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校本化思考和实践推进

2020-05-12 01:08张苾菁
教育界·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师学生

张苾菁

【摘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其核心指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文章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提出了上好三类课、重视养成三个好习惯等校本化思考和实践推进的举措。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师;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渠道。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既有对教学过程的考量,又有对教学结果的考量,集中体现在学生所取得的身心的变化上,当然,这里也有显性的变化和隐性的变化。在现阶段,课堂教学质量更是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谈论教学质量的时候,既要考虑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也要考虑学习过程与学习体验的关系,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儿童在深度学习中经历对话的过程,学会思维的方式,获得情感的提升。

一、教师:重视上好三类课

老师们都非常熟悉一句话,那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可见,要想学生学得好,课堂教学是关键。因为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技能的获得、经验的积累以及同步产生的思维活动都是伴随着富有成效的课堂学习而产生的。然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而班上有四十几名孩子,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的速度不一,要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只有抓住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精选适合学生学习的典型素材,以适合的方式进行引导,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我们向老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上有节奏的新授课

数学教学中新授课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课时。从比重看似乎不是最多,但是其内容丰富、辐射量大,对后继学习影响深远,是最为关键的一类课。那么,新授课的节奏指的是什么?我们认为,一节课就像一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要学会删繁就简,详略得当,突出目标和重点,这样学生便能在一节课的黄金时间体验到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且学起来觉得有趣,不觉得累。数学课良好的节奏感,我认为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核心内容能够充分展开

【例1】先来看三年级期末考卷的一道选择题:小宁家到学校大约有1千米,他从家正常步行到学校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这道题并不难,但是错误率却很高,很多同学是猜答案,而不是有条理地思考结果。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在课堂上没有亲自体验过,没有充分结合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了解1千米到底有多长,所以不会选。体验长度单位有多长,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这本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如果在课上没有通过有效的活动从多个角度去感知,并对自己的体验留有深刻的印象,那么学习就流于形式,概念没建立好,解题自然就会遇到障碍,错误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其实,小学阶段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内容是需要学生在亲身经历和深度体验之后才会有个性化的感受和思考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比如说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很多教学内容,教师的示范不能代替学生的亲历。类似上面这道题,其实就是在考量数学课的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落实的情况,只有学生经历了亲自走一走,数一数的过程,才会发现一秒的时间大概可以走一米多一点,那么15分钟就是900秒,走1千米是最接近的答案。所以,关键环节的体验必不可少,凸显每一节课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

(2)结构主线得以良好呈现

比如,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之后会学习面积、体积、重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没有相似的关系呢?当然是有的。在学生认识1毫米、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之后,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比作台阶拾级而上,1毫米1毫米的累加,加到10毫米就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产生新的单位厘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两个单位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呢?又该在图上如何表示?

除去长度单位,在认数时也有这样的情况,数满10个一就是1个十,数满10个十就是1个百。拓展为认识小数,那么10个0.1就是1,将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进行类比,融通了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知識间的联系。其实,这两个台阶的直观模型可以合二为一,如果稍加变式,可以体现很多知识之间的关联,当台阶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可以解释如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所以,记住这张图表,学生就记住了一个个知识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网。正所谓,概括程度高的知识越容易被激活,越容易被灵活地提取和广泛地运用。

2.上有内涵的练习(复习)课

(1)精心设计题组训练。“比较”概念是学习的重要手段。数学教材在练习中有很多以题组形式出现的习题,就是试图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对比、概括等活动,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通过辨析其异同,来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选准比较的切入点。

(2)充分挖掘一题多功能。一题多功能是指通过对同一个问题素材的递进处理,让儿童的思考逐步走向深入。

【例2】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因受所学知识的局限,练习往往停留于计算谁是谁的几倍,或者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但我们总感觉这种练习形式相对单一,对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体现得不够。因此,我们设计如下练习。

猜一猜下边的三句话分别说的是右面哪幅图的意思?

绿方格比黄方格少8个。

绿方格的个数是黄方格的5倍。

绿方格比黄方格多4个。

设计这道题的意图有:第一,用学过的基本知识去匹配;第二,尝试发现一些新问题,引发思考;第三,创造一幅图,也能表达同样的倍数关系。通过连一连、想一想、画一画、悟一悟等环节的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到,两个数量在一起比较,用“比多比少” 来描述相差的数量是具体的、确定的;而用“倍” 来描述,涵盖的情况就比较丰富,但不变的是一份和几份的关系是确定的。

像这样的练习,从同一素材生发开去,层层深入,前有承接后有延伸,就体现了该练习应有的价值。

(3)善于帮助学生提炼策略、方法和思想。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背后的策略和思想,这不应仅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教学任务,更应渗透在平时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上课的40分钟占得太满,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带领儿童去回顾和反思。教师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还要让儿童反思自己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持续不断地给学生这样的暗示、提醒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其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考的水平才会高人一筹。

3.上有针对性的试卷分析课

研究学生的错误是真正落实“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针对每一阶段的单元小练习,我们的做法是认真对待试卷讲评课,重点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针对试卷中反映出的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并着重针对错误进行专项练习。同时老师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个性与共性、基本与拓展,并且做好激励性评价。学校申报的微型研究课题就是“集错·思错·用错·整错——以建立数学‘错题库为途径,促进师生教与学水平的提升”,力求从研究学生的错误开始,分析学生知识的盲区,从教学的角度思考如何有效地干预,以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学生:重视养成三个好习惯

1.仔细审题的习惯

当下学生出现的很多错误都是由于没有仔细审题造成的,一是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二是没有及时捕捉可以利用的信息,三是忽略了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隐藏的关联。审题不仅仅是一种解题过程中必要的程序,更是一种可贵的习惯和意识,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

【例3】梯形的面积,练习环节(书P18第一题)。图中哪几个梯形面积相等?

这道题是不是需要算一下,然后再回答?还是先观察一下再得出结论?我想,如果老師能做个有心人,让孩子先审题后再说说打算怎么做,效果会好得多。因为,在审题的过程里,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梯形的高是相等的,有3个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是相等的,所以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得到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而给孩子带来深刻感受的是这个审题过程,他们会发现,有些问题只要细心审题,不用计算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当学生面对一个问题,不是先急于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是能定下心来仔细审题,通过对问题情境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关系的分析,主动联结过去解题中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教训,顺利地找到对应的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方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方案,以得到正确的结果,产生新的解题体会,这便已经初步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

2.反思自省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过程既需要依靠同伴或教师的有效指点,更离不开“悟”的精髓与奥妙,这个精髓与奥妙便是自己在多次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经验所带来的数学思考和体会,是自己对自己学习过程回顾的结果,这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对自己解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就很难实现学生经验的对接与生长,更难实现主动运用某些策略去解决问题。

3.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其他学科需要重视的习惯。一方面,认真书写能减少由于字迹潦草所造成的不必要的错误,另一方面,从书写的格式、书写的布局、书写的规范性着手,也能培养学生从小做事专注、严谨的品质。

当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除了从教师、学生两方面来抓,学校从管理层面也要同步出台相应的举措,比如,科学把控试卷命题导向,及时反馈典型问题,有效促进班级均衡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和推进的。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