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阅读强调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改进传统的阅读教学,充分发挥文本阅读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深度阅读教学中“形式化”“虚无化”“静止化”的问题,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优化教学目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建立多方评价的机制,切实把深度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标;深度阅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0-0074-02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要重视深度阅读教学的开展,从教学过程来看,深度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通过阅读课文整合作者个人观点;第二,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回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该情境中理解文本具体内容;第三,学生运用文本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思考该文本的时代价值。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语文深度阅读的三个层次,以便制定教学策略,本文就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一、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深度阅读不应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当前,很多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伪深度”,即一种非真正意义上的“深度阅读”。为此,教师在深度阅读理念指导下,要避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
1.阅读教学存在“虚无化”现象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只关注到了文本中的生字词和写作技巧,但对文本更深层次的情感意义理解和文本对时代发展的作用却解析得不够深刻,导致在教学内容上出现了“虚无化”的现象。
2.阅读教学存在“形式化”现象
日常教学实践表明,许多教师虽然意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也认为进行文本阅读时应将该作者不同文本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文本创作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将以上要求付诸实践的教师少之又少。部分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该作者同时期相似文本,但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阅读指导和指引,深度阅读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无法体现出实质意义。
3.阅读教学存在“静止化”现象
“静止化”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并没有将文本与时代背景相联系,只是就文本内容开展教学,挖掘文本中的表现手法,但很少关注到文本所彰显的时代意义。出现这样的情况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很少有考试会涉及时代背景的考查,因而在时代背景和时代意义方面的阅读理解会一带而过。由于缺乏对文本内容的纵向思考,学生的阅读仍然不够深入。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深度教学途径思考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阅读教学目标
深度阅读教学培养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着手来制定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涉及对学生知识、领会、分析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与之对应的是学生对文本中生字词的理解记忆,文章片段的阅读背诵以及运用文本写作技巧完成习作的技能。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侧重于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与阅读方法的培养,通过设计问题来构建文本与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侧重于借用文本阅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祖国的热爱等。从以上三个方面制定深度阅读的教学目标,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立体化、多元化,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课文《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热爱思考的性格特点,为这篇故事的阅读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预习和教师讲解,掌握文本中陌生字词“乌鸦、办法、放进、许多、旁边、到处、升高”等词语的读写;(2)通过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乌鸦解决喝水难题;(3)结合文本阅读的收获,请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难题应当如何应对。可以看出,第三个教学目标的设定侧重于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点的迁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也是将文本置于时代背景下的再思考。
2.注重教学整体价值,突出阅读能力培养
文本深度阅读价值不仅仅包括向学生传授语文专业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较强的阅读能力,而许多教师只看到了文本阅读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价值,对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层面的能力却有所忽略,导致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低年级学段学生来说,教师应以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课堂教学重点,但随着学生年级段的提高,许多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下时间自主完成学习,这部分学生所缺的是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这也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引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常见的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围绕课文主线设计一个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中,教师在本节课程中将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分为思维目标与技能目标,思维目标是学会用“预测”的方式阅读陌生文本,技能目标是用批注的方式阅读文本。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以示例方式向学生演示如何在文本中添加批注,并且告诉学生添加批注的意义何在。而后带领学生先阅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预测一下老屋的样子,体验一下“预测”阅读法在实践中的运用。接下来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各个段落,并且各个小组确定猜测的结果。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批注”在文本阅读中的运用,有些学生则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自觉地使用批注来引导文本的阅读,理清阅读思路。这样就能够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凸显深度阅读的整体教学价值。
3.建立良好评价机制,引入多方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与体系,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成效进行评价,以此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参照。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语文学习为落脚点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具体可以从“学习自我感”“学习意义感”“学习效能感”三个方面設定标准,从“知识掌握度、知识理解度、知识感悟度”三个角度评价教学成果。具体来说,“学习自我感”是指学生在教师课堂引导下通过个人经验和知识积累阅读文章,并以此来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与了解。“学习意义感”是指学生通过文本深度阅读学习来掌握学习方式,培养学习习惯,这些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要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学习效能感”是指学生不仅从文本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都不相同。例如,在完成《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小作业:“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欣赏作者描写的秋天景色。如果你热爱绘画,可以画出秋天的景物;如果你热爱写作,可以创作赞美秋天的诗歌。”通过课后小作业的布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程度,以及掌握学生是否透过文本阅读培养了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从而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綜上所述,深度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往流于形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强调阅读教学的广泛性、深度性,侧重于对学生阅读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培养。语文教师要积极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建立评价机制,使得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更加精细化、立体化。
参考文献:
[1]余玲艳,代建军.深度阅读教学视阈下语文教师的关键能力:内涵与结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9).
[2]陈小粦.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学习共同体深度阅读课堂构建——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1).
[3]卢晓惠,李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7).
[4]王倩雯.小学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问题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程丽珊(1976-),女,福建莆田人,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Deep Reading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heng Lishan
(Xinducuobing Primary School, Liche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In-depth reading emphasizes the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reading teaching from two aspects of depth and breadth,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text read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first avoid the problems of "formalization", "Nihilism" and "stillness" in the deep reading teaching, adhere to the student-centere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establish a multi evaluation mechanism,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deep reading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n-depth reading; core 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