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缅甸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智斗故事

2020-05-11 11:49戴妮
世界家苑 2020年2期
关键词:智斗民间故事强者

戴妮

摘要:缅甸的民间故事是缅甸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各类民间故事中,动物故事最具特色,动物故事中的智斗故事又颇具趣味。本文从不同版本的《缅甸民间故事》中收集了14个动物智斗故事的文本进行分析,分析了此类故事的结构范式、故事中强者与弱者的普遍特征、弱者战胜强者的方式方法、以及所体现出的缅甸人的思想情感及处世哲学。

关键词:民间故事;动物;智斗;强者;弱者;缅甸

缅甸是中南半岛是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的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长期以来的农业传统,孕育了多姿的缅甸民间文学。在缅甸民间文学宝库中,民间故事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在引人入胜的情节背后,往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义。

本文重点分析缅甸民间故事中动物智斗類型故事。在动物智斗类型故事中,主角均为被人格化了的动物,这些动物往往是兔子、老虎、狐狸、鸡、蜗牛、青蛙、马等缅甸常见动物。故事总有强弱两方的对立,弱者一方总能通过某种方式战胜强者一方。通过以弱胜强的故事,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某些生活状态、社会关系以及人际关系,从而表达出缅甸人民的爱憎、是非观念和理想愿望,体现出缅甸人民的处事哲学。

1 缅甸民间故事中动物智斗故事的结构范式

参考普罗普(Vladmir Propp)对于民间文学叙事的结构分析方法和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的形态研究与结构主义方法,借用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素”的概念,首先按情节发展顺序把故事分离成一个个的具体事件,然后去除修饰成分,保留情节主干结构,逐个提炼出所收集文本相应的神话素,并用这一连串的神话素来表述整个故事。借用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在《北美印第安人民间故事类型学》中的“母题素”的概念和结构分析方法,从而观察故事的结构。为观察缅甸民间故事中动物智斗故事的结构范式,本文将所收集到的14个文本的神话素进行了逐一提取,为方便察看对比,详细内容以下列表格1展示。

经过以上分析,根据故事情节可将所收集的动物智斗故事分为两个大类,一是“比试型”,二是“遇险型”。

1.1 “比试型”故事

“比试型”故事有:编号1《兔子和蜗牛》、编号2《蜗牛和马》、编号3《与田螺赛跑的麂子》、编号12《爱听好话的鸟鸦》、编号13《老虎和青蛙》。

“比试型”故事通常经历的是一个“受辱--对抗--获胜”的过程。在“比试型”故事当中,往往有一个起因使双方付诸比试,然后较弱一方通过一定方法最终获胜。

“受辱”通常是比试的起因,弱者一方受到强者一方的蔑视、侮辱与嘲笑,从而促成后续的比赛。编号1《兔子和蜗牛》、编号2《蜗牛和马》、编号3《与田螺赛跑的麂子》情节相似,兔子、马、麂子作为强者一方嘲笑蜗牛、田螺行走速度缓慢,于是引发了后续的比试。编号12《爱听好话的鸟鸦》中,乌鸦因自身羽毛更漂亮而看不起其他鸟儿,众鸟被乌鸦傲然相待,于是有了后续的故事。“对抗”是弱者方的回应,既包括提出比试要求本身和赢得比试的具体做法,也包括其他一系列对应强者方的行为,作为智斗故事的核心,后文会单独解释。“获胜”是“对抗”取得的最终结果,也是“比试型”故事的结局,在此不做赘述。

然而,“受辱”并不是“比试型”故事的必要环节,有的故事不必经历“受辱”也可促成后续的“对抗”与“获胜”。编号13《老虎和青蛙》中,老虎并没有对小青蛙进行蔑视侮辱与嘲笑,只是单纯地吹嘘自己的敏捷与大力,认为世界上没有比自己更强大的人,从而受到小青蛙的挑战,促成了后续的“对抗”。

有的时候“受辱--对抗”、“对抗--胜利”的步骤会出现不止一次,反复几次后,故事才真正结束。编号12《爱听好话的鸟鸦》与编号13《老虎和青蛙》就是典型的例子。

1.2 “遇险型”故事

“遇险型”故事包括:编号4《鹪鹩为什么这么小》、编号5《兔子伤风》、编号6《兔子除暴》、编号7《不共戴天的仇敌》、编号8《燕子与乌鸦》、编号9《狐狸和狮子》、编号10《公鸡的谋略》、编号11《短尾白眼圈猴》、编号14《绛霞》。

