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同以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了京城大地。初春的两场雪,使原本行人稀少的街道显得越发寂静。“少出门、少聚会”的呼声,让更多的人宅在家里,大门紧闭;极少数外出的人也要专挑没人的地方走,尽最大可能避开他人;外出归家的人们还没进门,便先行消毒,恐怕沾染了一点点病毒的气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不是医生,却“战斗”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一个个平凡而忙碌的身影,一句句不厌其烦的叮咛,让居民们感到温暖,他们是“最美京诚人”,他们以“积小流成江海”的精神,把个人力量融入到疫情防控的洪流中。
钱粮胡同——北京城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胡同,这里有一个小院,在这个战“疫”的特殊时期,院门永远是敞开的。这个院子里专门腾出了一间房,热水、纸杯、方桌、座椅等常用物品一应俱全,屋子里灯火通明,这里是参加社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休息的地方。这小院是北京京诚集团景山公司维修段办公场所,这里的“头儿”——段长,就是朱金忠师傅。
“我们只是腾出了一个会议室,但是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的同志们却是逆行而上的人,我们做好了防控准备,欢迎 ‘逆行者’来这儿歇歇脚,喝口水,有个能暖和会儿的地方!” 朱金忠说。
56岁的朱金忠有着30多年的房管生涯,他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历练成为一名技术、经验“双一流”的老师傅,什么样的突发情况,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可2020年的这个春节,对朱金忠来说却有点不一样。
朱金忠所在维修段承担着6209户10235间直管公房的修缮任务。春季大中修,夏季防汛,冬季查房,年年都是这样轮回着。疫情期间一旦有突发情况怎么办?每年春节过后,房屋的大修工作便要排上日程,人怎么安排?……再三思虑下,朱金忠要求维修段非京籍职工初三之前全部回到驻地待命,并严格执行14天自我隔离观察。
“维修段就是咱们外埠职工的第二个家,在疫情防控上可不能出乱子,必须严防死守。”这是朱金忠每天挂在嘴边的话。
初一、初二、初三……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以及返京职工的到来,朱金忠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他的心一直悬着。有没有发烧,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消毒一定要认真仔细……每天盯着隔离职工的送餐、消毒、了解身体状况成了他的主要工作。“这段时间,我就怕接到他们的电话。有时候,他们还笑我太紧张。没办法,我生怕他们出一点点的问题。我们是个 ‘大家庭’,谁都不能掉队。” 朱金忠说。
14天的隔离期一过,朱金忠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后,也没闲着,入院走访、重点部位定岗值守、责任片区流动岗巡视,他又全情投入到了这场战“疫”中。
“我们管着京城里大大小小的胡同,每天的工作就是串胡同。”这是东四房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组副组长马超常说的话。这胡同可不是瞎串的!要懂得房屋安全检查,要明白维修建造,要确保百姓住着放心、生活安心。如今,发通知、做宣传、走访居民……从事了20年基层工作的马超将群众沟通经验和房屋修缮技术用在了社区防疫工作中。
大年初四,春节假期还没完,马超便来到了景山街道钟鼓社区支援防疫工作。没有时间寒暄,也没有相互认识的过程,他就跟着社工下户走访了。马超负责的后局和水簸箕两条胡同里,住户以老人和孩子居多,沟通工作需要更细致、耐心一些。有一次,一位老人出门不带口罩,工作人员多次提醒下,他显得很不耐烦。马超看了看老爷子身边的孩子说:“大爷,您这孙子这么可爱,要是因为您不注意防范让他生病了,您不心疼啊?”老人一听,脾气没有了,笑着点了点头。
“发通知、做宣传、走访居民……这些工作对我来说一点不陌生。我在东四房管公司担任施工组副组长,百姓的房屋坏了、下水道堵了、电路出问题了都找我,慢慢地我总结出了和百姓打交道的方法,没想到在这次防疫工作中竟也发挥了作用。”马超说。
人要戴口罩,院子也要“戴口罩”。在胡同里巡视时,马超看见有的院子门敞开着,他都会随手关好。2月18日,马超途径水簸箕胡同时,看见一位大爷正焦急地和社工反映情况。询问后得知,原来大爷家的院门在前几天的风雪天气中损坏了,院子只能大敞着。这个院子是私产,共计有8户,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式下,院内居民迫切期望尽快修复院门,防止外来人员进入。马超实地查看后发现,院门的门陇因大风与上门槛脱离并损坏,导致半扇门掉落。“这点小问题,对咱们干房修的不算什么。”当天中午,马超利用休息时间回到单位,用电钻重新打孔加工,并尽快安装。院门维修好了,小院也恢复封闭,居民们连声道谢。
其实这不是马超第一次参加防疫工作。2003年“非典”期间,马超作为水电工担任了公司外管楼房的防疫工作,负责水电维修和电梯、楼道等公共区域消毒工作。那时,马超负责的楼里有人确诊,病毒会通过下水道传播,但是疏通下水道有时需要徒手。“说不怕是假的,但是我不能退缩,整整3个月的时间,我住在了楼里,24小时随叫随到。”马超说。
如果17年前的勇敢是因为年轻人的冲劲儿,那么现在的坚持则源于共产党员的责任。每天两次下户走访、记录体温,在胡同口站岗、登记来访人员,一天几万步的行程,几句话重复上百遍,还要面对百姓的不理解。有时候,马超心里也觉得委屈,可是党员的责任就是面对危难敢于担当,这个时候党员不上谁上?
