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澜澜
【摘要】曾经有学者对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信息交流的情况做过统计: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说明,听和说在信息交流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文章探讨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说”“会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语言、思维也得到同步发展,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说;言语表达;思维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邵瑞珍在其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中指出:“由于言语表达具有重要的提炼功能,所以思想经过语言的精确表达之后,就增加了意义和迁移的可能性。”[2]据此,我们应该把言语表达看作整个思维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們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在不同课型与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计算教学中、概念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规定知识中来谈一谈如何让学生在“说”中“知其行”。
一、计算教学中的“说”
计算题,很多学生会做,但不能规范、有条理地说出来。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重视说的过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加强算理教学,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在计算教学中,应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和说计算方法[3],并且对于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等,从而有效进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说算理
计算教学的重点是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学生是否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那就要看他能否清楚完整地说出来。只有学生说出来,教师才能收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说算理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两位数”时,先出示“85+143=?”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样算的理由,从而让学生讲清算理。即:由于85是由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143是由1个百、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所以先把5个一与3个一相加得8个一;再把8个十与4个十相加得12个十;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百位上原来的1加上十位上进上来的1等于2,结果是228。这样进行说理训练,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有条理性,同时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
2.说算法
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清晰而有条理地说出计算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通过情境图学生知道了这道题要求订一份牛奶要花多少钱,就是用28×12,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生a:可以先求出10个月要多少钱?即10个28是多少,再求2个月要多少钱?即2个28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生b:可以用竖式计算,先用2去乘28得56,再用1个十去乘28得到28个十,因此,应把8写在十位上,2就要写在百位上,然后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让学生知道在说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计算乘数时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三步走,前两步乘,第三步相加,这样让学生在反复说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计算方法。
3.说错因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感慨:这题做过好多次了,为什么还出错呢?其实,有时苦口婆心的说教,不如让学生在纠错中自评自省。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之后,练习九有这样一道练习题:294-36+64。很多学生因为受到加法结合律的思维定式影响,写出294-36+64=294-(36+64)。对此,老师并没有做出任何评判,而是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
生1:我觉得可以简便计算,这种解法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生2:我认为不可以简便计算,因为加法结合律都是几个数连加,而这里是加减混合运算。
生3:(恍然大悟)对,这道题不能简便,因为是加减混合运算,所以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那怎样才可以这样解答呢?
生1:只有是294-36-64时才可以用294-(36+64)解答,刚才我做错了。
有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这样说:“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这样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和掌握法则,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概念教学中的“说”
小学数学概念有其严格的科学性,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及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用既准确又概括的数学语言把各种概念、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揭示出来。学生只有形成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才能掌握好基础知识。如果学生连概念本质都说不清楚,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因此,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概念和概念的关键词,以及说出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是概念教学的重要过程。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精心安排“说一说”的活动,使学生在联想、猜测、观察、对比、类推等过程中总结出概念,巩固和加深所学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比的性质是什么吗?
生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师:那你们能不能举例论证说一说比的性质呢?
生2:我是这样论证的,因为4∶6=4÷6=2/3 ,而8∶12=8÷12=2/3,所以4∶6=8∶12。从中可以看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了2倍,比值没有变化。
生3:我是这样想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由此推断出比的基本性质。
生4:根据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对比分数的性质,可以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大胆探索交流,让数学课堂更富含“数学味”。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能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三、解决问题中的“说”
1.说图意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编一个小故事,提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有话可说。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找规律”,教材中出示了一张图片,我们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片,再和学生谈话:看了这幅图,谁能编个好听的故事给大家听呢?
生:兔妈妈和兔宝宝们住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它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手帕脏了,就洗了晾起来,大灰狼来了,它们一起打木桩做陷阱,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学生编完小故事,老师接着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兔子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
生:有几个蘑菇?有几只兔子?
生:有多少块篱笆?有多少根木桩?
……
数学中的“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去寻找数学问题,成为一个数学问题的发现者,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能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2.说思路
在解题时,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说一说解题思路与方法,通过“说”发展思维,疏通思路。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出示:红花13朵,蓝花8朵,红花比蓝花多多少朵?
生1:我是这样想的,要求红花比蓝花多多少朵,“多”是指红花的朵数与蓝花一个对一个,对完后还多出来的部分就是红花比蓝花多的朵数,所以用减法计算。
生2:我们要求红花比蓝花多几朵,就可以从13朵红花里拿掉和蓝花同样多的8朵,剩下的就是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所以用减法计算。
板书形成(图1)。
课堂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路直接讲给学生听,而且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導致学生对解题思路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中。所以,在解决问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解题思路,从“说”中发展智力,以说促思,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规定知识中的“说”
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体验,正所谓“手脑并用听说写,心中悟出始知深”[4]。在规定知识教学中,往往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结果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这就更需要让学生来说一说,便于学生观察规律、发现规律和掌握规律。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第二课时“平年闰年”的教学,教师先出示2005年至2016年的2月份月历卡。
师:观察月历卡,根据每年二月的天数,找一找,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并在年份的旁边用“平”或“闰”标出来。
学生自主判断,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图2)。
师:从2005年开始,大家读一读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说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读着读着,不一会儿全班学生就都有节奏地齐声读出来。
师:谁来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呢?
生1: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 平平平闰
生2:它们是按“平平平闰”四个为一周期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教师板书圈出:平平平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以读助找,并说一说规律,抓住了以上关系,就抓住了本质,不管题目怎么变化,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当学生能按照“平平平闰,平平平闰……”这样每四字一顿、有节奏地说出来时,就充分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张开嘴巴“说”,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挖掘学生“说”的动力,使他们想说、爱说、会说,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教学建构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让数学课有一定的“深度”与“厚度”。
【参考文献】
肖红梅.精心培养一年级孩子倾听的良好习惯[J].发现,2018(13):8.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陈华忠.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表达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 2014(02):7-9.
张秀琴.体验,展现数学的魅力[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1(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