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增凤
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水平。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仍然是由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农户种植生产为主,规模小且分散,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良莠不齐,本文分析了产生认知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对策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且粮食安全与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大部分分散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不足,使分散种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已达到空前高度,农业农村部已安排部署2020年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主抓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小农户参与试行。這部分农户亟需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其树立品牌意识、操作规范意识。在满足农户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农户的技术水平,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一、影响因素
1.受教育程度
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的一部分原因是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意识落后缺乏安全概念。种植方法以传统的靠天收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在农药和肥料施用方面,只是知道通过单方面的加大投入来换取丰收,没有正确认识到化肥农药在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也会给土地等带来长期污染和破坏。所以要想使农作物高产与环境质量保护同时进行,就要控制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提高绿色技术水平。提高农户的知识技能水平是从生产的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劳动力结构
在农村素有“三八九九六一部队”的说法,三八指妇女,九九指老人,六一指儿童。种植农产品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劳动力的缺乏致种植者不得不通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来减轻劳动量。
3.政策了解程度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等,农户接触政策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政策的了解、遵守、应用无法达到及时有效。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缺少统一的规范制约使农产品的质量差别大。据调查显示只有不到8%的农民知道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4.组织化程度
分散种植户以家庭为单位,无法像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一样由专业技术人员牵头制定统一种植计划、方法。分散的种植和销售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对农产品的监督检查和例行抽检一般是针对法人单位。即使发现个体农户的农产品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没有针对个体农户的有效行政手段。
5.受经济利益影响
大批的个体农户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所以他们生产的关注点集中在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以增加个人收入,相对忽视了安全问题。农户较为普遍的存在着思想意识闭塞,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概念了解不足,受教育水平影响对新技术的应用,长此以往不利于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户的农产品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对策探究
1.加强田间学校的建设
在村社、带头企业中加强田间学校的建设,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宣传,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讲,增加农业品牌宣传,增强法律法规制度宣传,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2.加强农药销售管理
加强对农药销售人员的管理培训,销售农药不能以卖出为目的,要求销售人员掌握农药使用技术,在销售时向农户讲解农药使用规范。
3.提高组织化程度
通过成立家庭农场,加入农民合作社,成立“公司+农户”等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统一的生产模式。鼓励组织农业品牌认证,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针对流入市场的散户农产品,出台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增加对个体农户的行政措施。增加村社安全监管员,督促农户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监督农户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指导农户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调动农户安全生产积极性。
三、总结
针对目前个体农户所存在的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劳动力结构,对于食品安全政策不了解,组织化程度,思想意识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等问题,政府要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开展政策法规下乡活动,加强对散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争取从源头做起,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保障居民的舌尖上的安全,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忠泽,李庆江.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04):22-26.
[2]钱莹.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食品,2018,11:72-73,76.
[3]朱晓禧,肖运来.面向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6: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