“遇险型”故事通常经历的是一个“遇险--对抗--脱险”的过程。在“遇险型”故事当中,弱者一方会受到来自强者一方的威胁,弱者一方为了保住性命或解除威胁往往会运用智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打败强敌。

动物世界中所“遇”之“险”,常常是弱者一方被强者一方吃掉的危险,既符合动物故事的逻辑,又符合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本文所收集到的9个“遇险型”故事无一例外。编号4《鹪鹩为什么这么小》中的狮子输给海龙将要被海龙吃掉;编号5《兔子伤风》里的狮子在借口吃掉熊与猴子之后也想吃掉兔子;编号6《兔子除暴》中的兔子面临着将被狮子吃掉的命运;编号7《不共戴天的仇敌》中的大象将要被老虎吃掉;编号8《燕子与乌鸦》中,乌鸦多次掉燕子的蛋,还吃掉了燕子的幼崽;编号9《狐狸和狮子》中,狐狸误入狮子洞穴,险些做了狮子的腹中餐;编号10《公鸡的谋略》中,狐狸与狼先后打主意都想吃掉公鸡;编号11《短尾白眼圈猴》中,狐狸是因为要避免自己一家成为老虎的食物而运用计谋;编号14《绛霞》也是如此,鳄鱼想要吃掉小兔子。

在“遇险”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或消除威胁,故事中的动物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与强者进行“对抗”,此部分同样作为智斗故事的核心留到后文详细解释。“对抗”的最终结果,自然是“弱者”一方通过智慧战胜了“强者”,解除危机,进而“脱险”。

与“比试型”故事一样,在“遇险型”故事中,有时“遇险--对抗”的步骤是往复出现的,经过多次反复,整个故事才最终结束。编号9《狐狸和狮子》经历了四次“遇险--对抗”的反复,编号10《公鸡的谋略》中则包含了两次完整的“遇险--对抗--脱险”过程。

在此需要对编号14《绛霞》稍作说明,该故事同其余故事略有不同,神话素⑦至?这一部分才属于本文讨论的动物智斗故事中的“遇险型”故事。

总而言之,根据文本结构来看,动物智斗故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过程为“受辱--对抗--获胜”的“比试型”故事,二是过程为“遇险--对抗--脱险”的“遇险型”故事。

2 缅甸民间故事动物智斗故事中强与弱的二元对立

本文收录的14个文本中均存在强与弱的二元对立,智斗也是在强弱双方之间展开的。

2.1 “强者”与“弱者”的特征对比

故事中的“强者”往往占有天然的优势,天生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更敏捷的身手,更快捷的速度,更美丽的外表,以及比弱者方更大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强者”角色表面上凶狠贪食、喜欢欺负弱小,但同时也胆小、喜好被奉承、不善于思考、容易轻信他人、单纯易受骗。例如编号7《不共戴天的仇敌》中的老虎,它的吼叫声可以吓死附近的豺,它的强大使大象认为它有权把自己吃掉,然而却轻易地相信他人口中“兔子要来吃掉自己”的消息,胆小无比,在兔子的恐吓之下仓皇逃走。编号12《爱听好话的鸟鸦》中,乌鸦因羽毛美丽而傲慢待人,不可一世,最终却禁不住他人的“夸奖”,拔光羽毛,饱受众鸟的羞辱。

“弱者”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它们天然地位于“强者”食物链的下游,时常面临着“被吃”的危险。相较于“强者”,他们力量弱小、行动速度缓慢、外表普通。然而,他们不畏强势、智慧过人、伙伴众多、团结一致、机智善良。编号7《不共戴天的仇敌》中的小兔子善良勇敢,勇于帮助他人,面对强大的老虎毫不恐惧,镇定自若、妙招连连,最终吓得老虎落荒而逃,成功地解救了大象;编号8《燕子与乌鸦》中的燕子虽小,但十分聪明,遇到困难群策群力,最终战胜并惩罚了坏心眼的乌鸦;编号10《公鸡的谋略》里的公鸡,遇到困难的时候冷静思考,依靠智慧和策略先后战胜了狐狸和狼,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2.2 强与弱的相对性

在缅甸动物智斗故事中,“强者”与“弱者”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不存在某角色就一定属于强者一方或弱者一方的定式。常常作为“强者”角色出现的狮子,在编号4《鹪鹩为什么这么小》当中成了将被海龙吃掉的“弱者”,经典的“弱者”角色小兔子,在编号1《兔子和蜗牛》中也当了一回奔跑速度快、性格傲慢、被他人战胜的“强者”。再如狐狸,在不同的故事中也扮演了不同角色,时而是想要吃掉小动物的“强者”,时而为保住性命而斗争的“弱者”。

