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菁阳?王文广
摘要:本文以三泰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现存民居“双狮绣球”纹样为研究对象,对其渊源及在民居屋脊装饰应用进行了研析,并与苏南同时期民居屋脊上的“双狮绣球”纹样进行了对比。指出此阶段的“双师绣球”纹饰既表达了人们精神的寄托,又表现出了工匠和居住者特有的情感以及审美。体现了独特的民间设计智慧,具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双重特质。同时,又是改革开放以来三泰地域文化、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哲学以及时代审美等文化内涵的独有体现。
关键词:双狮绣球;民俗;屋脊装饰;内涵
三泰地区受当代发展现状的影响,传统小农经济和民间文化所创造的民居逐渐消失于人民的视线。这些传统民居充分展现了当地特色和民俗文化,是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的结晶。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构造,包括桁梁、椽子以及瓦筑成的屋脊。屋脊装饰是房屋的物质功能和审美精神的统一与结合,本文着重以“双狮绣球”纹饰为例叙述屋脊装饰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以及民间工匠艺人如何通过常见的素材展现高超技艺以及时代审美,继而加强人们对民居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改革开放初期,是三泰老百姓开始修建自身住宅的黄金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上的富裕使得本地区老百姓有了多余的钱来建设自身住宅。同时,住宅的好坏、多少、高矮、繁简也成为衡量一个家庭的实力的重要载体,是嫁娶和地位的重要标识。此时,从物质匮乏中解脱出来的人们释放出巨大的建房热情。加之,此时的工匠和各种匠人的手艺还在,均是手磨心制,模制化、预制化、琉璃瓦化、瓷砖化还未成风,就显示出此时特有的千人千面、各具特色的特有的改革开放初期的民居屋脊装饰特色。
三泰地区屋居屋脊装饰“双狮绣球”纹饰的丰富形式
异域风格
狮子本就是从非洲传入我国,随之而来的也包含着异域风格,翼狮就是典型的异域风格。狮子本身气势就足够凶猛无畏,再加上后期处理的一双翅膀,也就更加难以制服。所以“翼狮”主要是为了达到威吓的效果。这些狮纹既吸收了异域风格中装饰纹样的优点,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异域风格的狮纹。
写实风格
除了异域风格的狮子纹样之外,我们所看到的狮子纹样很多都是具象风格的狮子。就像真实存活的狮子,这些写实风格的狮纹饰,完整的记录并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狮子的生活状态以及造型。如图一就描绘了一幅风格的石雕双狮绣球图。其中狮子目视远方,像在张嘴呐喊,一副扫尽人间邪恶的雄壮武士形象,敬畏之感油然而生。整体画面构图合理、紧凑,右边狮子脚踏绣球,与回形纹饰结合,循环往复,延绵不断。石头的质感浑厚有力,使得作品立体感很强,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抽象风格
有了写实就必然会有与之相对的抽象风格,在狮子刚传入我国的时候,其数量极其稀少,且多是高门贵族才能见到,民间百姓见不到具体的狮子造型,就只能通过文献记载以及口口相传得知狮子形象。这也就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狮纹,这些狮纹饰多是民间工匠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及听说的形象所创造出来的。这类狮子纹饰造型的发展空间也就被无限开发出来,人们甚至可以在狮纹中加入自己所渴望的形象。如图二三泰地区民居屋脊上的双狮绣球装饰图案,该装饰图形中狮子造型简洁粗犷,给人憨态可掬的感受。狮子面部表情鲜明有特色,圆圆的眼睛大睁,做出吐舌状,四肢及身体刻画比较简约,绣球的丝带缠绕狮身,增加了画面的柔和度。这种狮子造型就是抽象的狮纹饰流传而来,这种抽象风格同样代表了传统的民间文化和审美精神。
