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羽
从寒假初零零碎碎的消息开始,到春节前政府呼吁大家不要探亲访友,以视频拜年代之,我们才真正意识到,这个春节好像与往常不太一样。报道铺天盖地涌来,数字时时刻刻更新,疫情发展不容乐观,我们顺应要求,“宅”在家里,通過互联网了解事态的发展。
确诊病例死亡病例不断增加,组成这个庞大数据的每个单位,都代表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如今像枯萎的黄玫瑰,躺在病床上,隔着厚厚的玻璃无力地向外张望,或者已然凋谢。他们是父亲,是母亲,是丈夫,是妻子,是兄弟,是姐妹,除夕夜团圆的桌上,多出一个又一个空的座位,许多个家庭支离破碎,本就寒冷刺骨的冬天重披一层阴影,更添一分灰暗。
疫病肆虐之时,他们来了!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次请缨出战,劝告民众不要前往武汉的同时,他自己却没有丝毫犹豫地坐上前往武汉的高铁,逆风而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工作者在武汉医疗资源短缺之时,告别父母,告别即将成婚的恋人,告别嚎啕大哭的孩子,组建大大小小医疗队奔赴支援,那一份份印满鲜红手印彰明进入生死赌局的请战书,那一张张也许是最后一次聚齐的临行前大合影表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面对外敌入侵,中华儿女誓守万里长城;面对突发疫情,钟南山等医疗工作者们勇敢逆风而行。他们是真正的侠者,“排国难于危急,救民众于水火”,高山景行,令人肃然起敬。除夕夜,团圆日,在和乐满堂之外,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是他们在默默坚守,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逆着万千车流,在寒冬中危机四伏的疫区,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不惧险难,以血肉之躯为我们撑起生命的屏障。就像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的,“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世界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竟有一群90后的孩子披着白大褂,学着前辈的样子,拼了命地与死神抗争。他们或许并非身赋异禀,也无与生俱来的妙手神力,却有一颗滚烫赤诚、执着勇敢的心,怀着尽己所能的朴素心愿,行着惊天泣地的壮举,“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践行青年使命,谱写青春华章。水天一色之间,他们是第二种绝色;日月星辰之外,他们是第三种光明;茶米油盐之中,他们是第四种情怀。
逆行向武汉驶去的,除了各地援汉的医疗工作者,还有一批批从大大小小不同城市赶来的建设者们,他们在病房之外创造了另一个奇迹。
建一座医院要多长时间?10天10夜。从2020年1月24日到2020年2月2日,一座设计科学、设施完善的医院拔地而起。它被命名为“火神山”,寄寓着人们以楚地火神祝融驱赶瘟疫的期待。10天,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基建速度,中国甚至被赋予了“基建狂魔”的称号。而在这个奇迹的背后,并没有来自神灵的助力,它的骨骼是由无数朝乾夕惕的顶级专家呕心沥血研究塑造的,它的血肉是由无数朴实无畏的普通工人日夜不分拼力浇铸的。从除夕夜上百台挖机抵达现场,一夜间完成土地平整任务;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工人放弃春节休假,24小时轮班作业;再到128名党员建设工人“我们一定不负嘱托,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的庄严宣誓……真正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火神,不是传说中的祝融,而是那一盏盏彻夜通明的白炽灯下,上千名不屈不挠、无怨无悔的中国工人。勇者逆行,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是无数建设者日夜不息的无怨劳作。他们分秒必争,在灾难面前挺起的不屈脊梁,彰显着中国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力量。
不止他们,更有许多普通人,在力所能及处贡献自己尽管微弱但亦全力以赴的力量。75岁“米花妈妈”捐出25000元积蓄;45岁菜农秦师傅一路问路骑行40公里电动三轮车为医疗队送来他仅有的24箱蔬菜;洛阳14家家具企业接到火神山医院订单争相捐赠,一夜凑齐;物流公司得知去向提出免费运送,保证当晚送达;老奶奶18米长绳给值班民警送饭菜;湖南小伙郝进捐出工厂抵工资的15000只口罩……一份份不留名的物资,一个个无声的背影,“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一束又一束纤细的光聚焦武汉,形成灿烂的光点,照亮寒冷冬夜,照穿前方迷雾,穿过即是春天。
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一个世纪的近代史,刻满血与泪的印记;70年的上下求索,中国在挫折中迎来新生。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困境的出离需要每一个人默默耕耘、奋斗不息。我们无法在时间的长河中垂钓,但我们可以将对苦难的诘问,化为觅渡的力量。逃避从不是解决办法,前进才是唯一的退路。2003年我们共同战胜了非典,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之役也必将迎来胜利的黎明。只要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无论历经多少艰难苦痛,我们的祖国也依旧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阿尔贝加缪说:“在隆冬,我终于知道,在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拥有踔厉奋发的志气与对万人合力的信心,我们有势必穿越漫长黑夜的决心,也积攒着见到曙光与炽热光明的力量。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长江大浪,吾如砂砾,虽至微至鄙,吾爱吾国之心,至死不渝。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之壮,以萤烛末光增添日月之长,不畏义死,不荣幸生,看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寒冬逝去,万物伊始。待到樱花烂漫时,共赴江城再相见。
指导老师点评:正如我的同事冯朝老师所言“孩子们需要和他们的时代同频共振,求学是起点不是终点。真正属于他们的未来,需要的是他们建立在人格之上的本领”,启羽同学正是以她善睐的眼观察世界,以她善感的心把握人情,她健康“宅”守,勤耕不辍,在反复咀嚼体味中理解愈加深刻,情感愈加丰厚。她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丰富积累,以对世事人情的同理感知、悲悯情怀,将自己在这场战“疫”中所凝聚的激情蓬勃喷发,感动自己,也打动读者。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