强弱双方究竟是由哪个角色扮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强者们”与“弱者们”所体现出的共同特质。这种共同特质造成了强与弱的反差,正因为有了这种反差,智斗故事有了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意义。在这种反差下,人们天然地将情感向弱小而智慧的一方倾斜,“弱者”的对抗显得分外有力。与此同时,被打败的“强者”也显得没有那么讨厌,例如“老虎”时常呈现出的是一种愚蠢笨拙、被小兔子捉弄的可爱大傻瓜的模样。智斗故事也因此趣味横生,博得人们的喜爱。

3 “弱者”战胜“强者”的方式

无论是过程为“受辱--对抗--获胜”的“比试型”故事,还是过程为“遇险--对抗--脱险”的“遇险型”故事,其中“对抗”都是故事最核心的环节。“对抗”部分展现的是“弱者”戰胜“强者”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在“对抗”的过程中,对应着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善与恶的理解,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处世哲学,体现了人们智慧的结晶。

3.1 “对抗”环节中的策略分析

笔者根据“对抗”部分的具体情节,将14个故事的智斗策略做了总结,在表2中展示了每个故事中“弱者”战胜“强者”所采用的具体策略。

从总结可以看出,故事中“弱者”时常采用的方法有:借助他人力量、团结协作、虚张声势、挑拨敌方关系、将敌人骗入井中、运用有利的说辞、以及假意吹捧。另外,弱者”想要战胜“强者”,有时候需要使用不止一个方法,往往需要多个策略的配合使用才能取得成功。

“弱者”战胜“强者”的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些策略是通用的,而且受到广泛的认可。下列表3从另一个角度统计了这些惯用方法被采用的次数,体现了人们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所采用的策略倾向。

显然,从表3中可以看出,借助他人力量是一个好选择。编号3《与田螺赛跑的麂子》中的田螺按照田螺的习性,利用田地里的其他田螺使麂子以为自己一直紧跟比赛步伐;编号4《鹪鹩为什么这么小》中,兔子与海龙力量悬殊,聪明的兔子设法找来了比海龙更加强大的大鸢,从而将海龙吓跑;编号9《狐狸和狮子》中,狐狸鄂红与狐狸鄂白借助猎人的力量消灭了威胁他们的狮子和背叛他们的鄂黑;编号10《公鸡的谋略》的公鸡让好友老虎吃掉了想吃自己的狐狸,保全了自己;编号13《老虎和青蛙》中的小青蛙在赛跑中躲在老虎身上,到达终点时往前一跃轻松获胜,又假借斑鸠的力量赢得另一比赛。缅甸人民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当个体面对强大对手时,如果自己无法正面对抗,则不妨借力于更强大的他人。

当个体力量无法解决问题时,还可以依靠团体的力量来达成。编号1《兔子和蜗牛》、编号2《蜗牛和马》中与兔子、马赛跑的蜗牛,都是隔一段距离安排一个自己的同类来回应兔子、马的招呼,从而使兔子和马以为自己一直跟着他们的步伐;编号4《鹪鹩为什么这么小》里的兔子与传令官,通过团体的力量寻找到了可以帮助他们的大鸢;编号7《不共戴天的仇敌》中的兔子依靠众野兽团体来造势,集体吓唬老虎,坐实了兔子将要找老虎来吃的恐吓;编号8《燕子与乌鸦》更是典型,一只燕子太小,无法打败乌鸦,甚至还被乌鸦吃掉,群燕团结起来则啄倒了乌鸦,战胜了它。这些故事教育人们,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是巨大的,依靠团体的紧密协作,往往可以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打败个人无法打败的强敌。

故事中的其他策略也是具有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在编号7《不共戴天的仇敌》和编号11《短尾白眼圈猴》中,作为弱者一方的兔子和狐狸通过虚张声势,装出强大的样子,让老虎拿不准自己真正的实力而不敢轻举妄动;再通过挑拨强者阵营中老虎和猴子的关系,使敌方联盟瓦解,奠定己方最终的胜利;编号5《兔子伤风》中的兔子通过合适恰当的言辞让老虎没有理由吃自己;与编号14《绛霞》中的兔子则通过言辞激将鳄鱼,使咬着自己的鳄鱼张开了嘴还丢了自己的舌头;编号12《爱听好话的鸟鸦》中众鸟假意吹捧乌鸦,被激起的虚荣心让乌鸦自己拔去了自己的羽毛。

猜你喜欢
智斗民间故事强者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强者的品质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智斗笨贼
智斗笨贼
智斗大灰狼
智斗公鸡
哪双是自己的脚
强者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