三泰地区民居屋脊双师“双狮绣球”纹饰的地区差异
民居屋脊装饰很大程度的诠释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一个民族整体文学和艺术发展水平的体现。“双狮绣球”纹饰在苏南苏北民居屋脊装饰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突出了民居屋脊形态中双狮绣球纹饰的独特性,同时也展现了民间技法的韵味。
(一)狮头
狮子的刻画主要在于头部的造型,如图四泰州靖江地区民居屋脊装饰中的狮子头部精美细腻,神情生动,纹饰复杂多变,雕刻细腻流畅;而在泰州北部民居屋脊装饰中,狮子头部多是简单的刻画出狮子的五官以及鬣毛,很多还只有五官,没有过多的装饰,反而更加凸显了最淳朴的狮子形象,表情动作多充满喜庆,体现民间智慧与创新。
(二)狮尾
狮子纹饰装饰图像的效果总是随着材料、工艺的不同而改变。如图三扬州地区屋脊装饰中的狮尾纹样整体感很强,线与面完美结合;靖江地区狮尾花纹复杂,雕刻工艺多样,更加精美细腻;泰兴地区屋脊装饰中的狮尾则是比较简约,仅仅是流畅的几条线条甚至只有一条就代表了狮子的尾巴,但却多了质朴和简洁的味道,更符合民间艺人朴素的本质。
(三)狮爪
受工艺、装饰位置以及狮子造型的影响,狮爪部位的展现效果大不相同,靖江地区民居屋脊装饰中的狮爪着重强调了装饰性,更加美观;而泰兴地区民居屋脊装饰中狮爪只是简单的刻画,没有美观的外在,没有精细的雕刻,但却传神的展现出民间工匠们的独特创造性和审美情趣。
(四)绣球
绣球是“双狮绣球”纹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绣球多半是连接两只狮子的工具,纹饰分格不同,绣球也就不同。靖江地区民居屋脊装饰通过透雕、浮雕等手法,展现绣球的纹饰,多是对称且有规律的排列方法,显得很有次序感;泰兴地区“双狮绣球”民居屋脊装饰中的绣球多数都是石雕或灰塑的手法,以强烈的立体感来突出绣球的纹理,并与双狮相互协调,增加美感。
根据这些局部形态的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苏南地区的双狮绣球纹饰,苏北地区民居屋脊装饰上的双狮绣球图案多了点稚拙感,但狮子的形象、动作都更加质朴天然。设计的灵魂在于原创性、人民的智慧也在于创新,人们会把智慧与民俗结合在一起,他们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狮子的形态,而是狮子的寓意。利用一些常见的物体,如石子、棋子、玻璃碎片等来做装饰,拙气中帶着雅气,用质朴的方式展现“双狮绣球”的韵味。
三泰地区民居屋脊装饰“双狮绣球”工艺技法特征
“双狮绣球”民居屋脊装饰纹饰姿态多样、造型各异,雕刻技法也不尽相同。歪头斜脑、嬉皮笑脸的狮子都到处可见。纵观这些民居屋脊装饰图样,“双狮绣球”纹饰基本是和卷草纹以及祥云纹结合,以柔软流畅的花草云纹以及绣球的丝带映衬出狮子的刚硬之躯。民居建筑的屋脊装饰技法多样,简练粗放与精雕细琢并存雕刻技艺与深刻寓意同在。
(一)类雕塑技法
雕刻一样有透雕、浮雕和立体雕等技法。如图五,将狮子形态用在屋脊翘檐装饰上。“十斤狮子九斤头,一双眼睛一张口。”该屋脊弱化了狮子的身体部分并将其融入到翘脊的支柱之中,着重刻画了狮子的五官部位,圆睁着眼睛、张着嘴巴、露出牙齿、身体前倾、伏在屋脊上,给人一种随时可能跃起的感受。这种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大写意手法,能让人联想到现代雕塑大师吴为山先生的作品。“以泥当笔,雕塑如风。”雕塑形体主要是展现自然的气韵体现作者的自然观。这种失衡的势态美配合边上的瑞兽和如意腿造型,展现了工匠们的审美韵味表达了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二)灰塑、彩描技法
