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奕
夕阳像个醉鬼,红着脸倒向西天,金黄的余晖照耀在融化的雪水上,显得温暖又祥和。
我隔着落灰的玻璃贪婪地打量着窗外的一切——如果这病毒不曾存在,疫情不曾暴发,该是怎样幸福的光景?也许会有小朋友在夕阳下玩耍,也许有小狗在草坪上翻滚,也许有老人在长亭下谈天……不论如何,也绝不会是如今的景象吧? 但幻想终非现实,距离上一次出门,已有一个多月了。腊月二十八,我陪着母亲来到苏州探亲,本就不愿离家的我决定初五就回乡,却没想被病毒强留在这里。“叮咚”,手机微响,瞟了一眼,果不其然又是疫情提醒的短信。
“对,对,对,我是湖北省的人……1月21日来的这里……一切正常……好的好的,不打扰,再见。”挂断了不知道是一天中的第几个电话,长叹一口气。自从疫情愈发紧张,电话也越来越多了,小区物业、社区派出所、地区警局、地区疾控中心……一次又一次自报家门,一次又一次汇报体温情况,一次又一次解释,心中微梗,但也没什么影响。 一天午后,外公实在忍受不了被禁在家的烦闷,决定戴上口罩出去遛弯,没想到他刚出门又回来了:“你们看,有人在我们家门上贴了纸,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呢。”客厅里的家人被吸引了过去,独自坐在书房的我也好奇地走了出去。外公将字小声读出,原来是告知单,让住户不要与我们家来往。客厅里有了一阵莫名的沉默,我的心中更加烦闷。“把纸贴回去吧,撕下来做什么呢?”母亲笑着出声,外公也反应过来,连声答应,将纸贴回原处。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进了房间,直到快吃晚饭才出来。饭菜热气腾腾,我的心情也平复下来,没想到这时,表弟的老师却打电话来,问他的身体状况,关心他的体温和健康。“妈妈,老师为什么说我有危险接触史什么的?”三年级的表弟天真地询问着,家人们一时不知该不该回答,舅妈轻声说:“因为姐姐是从湖北来的啊。”话题早已改变,碗中的饭菜也顿失味道,白腾腾的雾气漫上了我的镜片。透过茫茫的一片,妈妈坐在亲人中间,毫无隔阂,我却因说不来苏州方言,一句话也插不上。心中一阵酸楚,作为一个外乡人的被排斥感,在这个特殊时期,被无限放大,将我笼罩。
是夜,我又坐在窗前,凝望着这陌生城市的万家灯火,思念着六千多公里外的家乡。明明这里的疫情情况比湖北安全许多,但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在自己被“特殊关注”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平淡。我不畏性命之忧,虽然我什么都做不了,但我真的想和全湖北人民一同面对这苦难——第一次发觉,一颗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归乡之心,竟是如此强烈;原来我对荆楚大地,爱得如此深沉。
夜幕降临,不知何时湿了枕巾,心中满是伤感。辗转反侧之间打开微信,斟酌了半天词句,发给父亲的也只有“爸爸,我想你了,我想回去”这寥寥几字。父亲回复的,是自己在路灯下的照片。 爸爸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要求“党员下沉一线”的号召,主动到我们居住的社区报到,欣然承担了13号楼的包保工作。他去到包保楼栋摸底调查后,发现该楼栋住户虽然只有十几户,但住户里不是孤寡老人,就是贫困人群。爸爸对我说:“这些群众比一般人,更需要得到政府的关心和我们的帮助啊。”晚上有老人突发尿结石,父亲前去帮忙;住户涂松如爷爷身患痛风,突然发作无法下床,生活无法自理时,是父亲去医院为其开药,使爷爷的病情得以好转。我只能从屏幕看着故事的发生,体会父亲的艰辛。是啊,自从疫情开始,数以万计的物资飞往武汉,钟南山院士挤餐车前往武汉,天南海北不同科室的医生写决心书申请调任,医疗产品生产厂家日夜加班,百姓禁足在家,快递员和外卖小哥用生命连起整座城市的运转枢纽!
也许我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父亲,可还有那么多在一线的那些人都是谁?那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父亲?那是谁的妻子?又是谁的丈夫?他们是血肉之躯,却为我们普通人筑起了万里长城,风波不断,大是大非面前总有人站起来,成为中国的脊梁!
而我?我都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啊?我一遍又一遍问自己,后悔与愧疚涌来。经历这次疫情,它教会了我们爱护自然,敬畏生命,教会了我们分辨对与错、黑与白,教会了我们团结、勇气、责任与爱!大爱无言,我怎么能目光短浅,视社会的关怀为排斥呢?
又是一次月夜明,窗外的灯火原来同样温暖。春节的气息渐渐远去……也许在这个特殊的年,它不曾到来。但我不惧,我想如今直面着疫情风暴的每个人都会记得这个特殊的春节,因为有中国人民的团结与爱,今年的春节,比往年的每一个节日都要动人!
站在历史的书页前,我成长了。
指导老师点评:这篇文章,文笔细腻感情真挚,把漂泊异乡的诸多不便娓娓道来;作者心系抗疫,爱我湖北,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小主人公的擔当与大爱精神,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