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智慧型课程的历史形态演变与国内研究现状

2020-05-11 05:58黄鑫张小虎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黄鑫 张小虎

【摘 要】 在线智慧型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在线开放课程的高级形态,很多教师对其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梳理了在线智慧型课程的历史形态演变,简要述评了国内智慧型课程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与构建《批判性思维》在线智慧型课程结构模型和进行《批判性思维》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智慧型教学改革做先导。

【关键词】 在线智慧型课程;形态演变;研究现状

在线智慧型课程缘起于199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开放教育。我们通过参阅国外MOOC和开放教育发展演变的相关文献,回顾15年来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历程,基本能够推演出国内在线课程的发展走向逐渐从单项、平面与静态发展向混合、立体与动态发展的趋势演进,并且逐步演变出精品在线开放智慧型课程形态的发展脉络。本文根据在线教育演进历史,对在线智慧型课程形态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参见表1),并对国内智慧型课程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述评。

一、在线智慧型课程的历史形态发展轨迹

1、探索萌芽阶段

在探索萌芽阶段,学术界不但对依次出现的各种传统课程与在线课程形态的定义、特征与内涵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商榷与研究,而且还对其历史现状、发展策略与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启动,到2010年间我国累计获准立项建设的各类国家精品课程3910门。2011年11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又正式上线。在这些项目实施中较多的研究都是围绕其内涵建设与共享发展进行,问题是传播共享国家精品课程效果不是很佳。有的学者于是提出开放课程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有的从项目实施目标与背景进行反思,有的从原因及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每种课程形态在该阶段都是以前课程形态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如何建设和共享成为该阶段主要研究的热点问题。

2、逐步成长阶段

逐步成长阶段涉及微课、颠倒课堂与MOOC的影响及其教学实践研究。2012年美国的翻转课堂传入中国,激发了中国各学段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希望;同年由TED和可汗学院发起的微课运动逐步成为当时国内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元素,但微课作为一种微型课程形态的创新在其结构的严谨性、自我生长性与扩充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自身发展的缺陷;MOOCs在美国的出现是基于联通主义建构理论的发展影响,不管学者对于MOOCs的内涵、认证评价、互动学习与学习体验如何探讨,也不管学术界对其设计理念、工具系统与混合式教学等如何研究,也无法掩盖该阶段大多涉及课程设计和开发研究的事实,主要是推进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探讨如何促进与研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该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

3、创新质变阶段

创新质变阶段,基于后MOOCs时期在线课程发展高级形态的智慧型课程横空出世。该阶段的SPOC形制规模虽然较小,但运用灵活方便,发展前景看好。MOOCs和SPOC比较起来形制规模大,虽也曾经流行一时,但其发展存在着潜在的交流互动性差、学习持续性弱、教学模式单一与学分认证困难等问题。2014年国务院根据国外在线课程发展态势提出将在线教育列为重点打造的新业态后,2015年又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理念不断更新。随着智慧教育的兴起,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逐渐聚焦到了在线智慧型课程新形态的建构研究。智慧型课程旨在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探讨智慧型课程的概念、内涵、建构特征,而智慧型课程建构的模型及其在教学实践方面产生的意义与价值成为该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国内智慧型课程研究现状简述

智慧教育的兴起为智慧型课程的产生提供了技术背景,是我国学者汇聚了微课与翻转课堂以及MOOCs与SPOCs的优点,围绕智慧教育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果,这一点可追溯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件”项目。智慧型课程是“互联网+”时代创新型课程发展的必然形态,是智慧教育在国内外兴起后在线开放课程形态的进一步发展,其运作模式与理念逐渐被国内学界所关注研究,诸多研究机构与教育组织也很快认同了智慧型课程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理念,从此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开放课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智慧型课程也在智慧教育的发展中逐步孕育成形。

