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与水

2020-05-11 03:20王族
散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延河路遥大衣

王族

骂虎

清朝时,陕北多虎患。

人皆不出门,日子无晨昏,斗室如牢笼。

一知县为虎修建寺庙,令百姓每日拜谒,以期让虎舒服,不再做戕害之事。

然虎患仍不止,向它们跪拜者,也经常丧命其口。

知县大怒,面对山野骂虎:尔等如此作孽,有何面目做百兽之王?今日作孽之多,来日瞎目、聋耳、哑喉、破唇、断齿、折足、生疮、烂皮、掉毛,亦不足矣!他声声诅咒,字字毒恶,骂得虎类一无是处。

居然起了作用,虎患骤停,人们复又过上正常生活。

知县却不罢休,召集士兵进山打虎。

百姓皆欢喜,虎乃不齿恶物,骂掉其威风尚不够,须取了其性命才解恨。

一场疯狂捕杀,使八虎毙命。

孰料,从此陕北虎绝,不余一只。

人们惊骇,数载被虎折磨,原来虎只有八只。呜呼,虎之阴影,比虎更惧也。

那知县又骂虎命短,然骂声越来越小,最后无奈一笑,遂闭口不言。

之后,豹子在陕北频繁出没。好在豹子并不伤人,人与豹相安无事。

至今,陕北仍多豹子。

在黃龙县有一特例,全国已禁猎多年,唯该县容许打猎,人们在政府部门租得猎枪,便可进山猎捕。

其原因,是黄龙生态太好,须猎捕些许野生动物,才可使生态平衡。

一双筷子

某一人家,有一女一儿,极穷,乃至于吃饭没有筷子。

姐姐常对弟弟说,咱家如有一双筷子,必让你用,每日让你吃饱。

弟弟便高兴得笑。

然毕竟是幻想,因一直没有筷子,姐弟皆惆怅。

某一夜,有人过村,将那弟弟骗走,姐姐找出很远,终无音讯,一人被黑夜淹没。

姐姐一天天长大,常想,弟弟也在成长,他们终有一日会相见。

再后来,姐姐参加红军,官至团长,常带兵打仗。她常在吃饭时感叹,不知弟弟如今吃饭,可否用上了筷子?

一日,姐姐带兵剿灭一股土匪,在土匪大厅,见餐具齐全,她抚触那些筷子,不由得感叹。

后来全国解放,弟弟仍无音讯。

直至她年迈,才得一消息,弟弟就在她剿灭的那群土匪中,也许还死于她枪下。她不敢相信,然带来消息者称,那匪首亦有好心,一次劫掠人家,见一小儿在当时手抓一双筷子,便喝退众匪,说这家人不杀,且在走时扔下银圆。

她惊得目瞪口呆,犹如弟弟就在眼前,倏尔又模糊不清。

她去当年剿匪处,却寻不出弟弟一丝踪迹,便流着泪返回。

自此,她收集筷子,却一双也不用,不知要留到何年何月。

这一事被传开,人皆感叹。

她耄耋之年,有一人找来,声称是她弟弟之子,遵其父生前之嘱,给她送来一双筷子。

她大骇,问他父亲当年是否为匪。

侄子不语,脸上浮出复杂表情。

她又问侄子,那你是否也曾为匪?

侄子仍不语,转身欲走。她喊人抓了侄子,流泪看着他被带走。

是夜,她哀号哭泣,喃喃自语。

翌日命殁。

寂静杨家岭

杨家岭名气大,但地方却小,仅为一条长不过半里的山谷,从一头走到另一头,有十余分钟即可。

在此山谷中,我体验到了罕见的寂静。

要想得此享受,须在早晚,白天的游人在此把身体挤成密林,便无任何感觉。

是在一日,从宾馆出来,右拐前行数十米,陡然见一大门,上面有“杨家岭”三字,便惊叹不觉间走到了名气大的地方。在延安,三步一红色,五步一历史,乃是常事。于是便从容走近,居然有专供人们出入的门,便一抬脚进去。

进门后,顿觉身后倏然静了,不由得感叹,这一刻的偶遇,才是真正的幸福。

渐往前走,更是寂静。几棵大树,将硕大浑圆的树冠耸入空中,显出傲然之气。山上的树皆小,却密集成林,在夕阳中一片翠绿。

细品,便觉出山谷中之所以寂静,是因为有了两边坡上的树,如果没树,便显得空旷,而空旷会让人孤寂,不会有愉悦心情。

在山谷中走不远,便到了尽头,见前面是一条马路,车流不息。车多人密之处,想必一定热闹,加之不舍这难得的安静,便不往前走了,在路边木椅上坐一会儿,心里更是慰悦。

随意一瞥,见前方山谷之中有高低不一的高楼,才知延安近年削山建城,处处都有新开发的楼盘。

细看,那些楼房似是悬在半空,或者依山冈高耸,让人有眩晕之感。其实那楼是建在平地上的,而那平地乃是削三十三座山建成,只是延安处处是山谷,便觉得任何一地都在山中。常说视野决定格局,而在延安,格局却决定视野,这是事实。

