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刚
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气度与视野。
湘子桥畔,韩江两岸。作为潮州首善之区的湘桥,近年来立足实际,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将湘桥教育的内涵提升、特色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用个性的实践不断追寻着“止于至善”的教育理想,收获了精彩连连、感动无数。
凝心聚力:至善教育的理念厘定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化是教育的精神内核。文化引领教育,教育促进文化。因着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别,区域教育在个性化的理念诠释和路径实践上,往往差别明显、性格鲜明,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统筹协调推进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湘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总目标,以特色打造多元发展为主要抓手,梳理、提炼了“首善之区,教育先行;立德树人,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明确、制定了“文化立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的工作思路。这为湘桥教育改革向深水处进军厘清了前行脉络,明确了突破方向。
呼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至善教育的提出,是湘桥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精神的切实体现,也是湘桥与时俱进,“传承韩愈文脉,弘扬潮人文化”,创建“首善之区”,发挥学校育人阵地的创新之举,更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人,打造湘桥教育品牌的个性化初心和使命。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道家的精髓,体现了老子为善、求善的核心价值。儒家在《礼记·大学》中开篇明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意是讲,“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不管是修身,还是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湘桥区至善教育所要传承与发扬的。
凝聚潮州湘桥人的精神力量。湘桥区是潮州市中心城区,是历代州府的所在地,是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潮州人向来具有热情好客、团结友善、勤劳朴实、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的优良品德和精神特质,文学泰斗国学大师饶宗颐的“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以及著名學者陈平原教授的家国情怀……这些名人精英的人生经历、奋斗历史,就是潮州湘桥人的精神写照,无时不刻的激励着年轻一代,无处不在的成为湘桥学子的精神力量。
由此,湘桥区确立了“至善教育”理念,以“立德、立志、立才、立人”为任务,以“明善、扬善、融善、至善”为路径,以“发现本我、充实自我、拓展大我、追求无我”为目标,力争无论是一位教师也好,是一所学校也罢,要想“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就必须把对学生进行“善”的教育放在首位,从善出发,以善育人,止于至善,始得“善行天下”。
原生动力:持续推进的实践路径
一种区域教育理念的梳理与提炼往往有着其独特的背景与个性的思考,而“从实践中来”这一方法论却从来是高度的一致。同样,教育理念的推进与践行也因现实的差异而各有创新,但“到实践中去”这一方法论也从未改变。
为了真正让至善教育的理念成为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湘桥区结合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工作,以“普学——借鉴——提升——践行”为主要推进思路,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等方式,推动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湘桥落地生根。
为明理而普学。首先,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热潮,区阳光实验学校、阳光国际中英文学校自编《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区实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城基中学申报“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挂牌成立“湘桥区工艺美术馆”,开展“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如城南小学的陶艺工作坊、振德街小学的潮绣进课堂等,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潮州木雕、潮绣、麦秆画、陶瓷泥塑等潮州传统工艺,感受潮州传统文化的内涵,体验潮州匠人的聪明才智。
在对标中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梳理和总结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对标名校,从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是湘桥人系统打造至善教育又一重要举措。为此,在湘桥区有关领导的带领下,教育行政部门、镇街分管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分批赴深圳市龙华区、宝安区和福田区,浙江温州鹿城区、苍南县,山东潍坊市、昌邑县、寿光市等地有关学校、教育部门参观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借鉴对方的优势与亮点,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等个性化主题,再到学校现代化治理模式、集团化办学等综合性改革热点问题,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场问题的会诊,湘桥教育人在对标中发现差距,分析问题,明晰方向。
强“头雁”促提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抓好校长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的大提升,是湘桥教育改革的又一举措。首先在全区的中小学校长中开展了以“教育的颠覆式创新”为主题的系统培训,从数字化席卷全球、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何以改变当下教育、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等多个方面展开,让各中小学校长深入了解教育前沿资讯;其次,开启“理想学校+卓越校长”培训工程,聘请第三方机构,以第三方视角,通过前期诊断、过程监控、后期比对,以多样化自主创新的培养模式、工作模式、课程样态,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情怀和有能力的卓越校长队伍,带动全区学校的整体提升。
抓落实重践行。早在2015年5月,湘桥区便制订《湘桥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工作意见》,组织开展以内涵提升为目标,以“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活动,利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2018年1月,作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湘桥区举办了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校长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畅谈了各自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分享各自的办学心得和学校特色,为湘桥全区学校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参考与范式。同时,成立“湘桥区至善教育促进会”,接受社会捐赠,筹集1300多万元奖教助学基金,每年表彰一批“至善校长”“至善教师”,为至善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激发活力、迸发激情。
巧妙借力:共享共建的创新模式
开放的时代孕育开放的理念,开放的理念建设开放的教育。
