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统编本四下)教学设计

2020-05-11 06:08李翠芝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4期

李翠芝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想象画面朗读,感受海上日出景象之“奇”。

2.领悟课文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

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说“日出”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吗?(如果见过,请描述自己看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谈谈感受;如果没有人见过,播放《泰山日出》视频,让学生描述,谈谈感受。)师从“按什么顺序,说得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评价。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巴金先生的散文《海上日出》,看看巴金先生是怎样写海上日出的。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导入,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后面的学文和仿写做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识字学词

1.指名读,齐读下面的词语:

扩大它的范围、负着重荷、一刹那间、镶了金边

2.强调多音字“荷”,出示“荷”的义项:即莲;担、扛。根据语境为“荷”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这是一支荷枪实弹、训练有素的武警部队。

②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3.通过查看预习单,有部分同学反映“一刹那”这个词语不理解。看看这个词语在哪句话里,联系前后文,想想它是什么意思。

4.其实,“刹”也是一个多音字。读“刹”(chà)时,还可以组词古刹、宝刹。“刹”是寺庙的意思,它还有一个音,谁知道?对,刹(shā)。这个字也是要求会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写一下。

让学生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时强调:①左下竖钩从横的右半部通过;②左半部最后一点的收笔要和竖中线对齐;③右边的竖钩要写得长一些,上齐下不齐。

生临写,展示,师评价。

(设计意图:重视字词教学,并不是所有的字词都要教,借助预习单了解学情,有重点地教。)

三、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象。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看海上日出的感受,你能一下子找到吗?

2.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板书:奇观)指名读,齐读。

3.你知道“奇”和“观”这两个字在文中的意思吗?出示“奇”和“观”的义项,供学生选择。

奇:①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②出人意料的;③惊异。

观:①看;②景象;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4.出示“奇观”的解释: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5.那海上日出奇在哪里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圈画

批注。

先小组合作学习,再指名汇报交流。

6.根据回答,指名学生把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景象之奇的关键词句概括地写到黑板上。

7.小结:作者写了三种情况的日出图

景——相机板书:

天气晴朗时(第2~3自然段)

太阳走进云堆中时(第4自然段)

太阳被黑云挡住时(第5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常常早起”“有时”等词语,读懂课文写的并非一天之内的海上日出,而是写了不同天气时三种海上日出景象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奇”字入手,从“写了什么”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内容。)

四、研读顺序,感受变化

1.海上日出奇在哪里呢?原来奇在景象的变化。(板书:变化)这三种情况的日出图景,你觉得哪一种变化最多,变化最美,变化最奇?

2.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太阳变化的?(形状、颜色、动作、亮光)再读课文,圈出描写太阳形状、颜色、动作、亮光的词语。

3.指名交流,梳理顺序。

形状:小半边脸—圆东西

颜色: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

动态: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

海面

亮光: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

4.除了写太阳,还写了谁的变化?

天空背景:出现一道红霞—慢慢扩大范围—加强亮光

(设计意图:直取重点,梳理顺序。)

5.想象画面,读出变化。

①出示相关句子: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②指名交流从这些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了

什么?

③把体会放进朗读中,自己练读,合作读。提示:想象画面,读好关键词,体会语气,要读得自然,像说话一样。

④指名读,启发学生想象:怎样读才能让人觉得太阳是“红得非常可爱”“像负着重荷似的”“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⑤师生、同桌合作读,配乐齐读,读出变化,读出壮美,讀出喜爱。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绘的景象之中。入情入境,才能读出感情。)

6.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读到这里,你觉得作者只是写海上日出的奇观吗,还写出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呼应前面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蕴含的情感。)

7.尝试背诵。根据提示检查背诵。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        ,        ,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

,        ,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          ,到了最后,终于          ,完全        ,颜色        。一刹那间,这个        ,忽然发出了        ,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设计意图:背诵是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

8.交流按景物变化顺序写的好处。

小结:层次分明,清晰明了,画面感强。

(设计意图:围绕“奇”字,从“怎么写”的角度引导学生梳理顺序,领悟写法。)

五、迁移写法,读写(读)结合

1.再次播放《泰山日出》视频,要求学生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描绘泰山日出景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语言。

2.生动笔写。

3.指名让刚开始描述海上日出景象的学生读自己的练笔,从“是否写出景物变化”的角度进行评价,肯定其进步。

(设计意图:再次以《泰山日出》为题材设计练笔,好处很多:一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的情感和学到的方法可以在写作中得以延续与强化;二是通过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学生从写不好到写得好的变化;三是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可在运用中得以迁移和内化;四是做到了“教—学—评”一致。)

4.拓展阅读:课下阅读刘白羽的《日出》,和巴金的《海上日出》比较,体会两篇文章在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上的异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强化学生对

《海上日出》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特点的认识。)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垦利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