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0-05-11 12:08赵伟峰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奶牛诊断防治

赵伟峰

摘 要 附红细胞体病,顾名思义即是因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发的一类人畜共患病,该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溶血性贫血等。目前,有相关资料表明,人畜的附红细胞近在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上相同,仅在种(Species)上有所差异,故而在感染特性上表现出较为突出的种间特异性。换言之,人在接触病牛后,若未得到严格彻底的消毒,那么便会携带病原,在此期间如果接触其他牛就会产生传播。附红细胞体病无明显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病。在此,本文对该病的诊治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断;防治

1 传播途径

一般来说,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譬如防疫操作不规范,器具未经严格消毒,昆虫叮咬等等。该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过主要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此外,该病也可通过胎盘传播给犊牛。

2 临床症状

一旦奶牛患有该病,那么精神状态会明显下滑,腰部弓曲,腹部收缩,眼窝深陷,大便既干结且硬,体形消瘦,体温升高,贫血,食欲大幅减退,随着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废绝。患牛皮肤可视黏膜会呈淡黄色,这一点在乳房皮肤、阴道黏膜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尿液呈红色,会时常出现流涕、流口水等癥状【1】,血液较为稀薄,粘性也会明显降低,颜色偏暗红,采用抗生素或是其他对症治疗手段,并无明显效果[1]。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牛的体形会日渐瘦弱,乃至出现咳、喘、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繁殖障碍【2】。此外,部分急性发作的患牛会出现血尿症状,体温明显上升,尿后体温又会骤然降低,明显低于正常水准。急性发作病情进展十分迅猛,如果持续性便血,那么患牛多会在48h以内死亡,周岁以下的小牛死亡率要更高,若未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死亡率甚至可达70%左右。

3 剖检变化

血液较为稀薄,血凝不佳;胸腔心包积液为淡黄色;心内外膜、胸腔浆膜散在出血点;脾脏明显肿大、质地偏软,呈浅灰色;肝脏、胆囊肿胀;肾脏肿大,呈灰黄色。

4 实验室诊断

4.1 压片检查

通过无菌方式采集患牛耳尖血,以生理盐水予以稀释,置于载玻片之上,覆上盖玻片,于600倍显微镜下予以观察,可见针尖米粒大小原形绿色小体,遮光性较为明显,于血浆之中活动。部分个体较大的虫体旁携带有小型虫体,呈椭圆形,附着于红血球表面,一个血球之上所附着的虫体个数不一,不过大多在十个以内。可见部分附着于血球表面的虫体仍在活动,导致血球扭曲变形[2]。

4.2 染色镜检查

采集患牛血液,置于载玻片之上,染色三分钟,置于高倍油镜下进行观察,可见红细胞壁周边附着有许多圆形、月牙形大小不一的蓝色小体,遮光性较为突出。

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可得以确诊。

5 治疗方法

强力霉素750万单位,500毫升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每日两次,持续治疗三天。

盐酸咪唑苯脲,使用剂量视患牛的体重而定,一般而言每千克2毫克即可,以注射用水予以稀释,行肌肉注射,一日一次,持续治疗三天【3】。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牛,可通过静脉注射4000毫升复方氯化钠溶液、500毫升50%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予以治疗。还有部分贫血较为严重的患牛,可输入健康牛血进行治疗,控制在2000毫升以内为宜;可选用维生素B12、生血素等药物,以促进患牛红细胞再生。此外,为了提升患牛的食欲,诸如健胃散、维生素B1等,均为不错的选择。

再者,为了控制继发感染,可采用青霉素、链霉素以及磺胺嘧啶钠针剂等。上述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病牛症状,防止病牛死亡,不过仍需予以密切的观察,避免复发。

6 总结与体会

根据相关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区域内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传播为昆虫叮咬,诸如虻、蚊、螯蝇等,感染密度较为惊人。大多数病牛为成年牛,后备奶牛以及犊牛则并不多见,可能是由于犊牛不宜感染该病或是呈隐性感染。值得一提的是,当气温升高时奶牛会出现气喘的现象,需要与该病的早期症状相辨别,一般以奶牛体温有无明显升高最为判断依据[3]。

此外,该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仅以发热、气喘为主,奶牛的精神状态在发病初期并不会明显衰退,生产性能也无明显影响,这就导致农户难以察觉到疾病的发生,无法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至于不少患者均是在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时才得到重视【4】。而在这一时期,奶牛的体质已然较为虚弱,对于药物的耐受力明显下降,恢复难度较大,治愈率普遍不高。再者,该病的气喘症状较为突出且比较典型,即便是患牛发热不明显时也是一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牛的红细胞遭致破坏,携氧能力大幅降低,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功能受损,这就导致奶牛缺氧,进而表现为喘气。

在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之中,血涂片检查是较为有效的手段,同时可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依据。不过,在该病流行区域,牛群之中存在较大比例的隐性感染者,因而通常不能仅仅通过血液涂片之中出现畸形血细胞便视为该病诊断的依据,而应充分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并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治疗依据。

最后,积极预防无疑是防止奶牛患上附红细胞体病最为有效的手段,较为常用的措施包括改善奶牛营养状况,提升抵抗力;改善牛圈卫生条件,在夏秋之际采用杀虫剂对圈舍以及奶牛体表进行喷砂,预防昆虫叮咬等。此外,可加强饲料管理,以提高牛群免疫力。在外地牛的引进工作之中应当密切注意,潜伏病牛通常会因管理不当而骤然发病,尤其是在引进后的一年内。因此务必对引进牛进行细致的检查,杜绝附红细胞体病传入。要做好包括耳号坩、注射真逗等器械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如果能够做好上述一系列措施,那么相信对于预防附红细胞体病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鄂文艳.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和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8(06):127.

[2]陈保仁.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其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7(12):69.

[3]李鸿斌.对甘肃省陇西县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规律及治疗研究[J].中兽医学杂志,2017(01):83.

[4]李楠.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与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症状、诊断及治疗[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147.

猜你喜欢
奶牛诊断防治
小奶牛便签夹
奶牛吃草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奶牛的家》
美味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