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
心手相牵,共克时艰。战“疫”期间,因协助医护人员抢救患者生命,呼吸治疗师、健康照护师等从业人员的感人故事被媒体捕捉到,进而走进公众视野,引起了人们对这两个职业的广泛关注。
由于上述两个职业在我国人才市场诞生时间并不长,多数人甚至并不知道有这些职业存在,为公众接受和熟知也需要一个过程。但事实上,作为一种新职业,呼吸治疗师、健康照护师等一大波职业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开始定位就业市场新坐标。
今年2月末,人社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呼吸治疗师、健康照护师等16个新职业。某知名人才招聘网站首席分析师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国家新近公布的一系列新职业,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民生服务业两个领域,业内则将其细分成智能技术类、统筹管理运营类、健康服务类和基础设施运行类。但无论怎样分类,新职业都代表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需求供给之间的缺口。
有观点认为,新职业既可以帮助劳动者了解人才市场新需求,引导其职业技能再学习、再提高,进而实现高素质就业,也会对健全我国就业长效机制起到积极作用。
据此次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除了呼吸治疗师、健康照护师,其他14个新职业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
疫情期间,网约配送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图/赵勇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16个新职业是由人社部组织职业分类专家,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从大量新职业征集建议中评估论证,并通过网络媒体等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意见后确定的。
《民生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之后,截至目前,人社部已经发布了两批共计29个新职业。首批新职业于2019年4月公布,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13个职业。
对比两批新职业的特点,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首批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既具备产业结构的升级催生高端专业技术职业特点,也反映科技提升引发传统职业变迁,同时是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衍生的新职业。
第二批新职业则时代感更强,很多与民生需求契合,更具未来属性。它们中既有生产制造和建筑领域的技术革新催生的职业,也有现代服务业快速發展孕育的职业。
譬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健康检测、康复照护等需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且量大面广,健康照护师的出现将为众多消费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
目前,为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等功能障碍者提供康复辅助器具及无障碍改造的咨询、适配、使用指导等专业服务人员远远不足,康复辅助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人们对新生儿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将对优生优育发挥积极作用。
而在制造业领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技术革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取得长足发展,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随之出现,相关从业人员增长较快。
建筑领域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技术广泛使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大幅增加。伴随高铁、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铁路综合维修工、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等新职业应运而生。
第二批新职业名单公布后,不少人提到新职业有的并不“新”,比如网约配送员,“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快递小哥吗?”
对此,某知名人才招聘网站首席分析师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新职业并非指零起步的职业。”
该分析师援引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此前的说法称,新职业是指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 “新职业的新是相对职业分类大典而言的。”
作为16个新职业之一,由于网约配送员的职业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有明确界定,因此这个职业今后在服务百姓生活方面,要比现在大家熟知的“快递小哥”更亲民。“比如,以后网约配送员不仅要处理无人接收、拒收、破损等递送异常情况,还要处理客户投诉及其他递送诉求。”
对于16个新职业中受关注较多的呼吸治疗师,哈尔滨市某医院呼吸科主任在受访时表示,这一职业并非公众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医护人员,而是根据病患的病理和生理特点,为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各类呼吸支持治疗和气道管理等临床操作技术人员。
“一个朋友也问我,呼吸治疗师是不是只在重大疾病出现后才发挥作用?其实,这一职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战‘疫过后,他们对于慢病治疗、呼吸康复等可以一显身手。”这位呼吸科主任说。
在职业分析师看来,分析新职业的“新”,要从制度的“新”入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公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制定职业标准,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
“今后,新职业从业者都有机会考职称,这对于推动就业、引导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能力,以及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都将起到深远积极的作用。”他说。
有职场研究机构统计,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电竞、网络直播等诸多热门领域,2019年已公布的新兴职业岗位积极求职人群的平均年龄为24.9岁,人才存量同比增长105%。新职业人才整体呈现年轻化、高增长态势。
同样是在2019年,834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的大部分涌入劳动力市场,但由于岗位供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有的知名电竞公司的一个岗位曾收到2000份简历,最终只录取到一个符合条件的人。
有观点认为,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在需求中加速变化。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市场消费要求的提高,未来将在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催生更多新兴职业。特别是考虑到超级专业化导致的行业细分与平台经济等综合因素,会使新兴职业有着不同于过去的职业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有业内人士表示,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和劳动者就业创业需要,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于2018年5月出台《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并明确“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建立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的新要求。
“这份意见意义重大,总的来说,建立并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提供普惠性的服务,贯穿学习职业发展全过程,有利于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有受访专家说。
上述观点指出,适龄劳动者要敢于拥抱新职业,利用好国家已经推行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政策措施,不断拓宽自己的就业与择业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人社部等三部門公布第二批16个新职业之后,教育部公布了上一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热门专业为人工智能。翻看首批13个新职业领域,人工智能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