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舞者在进行体育舞蹈表演时,是否具有并能够合理运用良好的舞蹈意识来完善舞蹈表演进行探讨。首先,详细介绍体育舞蹈的基本概念与其特有的价值功能,突出强调体育舞蹈的作用与其艺术之美;其次,指出在一段体育舞蹈表演中,舞者能否具有较好的舞蹈意识直接关系到舞蹈表演的质量与水平,即强调体育舞蹈中舞蹈意识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舞蹈意识的内涵和基本构成要素;再次,进一步强调在体育舞蹈中,舞蹈意识对于舞者向观众呈现一段完整优美表演的重要性;最后,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探讨在体育舞蹈表演中培养舞蹈意识的方式。
关键词:体育舞蹈 舞蹈表演 舞蹈意识
一、体育舞蹈的概述
(一)体育舞蹈的基本概念
体育舞蹈不断从劳动人民的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与加工,成为一种集艺术之美、竞技之美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体育舞蹈可以分为大众体育舞蹈和竞技体育舞蹈两大类。大众的体育舞蹈主要包括用于教学中的舞蹈以及用于社交活动中的舞蹈等;竞技类的体育舞蹈,则是我们在竞技比赛中常常能看到的舞蹈,如拉丁舞、摩登舞等。可见,体育舞蹈是一种艺术价值较高的综合性舞蹈,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够展示艺术之美,更能体现舞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力量之美、灵魂之美。因此,体育舞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二)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
体育舞蹈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促进舞者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和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使得舞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变美,这种美是自然之美、健康之美、艺术之美。实践表明,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纠正人体的不良体态,使人体的支撑器官,如肩膀、脊柱、胸部、骨盆和下肢等看上去更趋于完美,还能让身体看上去更加笔直,线条更加优美和对称。另外,无论是哪一种体育舞蹈,在舞者跳舞的过程中,他们的目标始终都是为了向观众呈现出最美的一面,是一个追求并实现舞蹈之美的过程。在舞者跳舞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优美轻快的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压力、释放压力的功效。此外,通过跳体育舞蹈,还可以促进舞者之间的默契与交流,让舞蹈氛围在短时间内变得既和谐又融洽,有助于突破人与人之间的孤立关系,使他们可以借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广泛的接触感受到自由和幸福。因此,体育舞蹈能够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也能够进一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二、舞蹈意识的基本概念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舞蹈意识是指舞者在进行一段舞蹈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对舞者而言,舞蹈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充分地对一段舞蹈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是舞者在舞蹈表演中对舞蹈本身意韵的情感表达。
舞蹈意识在舞蹈表演中仿佛是一种神秘而巨大的力量,支配着每一个舞者的舞蹈动作。因此,在每个舞蹈动作中,什么样的舞蹈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舞蹈体验。所以,舞蹈中的一招一式是否准确地传达了情感,以及舞蹈中每个舞者想向观众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是否准确,都取决于良好的、敏锐的舞蹈意识。
三、体育舞蹈中的舞蹈意识
(一)舞蹈意识之“擦地”意识
在体育舞蹈表演中能否具有较好的舞蹈意识关系到舞蹈表演的成败,尤其对于体育舞蹈中的竞技体育舞蹈,如拉丁舞。拉丁舞要求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脚掌和地板的相互作用来完成。说得通俗一点,即需要舞者在舞蹈表演中反复地进行“擦地”。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一定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及与地板摩擦,才能最终向观众呈现出一段完美而具有灵魂的舞蹈。
完美的体育舞蹈表演取决于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能否很好地利用地板进行“擦地”,如果舞者能够很好地利用“擦地”意识,并加强练习,那么其最终在舞蹈表演中的一招一式也必然是完美的。正如在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的一档舞蹈类的节目——《舞蹈风暴》中,优秀的芭蕾舞者敖定雯所坚信的那样:舞蹈没有捷径,就是通过无数次的练习而熟能生巧。可见,舞蹈意识中的“擦地”意识何其重要。
(二)舞蹈意识之“审美”意识
体育舞蹈追求一种自然之美、健康之美。在体育舞蹈表演中,舞者应尽可能地去展现体育舞蹈之美,将体育之美、舞蹈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美感创造的体验,不仅仅体现在体育舞蹈的动作之美,也需要舞者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将眼前所见之美融入体育舞蹈表演的精神之美中,进而给观众带来由内而外的、真正的舞蹈之美。
(三)舞蹈意识之空间感知能力
在大多数的体育舞蹈表演中,更多时候需要通过多人配合来完成表演,那么这便要求舞者具备较好的空间意识,即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很好地感知空间,进而使得舞者与舞者之间能够进行完美协调的配合,完全展现出体育舞蹈之美。在双人的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两个舞者既是单独的个体,同时也是互为依托的“连体婴”。单独的个体在于体育舞蹈表演中的每个舞者都有各自的舞蹈动作、舞蹈路线和舞蹈动作展现;互为依托的“连体婴”在于在同一个舞蹈表演中,双方需要进行密切的配合,互相信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完美的舞蹈表演需要舞者一方面是單独的个体,有各自的展示空间;另一方面还需要成为互为依托的“连体婴”,默契地共同完成一整套的舞蹈表演。这便需要舞者双方在体育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拥有较好的空间感知能力。