智慧型课程的研究建构目前在国内学术界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江苏师范大学陈琳教授对智慧型课程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研究界定,陈教授指出,“智慧型课程是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私播课所长,又有很大创新的课程形态,是对课程的集成创新,取名为MOIC(Massive Open-online Intelligence Courses)”。[1]陈教授撰文也对智慧型课程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原创性的阐述,他认为智慧型课程能使学生富有智慧地学习,教师富有智慧地教学,通过智慧型课程学习旨在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的创新能力。陈琳教授还提出了智慧型课程与通常的课程相比具有多元性与选择性、生成性与发展性、智慧性与创造性、泛在性与终身性等特点。[2]在智慧型课程内涵与特点逐渐被学界理解和清晰后,智慧型课程的建构设计与实施便成为学术界诸多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在这方面,陈琳,陈耀华教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智慧型课程设计要符合“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的创新要求,要把握好课程目标和教育模式两大方向,同时,智慧型课程的智慧实现要以师资、教学评价、课程形态的重构为基础与保障,[3]这些对智慧型课程的相关论述比较精辟独特。

那么,智慧型课程到底还具有那些特征?智慧型课程建构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江苏师范大学陈耀华与王娟博士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陈耀华认为,智慧型课程至少具备课程学习目标的“知行创”统一、课程教师全新意义的专业协同、课程学习内容的时代性、课程形态全维融合性、课程资源的立体生成性五大特征。[4]这就对智慧型课程的建构特征做出了一般性的总结与概括。王娟博士继续撰文又对其做了进一步补充,她认为智慧型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在线开放课程形态具有创新创造性、融合发展性、智慧生成性、多元选择性和虚实结合性的特征。她还指出了智慧型課程建构主要由参与者、教学内容、智慧学习环境、学与教的方式以及反馈评价五个要素组成。对智慧型课程的设计可以从建设在线网络平台、创新教与学模式、组织与设计学习内容、智能化管理与评价四个环节展开。同时她也进一步强调了智慧型课程学2012习活动主要体现在微学习、微点评、微测试、微作业等模块。[5]

鉴于广大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智慧型课程开发前景及其需求状况还缺乏清晰地认识。王娟博士在“MOOCs持续性创新”——高校智慧型课程认同感与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一文中借鉴技术接受模型,从态度、行为倾向、设计架构、媒介传播等角度对高校智慧型课程的认同感和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6]结果表明:学习者对智慧型课程的需求和认同感较强,并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较高参与意愿;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对智慧型课程需求和认同感存在明显差异;智慧型课程知晓度低,影响其使用的因素较多。文章最后,王娟博士以智慧型课程关键影响因子为着重点、以推广宣传为主要目标、以精准分层教学为需求,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的同时也进行了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分析,对智慧型课程的向前發展拟采用实践观与创新观进行了前景展望。此外,国内在开展智慧型课程的研究方面,江苏师范大学智慧型课程研究团队所从事的工作,将为智慧型课程的建设、发展与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在线智慧型课程是信息化教育发展到智慧教育阶段的高级形态。本项目研究在借鉴学术界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作为一种新的在线开放课程形态的智慧课程的历史形态演变进行了梳理,对国内智慧型课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旨在为进一步建构设计《批判性思维》在线智慧型课程结构模型和进行《批判性思维》智慧型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做铺垫。

【参考文献】

[1] 陈琳.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的价值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5-19.

[2][3] 陈琳,陈耀华,郑旭东.智慧教育中国引领[J].电化教育研究,2015(4)23-27.

[4] 陈耀华,陈琳. 智慧型课程特征建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3)116-120.

[5] 王娟.智慧型课程:概念内涵、结构模型与设计流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3)26-32.

[6] 王娟,孔亮,方旭.MOOCs持续性创新——高校智慧型课程认同感与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01-107.

【作者简介】

黄 鑫(1981—)男,汉族,山东东营人,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批判性思维与应用型通识教育.

张小虎(1967—)男,陕西富平人,西安欧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智慧型通识教育与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