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现实、朴实: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炼造之路

2020-05-12 01:08冯雪林
教育界·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数学

冯雪林

【摘要】小學是一个人人生当中关键的阶段,因为这是一个铺路搭桥的基础阶段,对于身心正在快速发生变化的小学生来说,这一时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除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完成相对应的课业任务,考到一个优秀的分数以外,小学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完成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是停留于空谈,或者流于形式地草草走个过场。文章旨在结合数学学科的特征,研究探讨如何走出一条真实、现实、朴实的学科素养炼造之路。

【关键词】数学;学科素养;炼造

什么是学科素养呢?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这里,数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在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的综合素养。此门课程的学习,不单单是停留于记住几个公式、会算几个题目、可以考一个不错的成绩,而是在完成这些目标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等。

一、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

目前,对于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第一,小学生有着贪玩的本性,如果没有大人在旁边督促,那么他们的自制力就不是特别强。像对于数学这种理科类科目的学习,一些孩子望而生畏,主要原因是该课程的知识存在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就是理论性的东西太过乏味,学生容易产生抵抗心理。第二,老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产生模糊的认知,于是将其简单粗暴地视为一种技能层面的技巧训练,采用题海战术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做题、解题能力,把学生训练成为答题机器。第三,“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没有遭到摒弃,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突出体现出来。不管孩子能否接受,老师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展开工作,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不能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时遇到的疑点、难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帮助孩子培养数学学科素养的意义

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学的基础课程,学好数学意味着为将来中学、大学的深造打下稳固的基石。数学同时又是一门相对抽象的理科类课程,但它并不是完全脱离于实际生活的。因此,学好数学意味着自己拥有了一项能够更好地生活,甚至受益于今后工作的重要技能。文科的思考方式一般是纵向的,往往是抓住一个点然后进行深度挖掘。而理科的思考方式一般是横向的,甚至是散发性的,是多种可能性并存的。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客观。数学的教学当中还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如构建模型、问题转化、假设等,都是很有用的思考方式。

三、真实、现实、朴实的学科素养炼造之路

1.重视学生的主导性,化抽象为具象

要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相互分离的教学方式,就必须要足够重视学生的主导性。只有教书的一方,也就是老师,和接受知识的一方,也就是学生,这两者的关系摆正,才能为学科素养的炼造提供一个基本前提。所以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我们在教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展开。上课之前教师就把任务布置下去,让每一个同学准备一个答案;在上课前五分钟,班长再组织大家,将每个同学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上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答案,大概了解学生对这个概念的把握程度了。而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格外重视,可以让这些学生当堂发表自己的想法,做到当堂解答。

另外,小学生因为对抽象概念的把握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将抽象化为具象。比如,关于三角形的学习当中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教师不妨带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拼图的方式来推出这个结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一个不同的“三角形”,然后让小组的成员对其三个边进行测量,接着把测量出来的数据分别两两相加,观察得出来的结果是不是一定比第三个数据大。实践证明如此,最后教师再将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理论讲解给大家,让大家对这部分内容印象深刻。

2.了解教材编写的深意,并且将其融入教学中

教师应该透过现象发掘本质,了解教材编写的深意,并且将其融入教学中去。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小数”,就是考查学生的转化思维的。通过分数、小数以及整数之间的联系,来认识这些不同的概念,进而顺利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如果要掌握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则需要用到几次转化的思维方式。如在学习货币当中的“元、角、分”转化为小数的教学中,一角钱相当于0.1元钱,将其代入具体的情境当中,一粒纽扣一角钱,那么你付老板一元钱,他会找你九角钱。因为一元钱相当于十个一角钱,那么一角钱就是十分之一个一元钱,也就是小数0.1元钱。类似的由已知的概念来学习和推出未知的知识点的转化思维在数学的学习中还有很多。

演绎推理的能力同样表现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为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看似非常简单,即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但是,这一结论的获得严格地来说是需要经过几个推理步骤的。首先,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这一概念,也就是拥有四条边的几何图形。其次,对于什么是“对边平行”的问题,这里需要分开解释,一是相对的两条边长度必须一样;二是方向一致。像这种“首先—其次—然后”的推理步骤就是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也是能够很好地说服别人的方式。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或者工作汇报中,或者辩论赛当中,这样井井有条的演绎推理方式是非常实用的。因此,理解编者的深意,究其真正的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3.对于课堂中不可预见性的情况有所准备

真实的课堂要求老师不恶意打压学生的主动性,应该做到课堂上的民主,也就是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打造民主的课堂,那么任课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并且做好备课这一环节的工作。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疑问,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并且将这种预见性体现在自己的课件上。比如,连除运算中有两种运算方法,第一种是200÷10÷2=10;第二种是200÷(10×2)=10,老师可以试探性地询问学生这两个运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假设有的学生能够回答上来,后者是一种巧算,那么说明这些学生对于多种运算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不用过多进行理论的解释,而是通过做题的方法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温习。

充分体现民主课堂,也表现在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要大胆、不怕错,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样是学习“三角形”这一节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具进行场景化教学,是数形结合的有效手段,能够将学习的难度降低;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则可以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业;而自由讨论的形式,则可以充分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假设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比较一下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反应很快,直接脱口而出:“前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不一定都是锐角。”在这个同学的启发下,马上有同学接着说:“后者有可能其中一个角是90度,也就是直角。”问题是不是已经讨论结束了呢?这时候细心的学生很快发现还有一种可能,于是立马补充:“也有可能其中一个是钝角。”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催生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理念也带动了学校和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养成小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得到重视。结合现有的教材,以学生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不脱离现实生活,善于利用周边资源,是打造真实、现实、朴实的学科素养培养之正道。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57-60.

[2]黄淑文.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J].中华少年,2017(07).

[3]朱婵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7(7):10.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数学
我们爱数学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