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学绿色教育内涵与体系探析

2020-05-11 05:59傅陆根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4期
关键词:南海校本中学

作为佛山市南海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南海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守望生命的绿水青山”为理念,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

绿色原指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之色,被引申为生命的活力,象征着生命健康可持续的生长。南海中学的“绿色教育”包括环境教育、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实践的绿色教育等多层次的绿色教育总和。综合几种绿色教育的理解,学校结合现实情况将“绿色教育”定义为以绿色校园为起点,以尊重生命为前提,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作为追求目标,使教育生态与社会生态不断地交融、发展,实现师生与学校的和谐、阳光、可持续的发展(如图1)。

(一)起点:让校园绿意盎然

南海中学以建设绿色校园作为践行绿色教育理念的起点,多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使自然生态与教育生态相融合,构建出“自然·人文·科技”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

以自然编织绿:春有木棉绽放,夏有竹影潇潇,秋有白兰生香,冬有榕树葱葱,自然已经成为南海中学存在的状态,绿色成为学校的底色。

以人文抒写绿:“以景为阶,人在中央”,以人为本的理念,让置身其中的师生时时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有历史的脚印,有现实的探索和未来的憧憬,一景一物都折射出教育初心和真心,生命的共生与共长。

以科技重塑绿:节能、高效是绿色的另一种释义,当科技与教育相遇便成就了不一样的南中“绿”。节能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提效的智能集成系统,构成了南海中学绿色智慧校园的图景。

(二)前提: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

“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是绿色教育的首要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尊重生命鲜活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身体和心灵,正因为这些差异他们才是鲜活的人,否则便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产品,而教育也只有建立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二是保护生命向上的本能。每一个生命都有向上生长的本能,教育的前提就是要保护和激发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引领生命的自主发展。

(三)目标:为生命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也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未来公民。二是培养促进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即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意识、态度和价值观的绿色公民。

二、绿色教育的体系

(一)回归自然本心

1. 万物为友,自然为师

人,只有敬畏和爱护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要正确培养学生的综合环境素质,则需教育能够发展学生与环境领域相关的认知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原理。学校通过深入开发绿色校本课程,科学管理绿色校本课程,以《南海中学绿色教育读本·地理》、德育读本系列、《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学科环保课程系列,让每一位学生关心环境,树立环保观念。然而要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意识远远不够,更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并积极应对现实世界的环保问题,寻求切实可行而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学校不仅通过建设绿色校园,营造绿色氛围来进行环境教育,而且通过西樵山15公里的文化考察、南海博物馆徒步等一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环境教育中来,以实现环境教育目标。

2.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只有顺应天性的教育才可能不成为学生的负担,只有顺应天性的教育才可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绿色教育提倡的顺应天性,一方面是指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南海中学依据培养绿色学生的总目标,参考不同年级学生成长特点,形成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如高一级的爱和养成教育,高二级的责任和感恩教育,高三级的拼搏和理想教育;根据新课标精神和人才成长规律,打造了积极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绿色德育育人模式,开发了绿色教育系列课程如《生涯教育》和《生命教育》。顺应天性另一方面是指张扬自我,发展个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个性发展本身就是现代化的标志,无论是适应时代发展、服务社会还是实现自身的价值,个性发展都居于重要位置。基于此,南海中学倡导绿色课堂和自主学习,定期开展科技文化周、社团文化节、模拟招聘会、成人礼等活动。通过各种实践,将学习重心从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

(二)遵循融合之道

“绿色教育”倡导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即在两种教育的互动中实现学生的健康、阳光与可持续发展。

1. 文理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技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索能力,包括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科技教育不仅担负着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使命,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逻辑思维和探索能力的使命。当今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型人才必备的素养。因此,南海中学积极探索最为适合本校学生的科技教育的模式,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设生物、计算机等多个学科拓展课程,引领学生领略科技的魅力,带领学生走进探索科技的大门。然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科技和人文就好比飞机的两翼,推动人类从野蛮走向开化,最终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由此,人文教育对于生命成长而言,一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获得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二是能构建起一个内在的精神世界,让人学会相处,也学会自处,更学会生活。南海中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通过构建人文类校本课程,开展特色社团活动,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向外探索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向内与自己对话,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2. 打破壁垒,促进课程高度融合

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以及即将到来的信息智能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学生,即能综合运用多种理论与方法解决复杂情境问题、非确定性问题、结构不良问题,并进行深度学习的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即打破学科边界,进行跨学科合作学习。为此,南海中学计划开展更多课程整合以及项目式学习方面的研究,通过国家课程的破与立、地方课程的增与减、校本课程的融与放,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实现跨领域、多维度、高层次的课程整合,为学生提供更趋向于体验式、实践性、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三)构建生态体系

教育是自然、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协调作用的系统工程,绿色教育提倡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如图2)。

1. 营造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

我们一方面强调校园环境的绿色体验,实现由“人工景观环境为主,兼部分自然環境”向“更多自然生物繁茂生长的场所”转变,减少人造环境,增加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与环境互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强调空间使用的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偶合,实现校园在满足基本的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为学生多方面素养的拓展提供场所。

2. 构建协调生长的教育生态

南海中学以绿色管理理念为核心,以绿色科研、绿色课程为支点,以绿色德育、绿色课堂、绿色培训为突破口,把绿色教育贯穿于学校管理及各学科教学之中,形成绿色的教育生态系统。在构建教育生态的过程中,南海中学非常注重育人板块内部以及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构建绿色课程方面,不仅考虑到课程形态与内容的多样性,在国家与地方课程之外,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如学科拓展课程、社团活动等;同时还考虑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注重学科与学科的融合,社团活动与学科课程的链接等。在构建绿色管理方面,学校也考虑到师生的自我管理、社会参与管理、行政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协调性。

3. 形成相辅相成的社会生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社会教育是拓展。基于此,南海中学通过建立三方联动机制,成立三位一体的家长委员会,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形成良好互动、相互支撑的社会生态。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创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16ZQJK036;主持人:傅陆根)的研究成果。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南海校本中学
北海北、南海南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在多解中学创新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南海的虎斑贝
南海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