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励
新课改要求无论是语文课程还是音乐课程都不能跟以往一样只重视其本身的学科知识,还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及时充分的德育工作。在新时代的背景要求下,各大岗位需要的不再只是技术性人才,而是综合性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大专院校应当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将围绕如何在音乐课堂上开展德育工作展开叙述。
一、引言
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是一种超出语言表达形式的文化,更是凝聚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德育的内涵以及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等等。因此,大专院校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程的这些特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对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起着绝对积极的作用。
二、进行音乐教育所具有的功能
(一)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很多大专院校的音乐必修或者选修课程都将红色歌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红色歌曲中包含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过去爱国人士英勇事迹的具体描述,学生通过学习演唱这些红色歌曲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同时对过去的爱国事件感同身受,提高爱国情怀。而当大学生们学习到蕴含浓厚的民族主义情感的歌曲时,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民族奋斗的不易和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事业当中。例如: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歌曲《黄河大合唱》之时,学生很容易会被其中蕴含的浓厚的爱国气息感染,自身潜在的爱国情怀也会因此被激发出来,在这时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话语指导,只需要学生进行自行感受即可。学生在提高爱国情感的同时,其社会责任感以及担当意识也会增强,这将成为音乐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巨大竞争力。
(二)感染大学生的情感意趣
目前很多大专院校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内容选择都比较重视,无论是从乐体还是表达发情感来说,都对大学生的情感起到了升华的作用。音乐课堂上学习的音乐篇章,大多都是作者历经一生的时间,获得感悟,这对于学生有着绝对的吸引,再加上教师从旁进行适当的指引,便能从中得到情感意趣的深度挖掘,提高生活情趣。
(三)较好的情感启示作用
很多音乐作品由于良好的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在演唱起来很容易带给演唱者情感共鸣。而且很多歌词都是来源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学生通过演唱就可以了解不同的故事,并且同其中的主人公发生情感交流,对情感水平起到提高的作用。
三、增强音樂课程对德育效果的措施
(一)注意增强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音乐教育中蕴含多种对提高德育的功能,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种功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述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适当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性。在互动的过程中,既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决定是进行新课传授还是知识巩固。进行互动的方式也应该多样性,避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消极对待的态度。最后部分音乐教师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完美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撑。
例如:在教师和学生都对某个知识点有疑问、不解的时候,学校就可以将校外的专家请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接触和交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解和渴求。同时这种做法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增加与学生互动的频率,比如:在听完一首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以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听完这首歌以后有什么样的感想?然后教师就找适当数量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接着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问学生是否对本节课的内容完全掌握或者进行一个课堂小测验,若结果显示学生已经对基本内容了解掌握了,那么下堂课就可以进行歌曲的演唱或者下一节课基本理论内容的学习了,但是结果显示学生还未能充分掌握基本的知识,那么教师就要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补充和诠释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德育内容,提高德育水平。
(二)对风格格调进行严格把握
很多时候一节音乐大课能够同时进行两首或者两首以上的歌曲,但是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格调,如果一节课包含两首格调风格截然不同的歌曲,那么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有很大的难度。通常情况下,先进行的歌曲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在学习第二首歌曲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第一首歌曲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还局限在刚才,无法充分挖掘第二首歌曲中的德育内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本学年将要学习的歌曲进行分类和整合,分类的标准就是格调风格。将同一格调风格的歌曲放到一节课上讲述,不仅不会受到格调风格不同的影响,还会在这两首歌曲之间形成某种联系,加速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若最后实在无法将几首格调风格相同的歌曲放在同一节课上讲述,那么教师应该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先后顺序的讲解。
例如:在学习《东方红》《在北京的金山上》等蕴含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热情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将这些类似的曲目放到一堂课上讲解,在学生领会了先人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后,再接着学习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能够将这两种精神结合在一起,更加强化了祖国在大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能引领学生从这两种情怀中学到适合在当今时代的责任感以及担当意识,以此起到更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设备,强化德育内容
当前教师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以图片、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能清楚明白的掌握其中蕴含的高尚道德品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与所学内容相关,不要引入一些与上课内容无关的图片、视频以及音频,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还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教师还要注意多媒体的使用时间长短,音乐课不像其他文化课那样,还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自己讲课的时间和使用多媒体的时间,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领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感悟,提高德育水平。
例如:在学习《爱的奉献》,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这首歌曲的短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奉献精神,从而能够更好的树立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的分辨出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及假恶丑,从而在生活中有所选择的做事。
(四)加强课堂的指导
上述方法中都有提到教师对学生离理解歌曲内涵和意义的适当指导,由此观之,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对这一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潜在的德育内容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能很准确的掌握其中的精髓。其次,在学生在进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就更显得不可或缺了,因为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很难注意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欠缺,但是经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就会很轻松的了解到问题所在,并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有意的注意和避免,提高演唱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体会到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内心所思所想,提炼其中的德育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例如:学生由于能力的限制,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很难表达出与作者同样的感情,此时,教师就可以从旁以言语指点,使学生找到对应的感觉,从而进行恰当的德育工作。
四、结语
大专院校在开展音乐学科的过程中,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结果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保持一个较高的德育水平,提高未来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作者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