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与我们的豌豆种植巧妙结合,引导幼儿感受动手的妙趣、劳动的光荣、责任的重要、成长的过程、生活的美好。种植园计划是我园在开学初大力推广的生活教育项目。我们通过豌豆种植,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最后接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馈赠。生活课堂丰富了教育的方式,提升了幼儿全面素养的形成,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贴近幼儿的认知水平,进一步促进了陶行知理论对我们的启发和我们对陶行知理论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豌豆种植;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这就是说要以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再次验证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理论。因此,关注幼儿及幼儿周围的生活是现今幼儿教育的重要观念。
一、童话的力量,自然的生长
种植园计划是我们幼儿园在开学初大力推广的生活教育项目。我们通过简单易行的种植活动,来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最后接受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我们选择的植物在种植园里成长的全过程,最本真地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的生命内容。这种与植物共成长的喜悦,是幼儿最自然发生的生命体验。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植物品种呢?水果类的种子的成长对土地和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小麦和水稻的种植,没有开花结果的过程,感觉上少了一点成长的多样性,也被我们淘汰了。基于幼儿对童话的喜爱,我们选择了从安徒生的童话《豌豆姑娘》入手,以幼儿从小就产生亲切感觉的豌豆作为实验对象,其次通过观察豌豆荚,剥开豌豆荚取出小豌豆,发现小豌豆圆滚的可爱形态等一系列的过程,让幼儿深入感知豌豆。我们种植园的主角就这样定下来了!
二、种植的天地,生活的魅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孩子只有在动手中才能获得成功,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他们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种植园的设立,幼儿的动手范围从课堂走向了课外,课外空间的拓展无疑也是幼儿身心的拓展。这种动手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一动手的操作,更多的是全身心投入的综合体验。
1.开辟园地,爱真的需要勇气。种植园的地块一旦确定,我就带着幼儿来到那块属于我们的土地,围成一圈,让幼儿首先产生一种归属感。接着,我们开始讨论如何开荒松土。这个时候,我适时进行了前期准备重要性的教育。一些植物的生长,是种子掉在了哪里,它就会在哪里生根长大,也可以通过帮助它们安家的方式,来邂逅我们可爱的豌豆。通过安家的拟人化语言,幼儿迅速进入到角色之中,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开始松土了!我们用带来的锄头慢慢掘开泥土,让幼儿挑出里边的砖头块及其他垃圾,最后慢慢把掘开的泥土拉平,形成一块规整的田地。通过松土,幼儿的泥土触觉感知得到发展,同时,劳动引发了每个幼儿的成就感。
2.播下种子,种下希望就会收获。播下种子,就是撒下收获的希望。我们在播种的当天,组织了一个“送种子回家”的活动,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幼儿与种子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当然,播种也是有方法的。老师进行恰当的示范后,小组合作,让每一个种子都能够找到一个温暖的家。活动结束后,幼儿迟迟不肯离开,正说明了我们的活动渐渐地走进了幼儿的心田,慢慢成为了幼儿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从此以后,种子一点一滴的变化,俨然成了每个幼儿最欣喜的牵挂。
3.呵护成长,爱你不是两三天。“送种子回家”活动结束后,接下来我们开展了“盼种子长大”的活动。我们每天从户外活动中抽出时间,来到我们的种植园地,看看种子的生长情况。“今天,我们的种子醒了吗?”“今天,我们种子的头探出来了吗?”“今天,我们的种子伸腰了吗?”“今天,我们的种子在干嘛呢?”每天的户外时间,成了幼儿心中最美的期待。有时候,种子的变化微乎其微,但幼儿总感觉到种子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种植园里的杂草一旦长出来了,幼儿会说:“有敌人来抢种子的营养了。”种子养护队的幼儿马上进园拔草。有始有终、有滋有味的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从而丰富幼儿的自然经验和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细节的处理,教育的痕迹
事无巨细,种植园作为我们幼儿生活教育的第二课堂,成功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生活,不断地促进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动手水平。同时,种植园活动改变了我们在其他学科方面单一的说教,成为我们课堂学习的第二载体,幼儿学会了融会贯通,大大提高了全面素养的形成。
1.搭架的学问,关注科学的种植。陶行知曾经指出:“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基本方法是“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豌豆藤具有攀援的特点,所以在豌豆的生长过程中,我们有一个特殊的搭架活动,我把这个活动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建造豌豆的高楼大厦”。搭架涉及到了科学的知识,课堂上科学知识的字面感受,不如动手操作来得更直接明了。在课堂上,幼儿通过小组合作画出了搭架的相关设计图,然后通过实地操作、修改方案、完善搭架等一系列活动,体会三角的稳定,明白打结的方法,了解固定的奥秘,体验成功的乐趣。
2.精心的描绘,关注美术的创作。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里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教育好比是蔬菜,文字好比是纤维,生活好比是维他命。以文字为中心而忽略生活的教科书,好比是有纤维而无维他命的蔬菜,吃了不能滋养体力。”孩子总是在生活中学习,用自己的方法表现生活。因此,我特别注重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我们亲自见证着豌豆的成长,明显感受到幼儿与豌豆的心心相连,我们更能体会到幼儿的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美术课上,我们的豌豆宝宝更有生机了;手工制作时,豌豆成了幼儿手中的毛毛虫、糖葫芦、机智豆;环境布置时,豌豆成了植物角的卡通人物……豌豆,已经成为了我们班级的一名新成员。每个幼儿的心里都建立起一个豌豆赐给自己的梦田。
3.内心的表达,关注语言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赋予了幼儿更全面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如果只藏在内心,不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出来,那这种生活教育是肤浅的。对豌豆的爱大胆地说出来,有趣地说出来,完整地说出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豌豆成长的故事;课堂上,和小朋友说一说豌豆宝宝的可爱;班级群里,和大家说一说豌豆种植的乐趣……种植过程中的表达,不再是无源之水,它来自于生活,又走进到课堂,生活与课堂还有本质的区别吗?幼儿的成长,就应该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生活的味道。
4.团结的集体,关注班务的管理。豌豆的种植过程中,我们意外的收获就是整个班集体变得更加团结了。想想也不意外,难道不是吗?所有的活动,我们以豌豆为中心,我們的凝聚力因豌豆而生。遇到幼儿犯错的时候,我说:“你想想,小豌豆会同意你这样做吗?”遇到集体讨论的时候,我说:“大家想想,小豌豆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遇到集体活动的时候,我说:“我们怎样做,小豌豆才会更喜欢我们呢?”我们把小豌豆设定为幼儿的好朋友这个身份,提高了幼儿自我认识的能力。对于班务管理,现在我们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种植园计划一定会发挥更强更高的效能,这种效能对幼儿来说既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收获。与我们约会的小豌豆,已经成为幼儿发展过程中最难以忘怀的好伙伴,也成了我们生活教育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大主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
[3]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