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胜珍
【摘 要】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活动后的评价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潜在的发展能力,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乃至可持续的过程发展。那么教师应根据班级里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不断地给予评价以及反馈,引导幼儿不断进步,使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美术作品评价;优化;个性评价;想象
一、幼儿园美术评价存在现象
案例1:老师,我不会
美术课开始,许多孩子会很快开始下笔画画,但冠宇小朋友一会儿摸椅子,一会儿小声说话。走到冠宇旁边一看,画面上仍是空白,我焦急地问:“你怎么还不动手?”只见他无所谓地摊摊手说:“老师,我不会画,就不画了。”
【反思】 冠宇开始画画的时候,交出的作品总是一团黑,或是寥寥几笔,导致我在评价他的作品时总是没有正面的语言,或是忽略评价。渐渐地,冠宇对于画画也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幼儿在完成作品后经常得到老师以及同伴否定,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无法正视自己。他会觉得我不会画,我画不好的,甚至干脆就不画了,反正老师又不会表扬我。
案例2:依样画葫芦
班里有个叫妍妍的女孩子聪明能干,老师说的话、提的要求,基本一点就通,不需要过多操心。最近我却发现,在画画时,只要我示范什么,她都能照着我的范画“临摹”出来。我告诉她可以动脑筋想想别的画法,妍妍却说她觉得老师的画是最好看的。虽然画得不错,但是缺少了自己的想法,再好的作品就没有了生气。
【反思】 这件事对我也有了很大的触动,不仅仅是她,还有些孩子也喜欢看着范画来依样画葫芦,这也许和我平时的评价有关系。刚开始的时候,我比较注重作品的好看度,总是以“你画的和老师一样好看,真不错”来表扬他们,或是怕孩子画不像,直接帮他们画好框架。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想象力则被遏制,习惯性地当一个“懒人”,老师示范什么,他们就画什么。
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有多么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绘画的兴趣。那么怎么样评价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呢?
二、优化美术评价的方法
1.评价不在单一,充满乐趣。《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过程就像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而评价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物极必反,评价不到位也有可能是画蛇添足的效果。在绘画活动中,常常因为幼儿完成速度不同,使教师无法进行集中性评价,导致评价经常不了了之或是蜻蜓点水般地流于形式,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经常会说出或者听到同行说出类似的评价:“你画得很好!”“不错!”这样笼统的评价形同虚设,对于孩子来说,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取得了哪些进步心里没底。因为各种原因,评价似乎成了敷衍孩子的一种手段,长此以往就会令孩子感到乏味无趣。运用好评价的作用需要教师要有更多存储量,让评价更有具体性、有效性……
2.不相互比较,保护孩子自信。身为一线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尽量使用纵向评价,减少横向比。正如案例1里的冠宇,我们在评价时就应该抓住他每一次作品中的闪光点,不能以冷漠的敷衍来浇灭孩子的热情。多一些 “我觉得你这次的颜色比上次用得更好看。”“你的线条越来越流畅了,加油哦。”的类似横向对比,而少一些这样的言语: “你看看,某某小朋友画得多好看。”“你去看看人家是怎么画的,你的颜色太难看了。”这样的对比会很大程度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应该拿一种标准去衡量所有孩子。 当然,我们在评价这类幼儿时应避免盲目式的表扬,发现有的作品画得一团黑或是画面简单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嗯,我觉得你很有想法,但是我觉得颜色如果再鲜艳一点会更好看。” “你这只鸟的画得很好看,但是你不觉得它很孤单吗?再画些朋友吧。”让孩子在积极语言的鼓励下更好地进行创作。
3.孩子与孩子之间交流,给孩子评价的机会。同伴之间的评价给孩子带来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树立榜样也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适时给孩子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交流,汲取同伴的优点,更完美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如,在《蜗牛旅行记》绘画课上,我先示范了画蜗牛,其余的由孩子们自己想象。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平时画画一般的佳豪小朋友这次画得很生动,蜗牛戴上了太阳镜,还拖着一只旅行箱,背着背包。多美好的创意啊!利用同伴的好作品去影响其他孩子的创作。
为了更为深入地体现民主性,在绘画课结束后,我都会组织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大家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你觉得谁画得好?哪里好?谁有进步?在这种轻松自主的交流过程中,孩子们的美术欣赏能力自然而然会有所提升,暗下决心,下次我也要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
4.多途径个性评价,激发幼儿想象。教师直截了当地向幼儿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性。案例2中的孩子,就是喜欢和老师画一样。这种现象在園里很常见,这和平时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对孩子作品的评价往往比较片面,如画面干净否,涂色涂得均匀否……展示出的作品就千篇一律,没有创造性。这种方法严重束缚了孩子的天性,阻碍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要知道“世界上本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些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当有的孩子的画面同时出现太阳和月亮时,不要急着否定,“你觉得太阳和月亮是好朋友对吗,喜欢在一起玩,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当孩子把花涂成黑色,“你画的花和大家不一样,颜色很有个性呢!”这样无疑给孩子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提供了动力。
当然仅靠这样口头评价还不足以改变幼儿的绘画方式,我们需要想办法让幼儿持之以恒,愿意去想象。表格评价便是一种个性的好方法。我们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作评价的表格,制定以下三个标准:“有自己的想法”“有耐心”“画面丰富”。教师只要在相应的表格内上打“√”就可以了,操作起来方便实用,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评价的工作量。到了大班,还可让幼儿自己在表格上评价,或是互评,更增添一分乐趣。
三、在评价中学习和成长
《纲要》中要求我们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让每个孩子都学会评价、参与评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评价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幼儿的潜能才能释放出来,才能更大胆地去感受、表达和表现作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寻找幼儿的想象力,正视评价的影响力,为他们创造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幼儿在绘画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