灰塑是利用固定材料石灰或贝灰为原材料做成的灰羔,然后在屋脊上加以塑造,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灰塑的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改变,塑造的效果特别考验工匠的技法和艺术构想。灰塑是屋脊装饰技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多是浮雕或立雕效果,如图六,这样的屋脊装饰在民间很盛行,虽没有宫殿装饰的华丽、没有木雕锦织的精细,却展现出了民间装饰的质朴与纯真。画面采用对称手法,整体给人一种均衡感,绣球的丝带穿插有序成结,象征的平和安定。狮子造型简约,微张着嘴巴目视前方,憨态可掬、稚拙可爱,有种萌动的稚气之感。彩描是灰塑的一种平面化装饰化表现形式,致力于用色彩来展现所要绘制的图样,如图七。不同的事物也总是有既定的口诀“眼如铜铃方宽口,张嘴露齿伸舌头,铜头铁额大蒜鼻,慈眉善目笑颜开。”该雕饰精细与简约并存,表情与动势同在。例如狮子头部、尾毛及动作被刻画的十分精细,而狮子身上的纹饰则雕的较为简约,张口睁目的表情配上流暢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色彩的应用,加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动作图案是静止的,但匠人将狮子的尾巴、鬣毛、丝带做成飘扬状,使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活力,活生生一幅双狮戏绣球的场景跃于眼前,图中静与动完美结合,丝带轻盈飘逸、狮子稳如泰山,绣球倒成了画面的中心,这种动与静的和谐统一,烘托了活跃灵动的气氛。
(三)嵌瓷技法
嵌瓷又称剪粘,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创造力的一种民间工艺屋脊装饰技法。利用破碎的瓷片、玻璃、瓷砖以及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原材料表现屋脊上的各种装饰题材,装饰效果更加生动有力,色彩也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最重要的是这种技法使得装饰图样保存的更加完好、持久,不惧风雨侵蚀和时间的催化。在灰塑打底的基础之上,在表面涂上有粘性的水泥粉浆,利用破碎的材料粘贴表现主体,甚至可以做出精美形状的瓷片着重处理。而民间工艺匠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智慧,用规则的棋子等材料进行自由发挥,充分体现了民间艺人大胆的创新思维以及高超的装饰技法。
这些技法一般是先审材度势,从整体入手,根据脑中构思的装饰效果,预估装饰的轮廓大小、定位、层次,预想并决定装饰技法的使用,争取将对称、虚实、刚柔结合,突出画面的主题。制作过程也是变通的过程,根据当前的局势改动也是加强装饰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泰地区“双狮绣球”纹饰独特的地方民俗语意
三泰地区在80、90年代对双狮绣球有独特的喜好,舞龙灯、舞狮表演是各种重要节日的表演项目。舞狮表演,贯穿了从正月初一到“落灯”(正月十八),在一些庆典以及传统娱乐活动中,舞狮表演是不可或缺的项目。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80、90年代三泰地区喜欢用双狮绣球用于屋脊装饰。
(一)镇宅辟邪
自狮子从非洲走到中国人的视线之后,就有了与虎挣威之势。人们甚至让狮子成为新的百兽之王。《瀛涯胜览》曰:“其狮子…声吼如雷,诸兽见之,伏不敢起,乃兽中之王也。”(1)也是因为这一属性,古人常用狮子作为镇墓兽建于墓室内用来镇妖驱邪;威严的宫殿门旁也会用石狮作为守卫者和镇宅者的形象出现,民间狮子造型使用也就随之而来。刻着剑狮兽牌的门楣,狮子咬着七星剑的造型最为普遍;嵌着狮子形状的石敢当和额头坠的墙壁:摆放着泥塑、交趾陶做成的狮雕的屋顶。无一不是为了镇宅辟凶,祈求家和平安。
拥有避邪属性的狮子就不单单是自然界我们所看到的狮子,更是与传统“四灵”一样成为瑞兽,甚至取代了一些瑞兽的神性。比如狮子在民间洪水的传说中就充当神龟的预言家的角色,拥有预告灾难的神性。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至今都没有止步,所以这也就使得很多神灵有了招财纳福的神性。狮子经历了神化过程后,也就被人们用来表达对财富的向往与追求。此外,狮子还是力量、权势、吉祥和民族文化的象征,代表了民间人们的追求与寄托。