其实,马超的爱人是医院的护士,也奋战在战“疫”一线。从大年初四到现在,孩子一直在爷爷奶奶家。虽然两家只隔着一条马路,但是夫妻二人忍住了思念,始终没有见孩子和老人。“万一感染了,就只有我们夫妻两个,不会连累孩子和老人。”马超坦言,刚到社区支援时,他心里也有些忐忑,当时形势严峻,工作又多又杂。但是随着头绪慢慢理清,他越干越有信心。他相信,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胜利就在前方。
陈骥,“90后”的大男孩。别看小伙子年轻,干过的活儿可是不少。他负责过高层建筑消防改造筹备项目;从事过营房西街综合整治;做过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南锣鼓巷四条胡同项目指挥部参与过共生院腾退;在集团安全保卫部参加过安全生产检查巡查;现在又作为参加社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每天行走在东城区的大街小巷。
“我当过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疫’,我愿做一颗螺丝钉,放到哪里都能闪光!”陈骥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值守点位于亮果厂东口站点。这里住户多,亮果厂西口又恰好是公交总站,往来人员穿行多,再加上去王府井、前门的人许多是从这里路过,人员混杂。更麻烦的是,这个路口是单行线,汽车不能折返,只能单行,又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许多检查和解释的工作量。
一开始,行人不理解,住在这里的百姓也不理解。“我过去一趟怎么了?”有一次,一辆小客车不停车,硬闯站点。陈骥拉住车门,绝不松手,愣是被带出去好远,司机才停下来接受检查。
陈骥防控的辖区内有一位老奶奶,患阿尔茨海默症,每天都会到值守点声称要去“买吃的”,有时情绪还特别激动。老奶奶家里人也不能把老人硬关在家里,于是都嘱咐陈骥,如果看见,一定得拦下,或劝回家,或通知家人来接。这也成了值守点工作的一个新内容。
其实,别看陈骥外形五大三粗的,却藏着一颗细腻的心。从入户走访排查开始,他深入一座座院落,一户户人家,一个个商户,做到有人的门户不遗漏,无人的门户电话追,对返京人员及时登记。他只有一个念想:一定要把防控知识和要求告诉百姓,把辖区各类人员信息排查清楚。
2月5日,北京地区突降中到大雪。风寒雪大,张贴的防控通知被淋湿了、吹破了。陈骥早上出门时手里只得多拿几份,沿街看到,随时补上。忙了一天,脚冻僵了,手冻木了,晚上回到社区服务站点,陈骥也顾不上暖和一下,便赶快帮组长整理数据,及时汇总上报。
在重点部位定岗值守和责任片区流动巡视中,陈骥总是说:“我年轻,身体好,让我多值守巡视吧!现在是关键时刻,咱得顶上去!”居民的安全来源于基层工作者认真负责、关注细节的每一次排查,胡同里的百姓们说:“看到街上这些宣传值守排查的工作人员,我们心里就踏实! ”
可谁又知道,为了防控疫情,家在平谷的陈骥每周只能回去一次,如果赶上在地铁上班的妻子倒班,他们几周可能都见不到一次面。
这就是我们的京诚人,在本岗位守土有责,当疫情来临,冲锋在前。这就是可爱的京诚人,他们只是京诚集团上千职工当中的代表。北京京诚集团一代代房管人每天行走在东城区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市井胡同,他们见证了京城的午夜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他们用精心、细心、爱心、诚心建设和守护着这片青砖灰瓦的北京风貌,用一个个夜以继日,点亮了北京城的安心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