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贵瑞
(安溪县龙涓林业工作站,福建 安溪 362435)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别名青杉、灰杉,属杉科、杉木属,针叶树大乔木;树高可达30m,胸径可达3m左右;喜光、喜温暖湿润环境,属浅根性树种,能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用材林树种,也是福建安溪县主要的速生乡土用材树种。杉木林地多代经营,会造成林地地力衰退[1],林木生长不良,致使经济效益下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为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也是福建安溪县主要乡土树种,属阔叶树常绿乔木,树高达30m、胸径1.5cm,其木材坚硬耐腐[2],少变形,心材大,褐红色,边材淡红色,色泽和纹理美观,用途广,可做高级家具、造船、车辆、工艺雕刻、建筑装修等优质用材;亦可做园林景观树种,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作用。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安溪县龙涓乡新岭村高鼎岩山,位于安溪西南部,地理位置为117°37′85″E、24°37′23″N,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雨量1800mm,无霜期340d。试验地属中山地带,海拔685m。林地造林前属荒山荒地,土壤为黄红壤,植被有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植被平均高为1.5m,林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Ⅱ类地,适宜杉木、红锥生长。试验地面积6hm2。
于2015年11月下旬开始规划造林。将试验地规划为3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2.0hm2:Ⅰ区营造杉木纯林,栽植株行距2.0m×2.0m,造林密度2501株/hm2;Ⅱ区营造红锥纯林,栽植株行距2.3m×2.3m,造林密度1891株/hm2;Ⅲ区营造杉木红锥混交林,栽植株行距2.2m×2.2m,密度2067株/hm2。
2015年12月中旬开始整地。整地前先把原林地杂草灌木清除,整地挖穴规格50m×50m×40m,采用挖明穴,每穴施1kg过磷酸钾和5g呋喃丹(预防白蚂蚁侵蚀苗木),将穴中土壤与肥料、呋喃丹搅拌均匀,待发酵30d后开始造林。
2.3.1 苗木来源
红锥及杉木造林苗木为新岭村护林员直接培育的容器苗。1a生杉木容器苗木平均高度36cm、地径粗3.7mm,红锥容器苗木平均高度28cm、地径粗3.3mm,符合国家良种壮苗的标准。
2.3.2 栽植
2016年2月下旬,雨后阴天林地土壤湿润时按试验设计方案开始造林。栽植时,先将杉木、红锥容器苗的容器袋底部撕掉,放入扒开土壤的栽植穴中,栽植覆土深度应比容器袋高10cm,将土壤压紧。应做到苗木梢尾不反山(即苗木穗尾应朝向下山坡方向),这样幼苗生长不会弯曲,可减少经济效益损失。回土时,要填满、填高壅成面包型,以防长期晴天暴晒,或长期雨天穴中积水,腐烂根系。
2.3.3 栽后管理
(1)除草。苗木种植之后,由于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林地立地条件较好,杂草生长快,影响幼林生长。于2016年5月上旬,在晴天时进行除草,采用扩穴除草,把杉木、红锥幼树周围2.0m左右的杂草全部除掉,放在树旁腐烂,这样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幼林生长。同时,将林地浅翻,深度15~20cm。在当年9月份再除草一次。每年除草2次,连续除草3a。
(2)施肥。于除草后施肥,每株施尿素或复合肥0.25~0.5kg。施肥时,先在幼树两边挖一镰刀型小洞,将肥料放如洞内,而后覆盖细土。每年施肥2次,连续施肥3a。
2.3.4 防治病虫害
杉木常发生叶枯病、黄化病,红锥病害较少;杉木、红锥虫害常见有白蚂蚁、双条杉天牛、杉梢卷叶蛾。
(1)防治杉木叶枯病、黄化病。要加强抚育管理,改善杉木生长环境;使用百菌清烟剂或施用401抗菌剂等药物进行预防,一般预防1~2次,即可控制病害。
(2)白蚂蚁。可用施用呋喃丹,在杉木、红锥苗旁0.2~0.3m处施呋喃丹0.5~10g/株,每年进行1次,连续施用3a。
(3)防治双条杉天牛。可采用灯光诱杀或用化学防治,采用压烟熏杀、喷施灭蚁灵粉剂等,或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或用50%氧化乐果高浓度液涂干。一般预防或防治1~2次,可基本消灭天牛虫害。
(4)防治杉梢卷叶蛾。可剪除病害梢枝,或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也可喷施40%氧化乐果1500~1900倍液喷洒 1~2次。
于2016年10月下旬,在3个试验区设置临时标准地调查造林苗木的成活率。临时标准地面积25.82m×25.82m,在每个标准地内,按梅花形各设5个样圆,测定样圆内幼苗成活情况及其高度和地径,计算每个试验区的苗木成活率。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造林树种不同、株行距不同,其苗木成活率和幼树生长也不同。其中,Ⅲ区的苗木平均成活率为99.56%,高于Ⅱ区,与Ⅰ区相同。
表1 不同试验区造林苗木成活情况
自2016年开始,于每年的12月下旬调查各试验区的林木生长情况,连续调查4a(2016~2019年)。在每个试验区选择林木生长均匀、幼树高度、胸径相对一致的地方设置临时标准地,标准地面积25.82m×25.82m,在每个标准地内按口字形各设4个样圆,测定样圆内幼树高度、胸径、树冠,计算各试验区树木保存率、林木生长状况。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试验区林木生长情况
由表2可知:不同试验区造林后采用相同的抚育管理措施,林木生长存在差异。杉木红锥混交试验区,林木生长较杉木、红锥纯林要好;混交林林木保存率达到99.91%。与杉木、红锥纯林相比,混交林的林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26.45%、21.56%,地径分别提高6.88%、10.6%,树冠分别增加6.89%、10%。表明杉木、红锥按株数1∶1营造混交林[4],其林木生长情况及林分的经济效益均优于杉木和红锥纯林。
研究结果表明,营造杉木红锥混交林,4a生幼林年均树高生长0.98m、4a生纯林地径年均生长1.67cm、树冠年均生长0.80m。树高生长平均分别提高26.45%、21.56%,地径生长分别提高6.88%、10.60%,树冠生长提高6.89%、10%。红锥主根长又深、侧根发达、细根多,杉木浅根又短,两种树木混交造林能够相互促进林木生长[5],改善林地生长环境,提高林分生长量,增加林木蓄积量,从而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
杉木、红锥混交其林木生长效果优于纯林,达到速生丰产林水平,杉木与红锥不同造林方式生长效果研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