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2020-05-11 06:00马敬华
知识文库 2020年6期
关键词:区域材料幼儿园

马敬华

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以其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点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自主操作、自由拼搭、探索发现、学习讨论等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很好地成为了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形式。

但在實际观察中我发现,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往往难于准确把握,教师指导间接性的特点容易被忽视,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常流于形式,区域活动的真正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表面上开展得红红火火,却没有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1 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 区域活动设置缺乏针对性,缺少开放性,趋于形式化。

区域活动的设置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这已成为多数教师的共识,可往往因区域设置缺乏针对性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通常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弃土求洋,注重花哨,个别教师不能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而是照搬城市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模式,如“麦当劳” “披萨屋”“ 休闲吧”等,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 教师们不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贴近幼儿生活的让孩子们感到亲切、熟悉的乡土资源来设置我们农村幼儿园里应具有孩子们熟识的“农家味”的区域活动。对于区域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与当前的教育和主题相适应等方面缺乏深层思考,以至于幼儿不能积极参与这类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也就成了一种装饰或点缀,没有人玩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

1.2 区域活动材料单一、投放盲目,利用率低。

区域活动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我发现,实际情况却是我们教师在开展班级区域活动时主要考虑的是区域设置的场地、投放材料的品种和数量。材料缺乏可操作性与探究性,不能随着孩子们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不能够适应幼儿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另外还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缺乏层次性, 不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

1.3 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不到位,观察指导技能欠缺。

从我园区域活动展示情况看,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有:一是对幼儿尊重不够。区域活动时,有些教师不能够了解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很多孩子 “被安排”,个别“活跃”孩子往往被指定参与某个区域活动,使他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参加活动。二是观察不够。个别教师由于缺乏观察技能,不能够深入地观察了解幼儿活动情况,指导随意性大。一种是干预过多。从区域活动开始到结束,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走到图书角问:“看什么呢?你们怎么不看这本书呢”,一会儿走到表演区问:“你们怎么不表演小羊咩咩呢……”,这时的提问不仅起不到指导的效果,反而打断了幼儿的思路。另一种是放任自由。有的教师虽然明确自己的“观察者、合作者、指导者”角色,但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还不是很清楚,如区域活动一开始有位教师就进入某个区域和幼儿一块儿玩,纯粹地成为了几个幼儿的玩伴,忘记了教师多重角色的身份,忽视对其他区域的观察指导,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

2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析与思考

如何避免或克服上述问题,使幼儿园区域活动更积极高效地开展,以满足每位幼儿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最关键在于幼儿园课程观的转变和教师指导区域活动水平的提升。我们应从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提高区域活动效益着手,促进教师在研究、探索区域活动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2.1 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域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应通过园本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强化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幼儿园大课程观,把开展区域活动和主题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2 深入实践研究,提高区域活动效益。

开展区域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怎样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益呢,笔者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实践,深入研究。

2.2.1 依据主题设置、选择区域内容,创设动态、有弹性的区域环境。

(1)区域活动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随着不同主题的生成和更换,区域活动也顺应主题的变化而发展,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教师明确每一个区域内容的价值目标,又能让幼儿在全方位整合的环境中互动、游戏和学习。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应能随时调整,要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而转移。

(2)活动区要始终吸引孩子的参与,就必须保持其环境构成的动态性。在教学中,主题内容在不断更换,孩子的兴趣也会随着主题不断变化,那么活动区的设置就不该是一成不变,而应随着主题目标和幼儿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以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3)深化主题,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我们在提供材料时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让处于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在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发展。

(4)把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补充。区域活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结合,给幼儿创造多种表达途径,提高幼儿学习质量。

2.2.2 结合本地资源,科学提供品种多样、富有特色的区域材料,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1)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教师应根据区域目标及幼儿的兴趣选择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的区域材料,以各班当前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并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2)结合本地资源投放趣味性的活动材料,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①突出区域活动的本土性。美丽的“大沙河果园”是我们家乡的名片, 盛开的梨花点缀树间,似晶莹的白雪挂满枝头,花香四溢,沁人心脾。童真的孩子们嬉戏其间,勤劳的果农播种着明天的希望。怎样将这别具一格的家乡风情迁移到我们的区域游戏中来呢?我们让孩子做小记者去调查家乡的特产,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家乡的本土特色及家乡的文化内涵,孩子们对“梨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再发动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做农家特色产品。在游戏中孩子们创设了“花茶座”、“花饼坊”、“花饰街”等等,不仅提高了游戏的兴趣,更让孩子们领略了家乡特色产品的魅力。

②突出区域活动的季节性。如:春季投放野生的花、草,丢弃的苹果、梨子、牛蒡藤和各类树叶、枝条、藤条等;夏季投放各类水果、蔬菜、沙、石、水、土和各类昆虫等;秋季投放果实、种子、麦秸、稻草等;冬季投放蛋壳、玉米芯、棉花壳、果皮、落叶和干果类等。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使幼儿对活动充满了期盼和创造欲,从而促进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的学习。

③突出区域活动的可变性。本土材料大部分都是一些半成品,如大大小小的果实、长短不一的麦秸、稻草、五顏六色的种子等。在分析判断材料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尝试用组合、增添、删减、收藏再复出等方法,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使活动的扩展和深化更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运用“材料库”。活动区材料的丰富在于不断的收集和积累,资源共享是提高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小型材料库”,以园为单位建立“大型材料库”。

2.2.3 重视观察,捕捉幼儿有效信息,进行适宜介入指导。

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

2.3 积极评价与反思,促进区域活动高效质量的实现。

活动中,我们积极采用纵向评价使幼儿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反思是老师对每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要求教师还要把反思记录清楚,方便对比再反思,使区域活动增效。

总之,区域活动的开展,既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又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研究空间。教师把新的幼儿园大课程观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也在研究、探索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丰县示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区域材料幼儿园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爱“上”幼儿园
可爱的小瓢虫
区域发展篇
材料
摇摇鹅
想念幼儿园
赠送折纸材料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