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辉 臧楠
本文从产教融合理论指导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出发,认为产假融合理论能够有效的帮助高校完成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任务,同时分析了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诸多问题,最终提出组建专兼职教师团队,开展专兼职教师培训,旅游企业、高校、学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构建学生社会实践小组,组建专门的产教融合沟通部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1 产教融合理论指导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产教融合理论,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旨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其内涵与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产教融合是有所区别的,国内最早提出产教融合这一说法的是江苏无锡技工学校。该校在探索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过程中,提出“产教融合”,即“千方百计寻求与生产实习紧密结合的产品,以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产品意识、时间观念及动手能力。”
产教融合理论发展至今,其内涵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可以将产教融合理解为,以校企合作关系为基础,由企业提供技术、资金、经验、设施设备、人员等资源,帮助高校培养具备应用能力的人才,企业对高校人才具有优先聘用权的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专业作为我国起步较晚的新兴专业,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和学科体系,但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旅游业从快速发展阶段,正式进入了瓶颈期,旅游行业开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由量向质发生转变,旅游专业面临着由研究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的社会需求。但是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其主要的职能是培养学生,而非营利性的商业组织,这就造成高校对于旅游行业发展的理解一直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想要培养满足旅游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必须由旅游企业配合才有可能实现。
产教融合能够为高校提供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使高校能够获得连续而准确的市场信息,了解社会和旅游行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可以借助旅游企业的设施设备完成最终的实习实训教学,为学生掌握知识和熟悉技能提供优越的硬件环境;通过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在校教师学习、座谈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师行业经验,增进教师对旅游行业技能、标准、运营的理解,增强教师的实践课程设计与指导能力,兼职教师负责具体的细节技能的培养与指导,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未来工作的知识与技能。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以产教融合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2 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2.1 培养计划与实际脱节
目前我国旅游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基本上是由高校独立完成的,制定培养方案的人员也以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为主,培养计划制定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以应对未来学生进入社会后,旅游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但是,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旅游需求变化频繁,长期在高校工作的教师与行政人员对于旅游行业各类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难以把握,难免会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这就使本来就有限的大学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在了不必要的课程上,这不仅会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毕竟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一旦学生发现所学内容对未来工作毫无用处,就有可能会滋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2 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目前在高等教育学界普遍赞同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技能。但是,对于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的分配问题,现在还处于争论阶段,理论课程比例过高,实践教学效果就会非常有限,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知道有这样的技能,但是具体到业务的时候因为练习有限,无法真正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反过来实践课程比例过高,看似让学生掌握了技能,但是却忽视了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剥夺了学生未来进一步掌握同类型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必须合理,目前旅游专业理论课程比例过高而实践课程比例过低,旅游行业作为一个对技能要求较高的行业,过低的实践课程比例,直接造成旅游专业毕业生在初入职场时,难以表现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大量的旅游专业毕业生选择改行。
2.3 旅游教师缺乏实践课程指导能力
高校旅游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师工作,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同业工作经验,甚至连基本的社会工作经验都没有,这就造成旅游教师普遍缺乏对旅游专业技能的掌握,在实践课指导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难以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实践技能。
2.4 忽视学生在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直接受益人,在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是被忽视的群體。整个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在不考虑学生意见的前提之下,直接由高校的旅游专业教师与相关的工作人员,依据教育规律、教育理论与案例等理论与资料制定,从学术角度可能培养方案非常符合当下的教育现状,但是培养方案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最终培养方案的好坏是由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决定的。无视学生的作用,一方会造成学生对于培养方案的内容不甚了解,对于各门课程的作用与目的不清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方案中偏离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学实际的内容,不仅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滋生新的教学问题,最终适得其反。
2.5 产教融合工作缺乏有效沟通
产教融合的过程是高校与旅游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行业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具体而言就是高校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而旅游企业从行业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合作要求是高校所不能接受的,从双方各自的角度出发,双方都没有错误,错误的实质是缺乏足够的沟通。目前高校与旅游企业沟通,主要是由教务处、实习就业办公室等部门负责,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旅游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并不了解,而旅游企业与高校沟通的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高校教学更是了解有限,这种有限的沟通必然会造成矛盾。
3 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3.1 组建专兼职将结合的教师队伍
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是需要由高素质的旅游教师团队来完成的,首先根据课程的需求,在高校内部选拔学历层次高、中级职称、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参与到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中来,之所以这样选拔教师,主要是考虑到一方面要完成相应的理论教学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水平,同时也需要教师能够接受来自于企业兼职教师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高效的沟通。其次,从企业聘任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和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兼职教师,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技能部分的教学工作,需要借助企业兼职教师所具备的行业工作经验与技能来完成。
3.2 广泛开展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高校专职旅游教师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善于讲授理论知识,旅游企业兼职教师旅游行业工作经验丰富,具备高超的工作技能,二者各有优点,在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高校专职旅游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短期学习,由专职旅游教师为兼职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共同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座谈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完成专职与兼职教师的融合工作,最终实现二者的无缝连接。
3.3 旅游企业、旅游教师、学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初衷,就是在考虑旅游行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根据旅游教师的专业意见,在适当参考学生的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培养既具备完整的知识理论框架,又掌握旅游行业服务技能的应用型旅游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由三者共同制定,通过座谈、调查等方式,最终在旅游企业、旅游教师和学生三者意见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3.4 构建学生社会实践小組
高等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的未来更加美好,但是毕竟目前国内关于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处于研究阶段,轻率的将不成熟的培养模式应用在学生的培养中,产生的后果是不可控的,这样做显然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有必要将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验证。
学生社会实践小组就应运而生了,小组的成员主要由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感兴趣的旅游专业学生组成,在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之余,利用业余时间,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分阶段的进行相关的教学试验工作,一方面检验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就实践课程的教学提出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意见。
最终,根据学生社会实践小组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调整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优化后再真正的投入到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当中,将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风险降到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学生社会实践小组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旅游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也不可避免的会经常进行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有必要展开相关试验工作,以保证培养方案能够持续改进。
3.5 组建专门的产教融合沟通部门
沟通不畅是造成产教融合出现矛盾的根本原因,为了更好的实现相互沟通,有必要在高校与旅游企业内设置专门的沟通部门,部门的成员分别由高校旅游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构成,在完成各自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互相了解定期进行座谈工作,就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异议进行有效沟通,进而解决合作过程中沟通失效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8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