如何整合区域资源,为湘桥教育的特色品牌建设聚集最大的力量,既考验着湘桥人办大教育的心胸与智慧,更考验着湘桥人大办教育的创新思路与改革勇气。这一次,湘桥把目光投向了韩山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也是潮州市唯一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了充分利用韩山师范学院及其潮州师范分院位于湘桥区域内的地域、资源优势,分别于2016年1月和9月,由湘桥区人民政府与韩山师范学院校本部,湘桥区教育局与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签署《共建、共创“优质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韩山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为湘桥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韩山师范学院委派资源专家、教授担任湘桥区常年教育顾问,为湘桥教育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提供教育教学政策、理论咨询;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对双方联合创设的实验学校、幼儿园以及加入“粤东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学校的教师开放,为湘桥区教师教学及科研成果提供展示机会或平台。同时,湘桥区选定20多所优质中小学为韩山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提供教育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安排跟班指导教师,提高教育见习、实习质量。
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韩山师范学院针对湘桥区教师队伍的实际,创设培训专题,有计划的组织湘桥区属学校校长、专任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组织专家指导湘桥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校本教材编写、教学教研等活动,助力湘桥区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团队。湘桥区选派30多所优质学校加入韩山师范学院“粤东教师专业发展联盟”,与韩山师范学院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共创优质品牌学校。确定湘桥区城西中学、昌黎路小学作为韩山师范学院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并以此为龙头学校,成立了“韩师实验学校集团”;湘桥区实验学校作为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实验学校。韩山师范学院在教学信息化设备、现代化治理机制、校园文化打造、骨干教师培养方面给予大力的指导、支持,从而有效提升了实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衍生张力:个性彰显的特色建构
理想的教育如何描绘,教育的理想如何建构,往往仁智互见。对于至善教育理念下,学校办学特色如何打造,湘桥既坚持共性的引领,又彰显个性的发挥,大力推进“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建设,夯实了教育品牌打造的基础,开辟了现代化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路径。而一众学校在至善教育的引领下个性实践、多元发展,衍生出无穷张力,呈现出无限精彩。
意溪中学:多元整合有特色。意溪中学积极探索开拓多种特色相结合的办学路径。在秉承和发展优势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荣获“广东省体育(武术)特色学校”“潮州市青少年龙狮训练基地”“潮州市武术散打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在信息赛事上也同样突出,在第17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意溪中学派出两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高中组冠军和机器人创意比赛初中组二等奖,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赛,这也是潮州第一支在该赛事冲入全国赛的队伍。
城基中学:互联网+有亮点。城基中学着眼现代化教育,努力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内外,启发思考,引导创新、合作、自主学习。积极开展机器人等教学培养,在备受世界瞩目的机器人顶级盛事——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2017赛季世界锦标赛中,城基中学学子勇夺初中组的亚军,实现历史性突破。
城南小学:课程创新有突破。陶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史悠久,内涵深蕴,是一门朴实无华,散发着自然气息的艺术。为传承中国瓷都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城南小学独辟蹊径,将开发陶艺校本课程作为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举措。学校在潮州地区率先将陶艺引进到第一课堂,并开发成校本课程。在城南小学的陶艺课上,孩子们充分感受泥性,掌握团、搓、压、捏等基本技法,让学生了解陶艺创作的技能技巧,穿插安排手工拉坯训练和施釉技法训练,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艺术特长因材施教,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每一场陶艺活动中有充足的时间享受艺术创作的快乐,发展能力张扬个性。陶艺校本课程,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蓬勃活力,已经成为城南小学的独特品牌。
城南中英文学校:文化建设有成效。城南中英文学校以“和煦阳光,和谐校园”为办学定位,在阳光德育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进学校文化里面,大力倡导“和文化”,积极推行“君子教育”,让学生争当少年君子,让教师成为君子之师。这是校园文化建设开拓性的探索和创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湘桥区实验学校:“雅实文化”有体系。湘桥区实验学校以创建“扬诗书经典魂,做优雅实验人”雅实校园文化为学校特色建设,形成“六能六雅”的“雅实”文化特色,实现让所有走出区实验的学子均“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言雅传文明;能写一手娟秀漂亮的规范字,字雅承经典;能有一种乐施向善的悲悯情怀,德雅润人生;能有一项成为爱好的艺体特长,艺雅扬个性;能有一种乐学向上的书卷气,博雅志高远;能有一种胸怀大同的国际视野,心雅养大气”的培养目标。
记者观察:至善教育"三重唱"的内在魅力
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既需要决策者在宏观视野上的高屋建瓴,也需要执行者在中观推进层面的披坚执锐,还需要践行者在微观实践上的投入与创新。
梳理湘桥至善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建设脉络,湘桥区各级党政对教育的重视与关注分外突出。湘桥经济基础相较于珠三角发达地区处于后发,教育发展底子薄、任务重,但在近5年来,其发展势头强劲,归根结底還在于党政以正确的政绩观将教育这一关乎民生福祉的事业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区形成了抓教育就是抓民生、办教育就是办德政的良好氛围。湘桥至善教育的品牌打造,宏观视野的开阔与办好教育的决心无疑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
至善教育这一引领湘桥教育改革发展主张与方向的个性表达,如何在当地经济社会宏大叙事语境中顺利植根校园,融入课堂,最终在万千的师生身上内化于心、外显于形,是湘桥教育系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未来教育必须直面的现实命题。为此,以局长余焕湘为首的湘桥区教育局在路径设计和举措创新上可谓用心良苦:通过推行“阳光招生”,全面消除“大班额”顽疾;通过教师交流轮岗,优化队伍资源配置;通过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带动课程改革深化;通过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创新办学机制……“看似平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正是湘桥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从而让至善教育在中观行动的统筹协调上高质高效。
学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神经末梢。学校的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实践,是影响区域教育理念推进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湘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其下属各学校着眼于自身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对接至善教育的理念体系和办学主张,多措并举,多维建构,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由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崛起为区域素质教育名校的意溪中学,还是以学校文化重构为突破促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湘桥区实验学校、城南中英文学校……正是他们的高度认同、积极参与、个性实践,从而在微观践行中为湘桥至善教育增添了众多鲜活生动的注脚。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湘桥教育,至善前行。
(本文图片由潮州市湘桥区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