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姣
【摘要】儿童诗歌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明快清新的节奏,富有童趣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儿童诗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应该注重趣味性、感受韵律、领悟情感等方面,重视儿童诗歌的朗读指导,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还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体悟情感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朗诵方法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许多璀璨的诗篇润泽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熏陶和教育。儿童诗歌因其美感和意境,加上童诗的审美情趣,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小学教师研究儿童诗歌课堂教学的不在少数,但以朗读为抓手研究诗歌教学的并不多。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后的初步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儿童诗歌的数量和比例较旧教材有了提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儿童诗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节奏鲜明,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心理特征。在儿童诗歌的教学活动中,朗读指导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掌握诗歌朗读技巧是一项基本功,帮助学生琅琅上口朗诵儿童诗歌,更容易让低段的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一、读出童诗的“趣味”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低年段的课文中儿童诗歌数量很多,仅一年级上册就有20首。这些儿童诗内容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富有童趣,深深吸引着学生,而老师在朗读指导中更应该抓住儿童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体会到属于儿童诗的趣味,体会到学习语文的趣味。大部分儿童诗歌想象力丰富,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也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通过朗读儿童诗能够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朗读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将趣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和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来达到趣读儿童诗的效果。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说话》这首儿童诗,短小精悍、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有不少动物叫声的拟声词,旨在巩固学生学完拼音后的字词读音。在教学《说话》时,就可以先借助教学音频等工具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再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选择做动作读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读拟声词的同时再加上动作来读更能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先示范,再到学生示范,之后全班一起边读边做动作,一步一步将趣味深入課堂。最后还可以演变成表演读,在读中演、在演中读,学童诗就像是在表演话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童诗的喜爱,更能让诗歌的趣味留在学生的心中。
又如,一年级下册中一首儿童诗《一个接一个》,语言充满童趣,句式多样,节奏明快,轻松活泼,非常适合学生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置朗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朗读出趣味。在指导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问句和语气词,体会主人公心情的变化。接着可以借助生活情景,分角色朗读,读好大人的话和孩子的心里话。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诗歌,还能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到诗歌中有趣的童年生活。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非常适用于低年段的语文教学,大部分老师在教学时都会选用多种形式朗读,但要注意朗读的方式和指导朗读的过程,尤其是在儿童诗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突出童诗的趣味,读出儿童诗的趣味。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拍手歌》是一首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儿童诗,节奏明快、押韵,琅琅上口,这样的儿童诗可以用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方法来读出趣味。可以师生合作读为示范,教师引读,学生听读,营造课堂氛围。再到小组合作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配以加动作演读,读得用心、投入,同桌两两一边拍手一边读,再到小组内多人拍手读。通过一遍又一遍合作读,提高学生学习儿童诗的趣味,读出儿童诗的魅力。
二、读出童诗的“韵味”
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歌在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和演变,至今拥有其亘古不变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在进行儿童诗歌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母语文化的韵律之美,读出童诗的“韵味”就成了儿童诗歌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体会到儿童诗的韵律节奏,把控诗歌的音律美。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感受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在心中种下亲近母语的种子。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四季》就是一首充满韵味的儿童诗歌,用拟人的手法,通过生动俏皮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风光,展现一幅活泼可爱的四季风景图。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围绕文本的特点,带领学生感受儿童诗歌韵律节奏之美。教学时,教师反复带着学生品读“尖尖”“圆圆”“弯弯”等叠词,感受诗歌琅琅上口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扮演不同季节角色,诵读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季节,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特点。与此相同的还有儿童诗歌《小小的船》,短短的诗句,简单反复的内容,却以其琅琅上口的诵读特色和有趣的想象吸引着低段的学生。教学这类儿童诗歌时,教学重点无需放在讲解内容上,而是朗读指导上。不难发现,这首诗歌押韵是因为“船”“尖”“天”这几个字的韵脚都是相同,但这个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只需要带着学生反复诵读,拍手读,读出节奏感,合作读,读出韵律美。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童诗的“韵味”。
儿童诗歌的魅力在于其以独特的韵律特点表达出学生喜欢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记忆。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儿童诗歌《树之歌》,用简单押韵的韵律和明朗轻快的节奏讲述了各种树木的特点。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诵读基础,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韵脚,在学生充分朗读后,再对各种树木进行讲解,就会发现作者巧妙地将树木的不同特点结合撰成了这首儿童诗歌。虽然内容不简单,但是这首儿童诗歌却清新明快,琅琅上口,学生读起来既简单又有趣,还能通过背诵记住不同树木的特点,一举两得。
三、读出童诗的“情味”
儿童诗歌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还能熏陶儿童的心灵和情感。我们通过教师的示范,利用多种手段和信息平台,提高儿童的诗歌朗诵水平,发展儿童的情感认知。
浓郁的抒情性是诗歌的特点之一,儿童学习诗歌,学习任务之一是要体会诗人的感情,而要达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蒋军晶老师曾言:诵读的原因在于它本身有它的作用。琅琅读书是一种全身运动,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充其因、意会其理、心通其情。通过眼、嘴、脑等各种器官的全身运动,使记忆持续时间更长,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体验情感,感受心情。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儿童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儿童诗歌的韵律,读出情感的共鸣,感受到儿童诗歌的魅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低段学生而言,理解能力還比较薄弱,通过反复朗读儿童诗,儿童诗的语言文字变化为有声的图画,让学生直接听到文章。更好地让低段的学生理解儿童诗的含义。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歌教学时,要多注意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以读代讲,帮助低段的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儿童诗歌的含义和情感。这就需要老师在朗读指导时注意朗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速度、音调、情感等,还有语气语调的选择、节与节之间的停顿和重点词句的处理,在朗读中体会儿童诗的情感并达到共鸣。
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有一首儿童诗歌《明天要远足》,这首儿童诗包含童真,用简单凝练的语言表现了远足前夜一个孩子内心的激动和期待之情,生动地传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情趣盎然。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唉”这一语气词,体会主人公的心情,还要读好每一小节最后的问句,感受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主人公心情的紧张和激动,从而读出这首童诗的情味。
儿童诗《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语言优美,问答形式特点突出,富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教师在进行指导朗读时应该先根据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朗读该诗歌的语调应该要舒缓,语气要从平静过渡到结尾的激动。接着在重点词语的处理上要着重讲解,比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这一句,第二个“你在哪里”要比第一个“你在哪里”更紧凑,体现出对雷锋的热爱。这首儿童诗歌问答形式特点突出,还可以采取合作读的形式感悟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不仅能够将整首诗读出感情,更能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儿童诗《田家四季歌》,这首儿童诗长短句交错,一节一韵,自然纯朴,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农民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丰收的喜悦。教学这首儿童诗歌时,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农民丰收的欢愉之感,并体会到赞美农民辛勤劳作的思想感情。在指导朗读时,要关注重点词语,如,“喜洋洋”“笑盈盈”等,指导学生用高兴喜悦的语气读出丰收的欢愉。还可以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比如,第一小节“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通过节奏的停顿读出春天生机勃勃的优美。通过诵读,让学生逐渐读懂文章,并读出情感。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陈婷,邓宛如.多感官教学法在儿童诗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
[3]于梦云.例谈低年段儿童诗的朗读教学探究[J].教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