(二)权利财富的象征
古代的帝王常把自己比作传说中神秘威武的龙,而一些官员则是用次之于龙的大型猛兽,如狮子等来表示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狮因在百兽中的地位,被借喻人世间的权势和富贵。因此以狮子来比喻官禄,源自“狮”与“师”同音。人们利用狮形象图案标记于服饰或狮石雕镇宅守门以表示身份的象征。艺术家们也对狮形象不断地进行设计。如明清时期,王公品官命妇穿着的官朝服前胸后背上都缀有标志着文武品级的补子,其中武官官二品就是用狮形象作为补子的纹样,这足以证明狮形象在当时已经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明代之后,人们开始用巨石雕以狮子的形象驻守在门前,以此来担当驱凶辟邪、镇宅守门的寄托。旧时的宫殿衙署门外大多蹲有石狮,如故宫太和门前有铜狮;乾清门前有鎏金铜狮。把手门户的石狮巨口,大眼,卷发,利爪。狮子头上的十三个疙瘩,又称“十三太保”,且只有一品官员才允许用,一品以下的则每降一级减少一个,直到七品以下便不允许用狮子立在门口。一般在宫廷、苑囿的大门前左右各呈一狮,有铜狮也有石狮,雄狮子居左,脚踏绣球,雌狮居右,足抚小狮。
(三)子嗣昌盛
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伴一狮,中间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双狮绣球”的图案就来源于此。以后应用于建筑,各种器物,织物等上。双狮绣球表示财源不断,子嗣昌盛,雄狮踩绣球则表示“统一寰宇”;狮子配绶带表示喜事不断、吉庆连绵。
双狮绣球不仅表现在工艺品的装饰纹样中,而且还是民间节日燈会中的传统节目,深受人们的喜爱。传说,雄狮和雌狮在一起相戏,狮子的毛便会缠在一起滚为球,球内会生出活泼可爱的小狮子。生儿育女是中国民俗中的吉祥喜事,因此,明清的狮子图案都与球联系在一起,表示多子多福,吉祥喜庆。封建社会皇家专用的狮座,狮座上雕有行龙、缠枝莲、龟背锦、如意翔云等精美图案,至于王府、官衙、宅邸门前的对狮与狮座的雕饰规格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寓意祛灾祈福。
结语
由“双狮绣球”造型和应用多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装饰艺术经历了由朴实到精巧,由写意到装饰,由宫廷到民间的变化和发展过程。通过对比“双狮绣球”纹饰在苏南苏北民居屋脊装饰上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突出了民居屋脊形态中双狮绣球纹饰的独特性,同时也展现了民间技法的韵味。相对于苏南地区的双狮绣球纹饰,苏北地区民居屋脊装饰上的双狮绣球图案多了点稚拙感,较之苏南地区的精美细腻,苏北地区的工艺重意不重型,粗犷简略,多块面少精致线条,同一纹饰展现了精彩丰富的变化,是“苏作”的延续。民居建筑的屋脊装饰技法多样,简练粗放与精雕细琢并存雕刻技艺与深刻寓意同在。
注释:
(明)马欢著,《瀛涯胜览》,海洋出版社,2005年
参考文献:
[1]石云涛,汉唐间狮子入贡与狮文化.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第20卷第2期:209~217.
[2]傅小龙,刘翠.狮形象的传统文化意蕴及在设计上的拓展研究.包装工程,2015,第36卷第22期:128~140.
[3]张英,中西狮虎文化对比分析.现代交际,2018,第24期:255~256.
[4]王文广,张旭,戚潘宇.苏北20世纪80-90年代民居“钥匙纹”考析.装饰,2014,总第259期:96~97.
[5][明]马欢著.《瀛涯胜览》.海洋出版社2005年
[6]雍振华.《论传统民居的保护》.中国名城2009年
作者简介:孙菁阳(1993-)女,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2017级硕士。
王文广,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