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快递小哥被正式纳入网约配送员队伍,我的职业感和幸福感都得到了提升。虽然变化的只是称呼,但对我们这个群体来说,意义非凡。”当了3年多快递员的徐德亮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新职业名单公布后,他和同事们都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终于得到了社会认可。
事实上,快递员、送餐员等早已在城市生活、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物流末端的重要环节,“我们的社会存在感一直很低,很多人对我们有偏见,认为这是底层行业。”徐德亮说。
但随着被列入新职业,一些快递员和送餐员表示,有了正式名号后更加重视自己的职业,有的人开始做起职业规划。
网约配送是随着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兴起的行业。
在日前人社部发布的有关新职业的文件中,网约配送员的职业定义为,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等,从事接收、验视客户订单,根据订单需求,按照平台智能规划路线,在一定时间内将订单物品递送至指定地点的服务人员。
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接收、验视、核对客户订单,包括但不限于数量、尺寸、规格、颜色、保质期、价格、地址等;分类整理订单物品,编排递送顺序;按照客户要求及网络平台智能规划的配送路线,在一定时间内将订单物品递送至指定地点;处理无人接收、拒收、破损等递送异常情況;处理客户投诉及其他递送诉求。
有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务量从1988年的153万件提升到2018年的507亿件,30年年均增速高达41.5%,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2020年有望突破700亿件。而数百亿件包裹的背后,正是快递小哥们劳碌的身影。
37岁的李强强高中毕业就工作了,当过厨师、保险销售、收银员。两年前,在某电商平台购物节期间,他被做快递工作的朋友拉去帮忙,从此自己成了快递员。
李强强认为,从事快递服务,入职门槛比其他行业低很多,“像我这样没有学历的打工族,只要肯出力,当个快递小哥不难。”
八成网约配送员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图/郭鹏
灵活就业,确实是快递行业的一大特点。有数据显示,在今年新冠肺炎暴发以来,我国有近200万人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灵活就业,而其中网约配送员占比不小。
和很多人一样,张涛也是因为听说快递员“月薪过万”,才决定转行送快递,“多送一件货,就能多一件的收入。”
但是,送快递并不轻松。早上8点前,张涛就要赶往公司的营业点,分拣快件、扫描入库,把属于自己区域的快件装车,还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然后,他便开启满负荷运动模式,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派件、收件。
“每天收件10单左右,能派发150件上下。”刚入职时,张涛累得回到家就瘫在床上。最忙时,一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件多了,就早点出发,到点派不完就晚上接着送。”
善于沟通,让张涛获得了分派区域居民的认可。“几乎每次收发包裹,都会得到对方善意的微笑,心里觉得暖暖的。”
有数据统计,80%的快递员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月行驶距离超过2000公里。张涛的工作状态,是快递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更年轻”“更高学历”“女性数量增加”成了快递群体的一个新特征。
刘艳是某知名网络订餐平台的一名女送餐员,通过近半年的磨合,她已适应骑车送餐的工作。她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现在我成了网约配送员,名字改了,性质就变了,家人和朋友会更认可这个职业,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多想法。”
虽然受到社会认可,但网约配送员这一职业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记者了解到,北京团市委曾对北京的快递、外卖配送员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普遍存在个体职业认同感低、社会保障及关爱不足、发展前景和身心健康关注不够,以及制度建设相对行业发展滞后、新兴快递企业管理存在缺位等问题。
这也是全国快递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此,有观点建议,应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快递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确定新兴快递企业监管主体,明确快递企业、加盟商、人力资源代理机构等的责任和义务,强化业务指导监管。
而对于快递员,则应完善职业保障,提升“快递小哥”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强化服务引导,鼓励“快递小哥”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发挥属地作用,形成对“快递小哥”群体的有效联系覆盖,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此外,还要畅通他们的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吸纳“快递小哥”参与各类政策协商、评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劳动光荣、奋斗幸福的良好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对网约配送员的需要量很大,有业内专家表示,网约配送员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包括了解并认同所在公司的发展愿景、战略发展规划,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等,更要具备货物包装安全、识别违禁品等知识,“这就要求网络配送公司对员工按不同层次进行规范的、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总体来看,网约配送员的生存状况正在改善。国家邮政局已经连续两年将“改善快递员(投递员)工作环境”列入贴近民生7件实事,一些物流、快递公司也积极实施保障制度,提升网约配送员职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