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岩
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上好佳”这个名字或许不是很陌生。这家已经存在了50年的膨化休闲食品企业因为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赶不上消费升级的速度,已被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同行远远甩在身后。但近期,上好佳(环球)有限公司(下称“上好佳”)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离上市钟响更近了一步。那么,“迟暮”中的上好佳能否借此上市机会打赢翻身仗?
不再低调 上好佳欲港交所上市
3月16日,上好佳通过港交所聆讯,离上市钟响更近了一步,这也意味着这家低调的零食品牌也将走向台前接受公众的打分。
据了解,虽然上好佳进入中国市场多年,但其实它是一家由华人施氏家族创立的菲律宾企业。上好佳于1966年创立于菲律宾,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已有27个年头,其在上海浦东建立了第一处生产设施,主要产品就是上好佳品牌的鲜虾条和鲜虾片。虽然上好佳以香脆休闲食品起家,但目前公司产品品类已扩展到糖果、饮料、饼干,薯片、虾条、米饼之类的膨化食品仍然主导着营收,细分产品达72种,在收入中的占比超八成。目前,上好佳由施氏家族第三代成员掌舵,在中国经营八家休闲食品生产厂,业务遍及国内多个省市。除了中国市场,泰国也是上好佳的一个重要市场。1996年,上好佳进军越南市场,按照零售额计算,上好佳已经成为了越南最大的香脆休闲食品制造商。
根据上好佳披露的上市资料,目前公司68.7%的收入来自中国,剩下收入来自越南。上好佳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休闲食品品牌,拥有家喻户晓的知名度以及领先的市场份额。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零售价值计,上好佳在2016-2018年连续三年为中国头五大香脆休闲食品生产商之一,以及越南最大的香脆休闲食品生产商。”
对于此次IPO拟融资的用途,上好佳表示,其中约六成资金将用于公司在越南的业务,如:建设生产设施等;融资的两成多资金将用于中国业务的扩展,同样是进行生产设施的建设等用途。
中国市场业绩疲软未来需要转变经营理念
虽然上好佳表示“2016-2018年连续三年为中国头五大香脆休闲食品生产商之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其总收益在小幅上升的背景下,来自中国的收益正不断减少。从上好佳公开披露的销售数据中对比来看,2016年到2018年,营收仅从4.75亿美元(约33.33亿人民币)增长至4.91亿美元(约34.46亿人民币),经营利润却从4657万美元(约3.27亿人民币)减少至3985万美元(约2.8亿人民币)。上好佳称,利润下降是由于分销成本及行政开支较高所致。同时,从销量来看,2016年至2018年,上好佳的整体销量分别为14.29万吨、13.91万吨、13.76万吨,也呈持续下滑趋势。尤其是中国市场的业务,上好佳方面坦诚,在中国所得收益于2016-2018年间轻微减少,主要是由于消费者转向网上购物及更健康的替代产品的不利因素,以及来自进口产品(尤其是进口自东南亚)的竞争加剧所致。
据了解,上好佳在中国内地的销售渠道分为经销商、直营商超客户以及电商三部分。在2018年以前,上好佳并没有自己的电商渠道,产品在线上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经销商进行。2016-2018年,经销商渠道销售额分别占整体营收的91.8%、89.9%和87.5%;截至2019年6月末,上好佳在中国有1249名经销商,在越南有176名经销商。然而,随着快递业以及淘宝、京东等综合类电商平台的兴起,中国逐渐成为电商业务最发达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网上购物。2018年开始,上好佳开始拓展属于自己的电商渠道;2019年上半年,上好佳自有電商渠道的销售额占总营收3.1%,虽然有所增长,但比重还是很低。
除了渠道问题,上好佳在健康概念上的转变上也没有及时跟进,以至于被国内层出不穷且定位为健康、高端的其他休闲品牌分割市场。目前,上好佳公司营运香脆休闲食品的主要有三条生产线,分别是油炸生产线、焙烧生产线和烘烤生产线,其中油炸生产线占香脆休闲食品实际产量的大部分。以油炸生产线在中国重点地区旺季的产能利用率来看,2016-2018年分别是73.1%、60.55%和65%;到2019年9月30日为止,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仅有52.2%,大部分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好佳整体发展还是比较差的,在产品的升级迭代层面没有做足够的工作,这是其落后很多其他品牌的根本原因。为了提升产品质量,上好佳的招股说明书显示,12.9%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及进一步升级生产技术;5.0%的资金将用于销售及营销方案的发展及实施;剩余9.6%的资金将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用途。
“资本端的推动,让上好佳在整个产品的升级、创新及多元化的布局上有全新的战略跟展望。”朱丹蓬说,“但上好佳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经营理念上,未来上好佳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尽快与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对上,不然的话即使上市了对其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