记起曾数次做过一个同样的梦:某山上建了城,山变得模糊,城池赫然展示,一副悍然之气。

此刻情景,便如那梦。

延安的水

如今的延河,在延安大学前的河道中,仅有一股细流,无流淌之势。

询问,得知只有下雨,延河才会上涨。见河道中有菜地,亦有铺砖人行道,便断定即使涨水,仍然不大。

延安乃山中城市,拐过一个山脚,另一边又是密集的高楼。奇的是,延河在这一段陡然变大,多有水潭,将阳光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又问,得知延河时大时小,延安大学前的河水很小,此一段的河水则大。至于为何大小不一,无人能说出原因。

在宝塔下的河段,想从水中看到宝塔倒影,却什么也没有。那等情景,只能从书中阅读,或者怀念。

直至出了延安城,延河才合并归拢,哗哗向山外流去。

算是终于看到了一条河的流淌,亦听到了流水的声音。

细听,那流水声颇为盈悦,像是完成了某种使命,终于轻松地离去。

树与水

路遥在幼时被过继给大伯,在窑洞中长大。

窑洞有三孔,冬暖夏凉,乃陕北常见居所。

窑洞虽掘山而建,但有院子,亦有院墙和大门,泥工和木雕都颇为漂亮,可见当年的路遥,有欢乐的童年。

院内外有几棵大树,郁郁葱葱,高大笔直。昔日邻居讲,路遥幼时顽皮,常爬上树掏鸟窝。

窑洞前有一小河,是为绿水,静谧不动,让人疑惑河水流淌至此,便不再向前,似是要守护什么。

有人称,此河守出了一个大作家。

另一人又称,还有奇事,四周光秃秃,仅有的几棵树,皆长在路遥家中。

树与水,皆有灵性,如同倚靠,亦如怀抱,组成如此好风水。

在窑洞中,见到路遥幼时和青年照片,双眸明亮,英气逼人,许是早就透出大才气息。

好山水,必养人。

衣冠冢

延安大学背倚一山,其名曰“文汇山”。此名由来,与山上的路遥衣冠冢有关。路遥逝后过三年,他几位生前好友商定,在他母校延大的后山上葬其衣冠,以示延大学子荣耀。

事毕,将该山更名为“文汇山”,乃是文气汇成、山高水长之意。

今日在延安大学食堂午饭毕,同行者提议上文汇山,给路遥献香烟三支。

于是舍午休,欣然前往。

那山不高,经缓坡,登台阶,很快便到了路遥冢前。前面是一雕塑,长发圆脸,乃路遥成年后形象。雕塑后有一座圆形墓,便是他的衣冠冢。再往后是一面墙壁,上面有“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两行文字。据悉此为路遥生前所说,在今人看来,是他性格使然,还是那个年代特色?思之不解,念之心沉。

片刻后,三人各点一支香烟,献于墓前。然后坐于一旁阴凉中,谈路遥生平,论小说内容,因爬山冒出的汗水,渐渐干了。

转身俯看山下,延安大学尽收眼里,校外不远的延河,亦清晰可见。心想,路遥当年是否亦如此俯看过?那时的他,已迈开走出陕北的脚步,双肩上一边扛命运,一边扛文学,或轻或重,唯他知道。

下山,有風吹来,一阵清凉。

戒烟半年的我,又抽了两支。

日本军大衣

此为日本军官大衣,在一次战斗中被八路军缴获。

本想烧掉,但不知为何,却留了下来。

不久便派上用场,在一场戏中,有歼灭日军一幕,便让饰演日军的演员穿上那大衣,省了化妆步骤。

那演员演得颇为紧张,因为之前刚发生一事,一演员在演出中扮演一地主,台下一战士怒不可遏,竟开枪将表演者射杀……那演员担心自己也遭那样的命运,战战兢兢演完,汗水湿透那件大衣。

之后一个冬天,八路军一位领导因难挨寒冷,让人找件大衣,但只有那件日军大衣,于是用染料将黄色染成黑色,让那领导穿上过了冬。

后来中央离开延安,此大衣落入一杨姓人家,因是日本军大衣,多年来皆不敢穿,一直藏于箱底。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取出捐出。

此大衣今保存于延安大学校史馆。

打雷事件

延安时期,刚决定从民间征粮,便接连发生怪事。

皆与雷电有关。

某农民去遭雷击而亡,人们闻之惊叹。

仅过数日,一农民驮粮的毛驴,又遭雷击而亡,人们复而惊骇。

又过数日,一农民在田间劳作,再遭雷击命殁。

人们一时惊愕,惶恐望天,终是无语。

人心即世道,如何把握,如何引导,尤为重要。于是开展大生产,军民皆耕。

三五九旅和南泥湾,遂成一时热点。

责任编辑:沙爽

猜你喜欢
延河路遥大衣
言论
知了的大衣
不怕冷的大衣
穿大衣
路遥的激动与平静
“延河儿童关爱行”首捐仪式
不怕冷的大衣
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初期流域内水质影响程度研究
贾平凹义助路遥
《延河》中青年作家专号一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