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鲍亚玲
高校思政教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基本道德的综合与发展,坚持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不断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高校在社会全面落地的重要手段。但是其最根本的影响,是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思想指引,而在教学模式上,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而应该是家长、学校、学生与社会这四大群体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切实做到高校全方位育人模式。
1 全方位育人模式的主要内涵
(1)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课与其他专业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性更强,科学性是通过思想性表现出来的。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本,基本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四部分课程,通过四个学期两个学年的必修课程教学教授这一课程。从历史观的角度看,它是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及思想发展的主要概述,从思想性角度看,它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与理论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理论的学习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与道德的洗礼,坚持以法律法规、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思想道德要求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对个体来说,构成其属人本质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不会自动地内化到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只有经由教育,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才能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抛开了思想政治关系的社会关系是不完整的,抛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教育也是不完整的。人需要培养才能性本质的发展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社会化,就是使学生了解并认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其继承既有的思想政治关系的过程;二是确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自觉承担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3)对高校思政教育育人的全方位、全面性要求。思政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是教育行业的工作重点,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只有通过家校共育、社会共管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才是全方位育人模式的本质要求。坚持家校共育,就要坚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向,坚决防止道德滑坡现象。与初中、高中的教学阶段相比,大学生不管是在生活、思想、学习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有更大的自由度,这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的需求,足够的独立空间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但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对高校大学生造成不良的思想侵蚀,坚持通过家校共育、全方位育人的方式引导高校学生扣好人生的前几粒扣子,才能为学生个人发展、整体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支撑。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很多家长还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而将学生教育全部推给学校,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接受能力差,就是学校的问题,家长已经为教育花费了足够的金钱与精力,为了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习“绞尽脑汁”,大学时段应该有所放松,而在“精力分配”方面,更注重对知识学习的关注,对成绩的关注对学生的三观树立、思想道问题,很多家长持“还是个孩子”这一观点,导致孩子的德育缺失,认为德育在孩子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就自然会懂,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与引导,因此,对大学生的家庭思政教育更注重“大理论”,忽视日常实践与“小引导”。
(2)整体联动机制不完善。当前的思想教育整体联动机制,主要表现为家长群体“极力支持”高校大学生的所谓正确社会价值观,比如为满足学生攀比心理而“勒紧裤腰带”买高价电脑、高价日用品的现象,而学校的“整体联动”,目前只停留在表现较差请家长、成绩单寄送回家这些于事无补的小打小闹,真正的家校共治、社会联动机制还未完善。
(3)大学生自我修身意识较差。当下的大学生群体,很多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主体的变化也导致德育主体之间的矛盾凸显。与中老年群体相比,大学生群体都是改革开放后的“优生优育”代表,在家庭的极度保护与社会的放纵吹捧下,很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畸形化、不健全,自身修养意识差,有些因错误的价值观而出卖自我迷失方向,有些因错误的金钱观而身陷网贷风险,一系列社会问题频发的背后,其实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缺失。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创新路径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堅持党的领导这个主要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炼的当前社会发展道德标准,用简单的二十四个字,将中华传统美德、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为广大的家长群体坚持全方位育人提供简单易懂的“思想道德重点”,更具有针对性与代表性。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坚持做到维护两个核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坚持以教育的方式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发展中。
(2)完善各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联动机制不是简单的联系机制,而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提升家长参与度。虽然高校学生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个体,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凝聚个体之间的发展方式更加快捷方便,校方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课件发放等形式缩短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将家校联动这一项工作通过网络落到实处,对学生家长进行道德教育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全方位育人环境。
(3)增强大学生自我品格修养。自我品格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通过社会的不断磨练、教师及家长的纠正以及自身意识的提高来实现的。自我品格修养在教育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在生活中与家长教育相关联,在自我意识提升上以传统道德学习、理论深入研究相关联。坚持把自己放在社会发展的大洪流中进行塑造,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汲取品格修养的力量,坚决以实际行动摘掉社会对“90后”、“00后”发展偏见的帽子,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蓝图建设出发,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4)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如果说思想政治家校共治的发展模式是保证高校学生接受全方位、多领域教育的主要方式,那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就是对学生思想政治家校共治效果的考验。在学校考验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核,比如以舞台剧改编、演讲、朗诵原创等方式开展考核工作,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我学习结果进行考核,在校外考核上,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从征信、兼职、考试、社会帮扶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倒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推动“实践思政”建设。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参观、考察、体验,校内组织视频观看、青马工程培训、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经典诵读等系列主题活动,开展校内“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利用假期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走访、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形式,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了解社会,社会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有组织、有反馈、有奖励,把校外社会实践打造成学生思想成长、塑造“三观”的校外“第二课堂”。
(6)抓好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模式还停留在理论讲解阶段,教师专业性较高,但是在授课形式与课堂互动上的创新缺乏,真正发展型思政教育人才缺乏。通过校内培养、校外引进的方式对思政教育专业人才队伍进行扩充,切实为思政教育的家校共治模式提供基础的人才保障。
4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方位育人发展模式,是通过四级联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模式,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普及到教育的各个阶段,夯实青少年一代思想基础。
课题名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探究,课题编号:2019049。
(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