四、舞蹈意识对体育舞蹈呈现效果的影响
在体育舞蹈表演中,舞蹈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一段体育舞蹈表演若要追求尽真、尽善、尽美,那么其中必然离不开舞蹈意识的作用。舞者具有较强的舞蹈意识能够使得舞者在完成一段体育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可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为舞蹈动作注入灵魂,凭借对身体表现力的认知、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知、对舞蹈表现情感的认知来很好地诠释舞蹈的艺术之美,进而使得舞者的身体、心灵与情感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段完美的体育舞蹈表演。
舞蹈意识在体育舞蹈表演中像是一种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力量,对舞者的每个动作进行良好的支配,使得整段体育舞蹈表演能完美地落下帷幕,取得成功。
五、如何在体育舞蹈表演中培养舞蹈意识
(一)培养对舞蹈的审美能力
完美的体育舞蹈表演离不开较高水平的舞蹈审美能力,培养对舞蹈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与深化舞者对舞蹈的基本认识与理解能力。培养对舞蹈意识的审美能力包括:舞蹈动作的正确用力、舞蹈情感的正确理解与表达等。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能够很好地支配身体动作,使得舞蹈表演中的每个动作都会“说话”似的,才能进行准确的传情达意。舞者如果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的是一种热情的表演情绪,那么必然能使观众的情绪也变得积极高涨起来;舞者如果向观众传递的是一种悲伤的表演情绪,那么必然也会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陷入低气压中。正是因为舞者对一段舞蹈所拥有的独特审美能力,才能使其较好地对舞蹈节奏进行处理、对空间调度进行掌控以及对色彩的准确进行渲染等。因此,舞者只有具有较好的舞蹈意识,才能向观众呈现出让人印象深刻的舞蹈表演。
(二)训练舞者的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舞蹈表演中,舞者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培养舞蹈意识的关键。当舞者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有助于舞者在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中创造出具有新意的舞蹈动作。在舞者充分享受优美舞姿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同时,也能将舞蹈的情感进行全方位的释放,进一步显示出舞蹈意识对于舞蹈的重要性。
(三)训练乐感
在一段体育舞蹈表演中一定少不了音乐伴奏,如果舞者能够读懂舞蹈的配乐,则有助于更好地激发舞者的舞蹈意识。因此,加强训练舞者的乐感,有助于培养舞者的舞蹈意识。
当舞蹈有了配乐,就像咖啡有了伴侣一样,两者的结合才能够将体育舞蹈尽善尽美地展现出来。当然,光有音乐伴奏是不够的,舞者还必须对音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用舞姿来完美地驾驭舞蹈表演。只有舞者将舞蹈与音乐巧妙地融合于一体,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使舞蹈具有生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舞者在完成一段体育舞蹈时应具备良好的乐感,能够读懂音乐,培养舞蹈意识,进而更好地完成舞蹈表演。
体育舞蹈是一项世界性的舞蹈艺术,能够让舞者在舞蹈中充分地放松身心,愉悦心情,给生活增添乐趣。与此同时,舞蹈意识对于体育舞蹈的完美呈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舞蹈意识,将体育舞蹈通过舞者优美的舞姿来展现,有助于舞者将舞蹈之美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同时,舞蹈意识是舞者对体育舞蹈表演内在规律的认识,舞者具备较好的舞蹈意识不仅有助于展现舞姿的优美,也能够增强体育舞蹈的艺术之美,将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注入鲜活的生命。
因此,在体育舞蹈表演中,舞者应充分重视舞蹈意识的作用,加强训练舞蹈意识,进而深化舞者传情达意的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最终向观众呈现出具有极致美感的体育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1]刘建.无声的言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耕牛.舞蹈意识特性解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04).
[3]赵必纯.唤醒灵魂——谈舞蹈意识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4).
[4]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5]高明,邱军,陈晋仙等.山西省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
[6]梁燕飞.山西省城市社区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7]孙刚,王开广,王志强.大同市社区开展武术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
[8]卢苏玉.运城市盐湖区城区老年人武术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金田,2014(12).
[9]陳树德.国际体育舞蹈概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01).
[10]扬威,袁水海.当代国际标准舞蹈教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11]秦晓松.试析国际体育舞蹈与人体美[J].体操,1992(02).
[12]倪菊萍,沈小燕.高职高专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必要性[J].内江科技,2009(11).
[13]易志芳,杨和峰.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初探[J].消费导刊,2009(12).
(作者简介:洪杨,女,硕士研究生,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