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020-05-12 02:11董满才柴远波黄春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董满才 柴远波 黄春梅

摘要:贯彻新工科的发展理念,需要大力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文分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内涵,指出了现行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主要不足:培养的目的性和联系性不强,仍然存在重视知识教育而轻视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提出了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将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能力;三段式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212-02

前言

当前,新工科理念已在全国高校教育中进行推广落实。新工科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在某个新兴技术或产业领域从事新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服务所需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新工科专业人才”[1]。由此看出,创新能力是高素质新工科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

一、新工科理念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要求分析

按照新工科的理念要求,未来高校需要培养不同专业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新工科专业人才既要具备更加个性化、专业化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创新创业和跨界整合能力。其中核心就是创新能力[3]。没有创新能力就会在新问题、新情况面前束手无策,必然会被快速发展的新型产业所淘汰。

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主要是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具体来讲,创新能力应包括下列几种能力:

一是准确而完整地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任何一项创新活动,必须要有准确而完整的信息资料,创新正是信息的提取、变换、再生和组织的过程,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则是创新的基础。

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对获得的信息整理分析的过程,是多种认知能力的综合表现。创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感觉能力、严密地归纳提炼能力、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等。能够及时发现生产实践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并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可能产生创新成果。

三是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问题发现后如何去解决它,关键在于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假设。提出方案与假设是一个从设想、构思、论证到具体设计、修改、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借助于创新型思维能力,灵活地运用各种创造方法。

四是综合评价选优能力。是指在众多的方案与假设中选择最佳的方案与正确的假设,以及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它是创新活动成功的保证。

通过大量考察国内高校大学生培养过程,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基本大同小异。主要在基础课、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校内实验室实验、社会实习实践,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活动进行提升。

在许多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验实践类课程大多相对分散、孤立,关联性系统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封闭性验证的内容较多,而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内容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第二,验证性实验内容较多而自主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内容较少;第三,实验手段实验科目滞后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不能紧跟新技术、新岗位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改进,与社会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存在“两张皮”现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结合不够紧密,许多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

二、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社会调研,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力度,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一)构建以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高校培养出的一线专业人才,不但具有完备够用的基础知识体系,还要具备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2]。课程改革要充分体现出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为搞好此次课程改革,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当前企业对电子类人才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入分析课程设置的不足和短板,系统打造贴近产业需求、贴近技术发展方向、贴近学生实际的新课程体系。采用逆向倒推的方法,将专业课程进行删减、增补、重构与优化。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课程群和一个专业综合实训及实习体系,分别对应四种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新的课程体系为指导,开展了系列教材的编写。包括:自主课堂、教师挂职企业课、修编电子信息系工程导论、扩展编写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教材、电子设计实用电路大全微课版电子教材等。

(二)搭建开放灵活的实践教学平台

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为主线,校内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元器件和实验耗材免费提供,灵活使用;“校中厂”创造现场实战环境;“厂中校”让学生耍真刀真枪;大学生科技园区提供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职业技能鉴定所强化职业引导。校内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元器件和实验耗材免费提供,灵活使用。学生可以预约实验的科目、时间;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进行指导实验。保证了学生有充分地实验机会和时间,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三、构建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三段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规律,结合大学四年课程的逻辑关系,我们提出了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三段式培养模式。第一阶段(第一学年):是創新能力基础培养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如新生研讨课、专题研讨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树立创新的思想和意识;第二阶段(即第二、三学年):创新基本能力培养阶段。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瞄准未来职业技术岗位的需求,积极开展学科竞赛、职业资格培训、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技术能力;第三阶段(即第四学年):是创新能力提升阶段。认真搞好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和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企业实训等培养学生的一线岗位服务能力。

四、结束语

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在我校近几年电子信息类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绩逐年提高。三年来我校电子信息系类专业学各类电子设计竞赛生均获有较大突破,特别是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等。电子工程师认证考试2014年、2015年通过率均为100%;“软件测试工程师资格”通过率由86%提高到94%;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刘卫东,熊杨,张丹平.基于过程要素模型的新工科专业建设质量分析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

[2]唐静静,齐文丽,徐雪萌.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启示[J].高教学刊,2019,(13).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德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