择。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突出,要想保持祖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应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任何时刻都不能变,其中毛泽东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必须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文化观。
(二)供应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植根于我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当中。我国传统文化历经历史沉淀,博大精深,毛泽东就是从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明确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要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汲取营养,要“古为今用”,而且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的应用。今天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也不能丢了祖宗,还是要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大胆借鉴吸收外国一切文明成果。文明是无国界的,对于世界上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都应该加以吸收和利用。[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更是要不断地把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融于自身,化成自己的血和肉,引领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同时,毛泽东也说过:“一切外国的东西,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否则是要吃大亏的。”在“洋为中用”的时候,必须“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但中国的特点要保存”。
二、毛泽东文化观指引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今天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改革文化产业。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长时间依赖国家管理、投资与建设,出现“多给多干,少给少干,不给不干”的局面,且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靠的是行政指令,导致我国的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滞后,因此要进行改革。一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文化事业单位面向社会资本市场融资,吸引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解决文化发展资金难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文化制度。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将文化向市场中推进,充分发扬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中的功能,明确文化市场主体,使文化体系顺应市场经济体系,才能壮大我国的文化事业。
2.改革管理模式。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旧的管理模式是必须要改革的。一是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等,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管理主要只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宏观管理上。二是改变政府的运作方式。政府对文化的投入不应该成为文化发展的唯一途径,要鼓励企业资金、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甚至是引进国外的资本,做强、做大文化产业。
3.完善保障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后盾。一是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政府要加大财政文化力度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文化领域的经费保障,还要完善各项扶持政策,保证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二是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在现代社会,法律已经成为评价人的行为的基本标准。文化体制改革最根本的保障在于法律,因此要努力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人才兴文”战略
1.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是让我们的文化产品走向全世界,诸如我们的民族服饰、饮食、建筑、艺术、宗教等,更主要是要多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诸如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中国俄罗斯年、加拿大中国年等,建立孔子学院、与其他国家联合办学等,各种有益形式都可以尝试。当然,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也要“引进来”,引进我们急缺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也要借鉴西方国家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制度、体制和法律等,逐步向“国际化”转型。
2.實施“人才兴文”战略。[3]人才对于民族和国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资源,没有人才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民族,是没有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依赖于人才建设,人才建设首先就是要自己培养人才,那就要提升我国的教育质量,依靠教育培养人才;其次要善于引进人才,尤其是对特殊人才的引进,可以用特殊办法,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走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1.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要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走“文化+科技”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提高文化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值,这样就能结合时代特点,让文化的传播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群众更易于接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主题公园等,让我国的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活力。
2.实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调整公有与非公有的关系。在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发展进步的同时,应激励非公有制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实现多种所有制的文化产业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结构,把旧的不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文化产业实行战略重组,将转企改制、改造与改组相融合,促进跨所有制、跨区域及跨行业兼并重组。
民族文化繁荣昌盛必然可推动民族伟大复兴,而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也必然将以社会主义为基准的先进文化作为主导。同时,构建以社会主义为基准的先进文化,坚定毛泽东文化体系的引导,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必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707.
[2]樊咏湄.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反思[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06):99-10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6-06.
Abstract:Mao Zedong's concept of culture,as an accurate principl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f China's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ved by practice.Therefore,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value of Mao Zedong's cultural syst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in China,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dvanced culture based on social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o Zedong's cultural view.
Key words:Mao Zedong's cultural view;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path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