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育教育是初中素质教育组成的重要部分,能够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个人气质的塑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育当中,教师往往将美术的技法,以及画面的表现力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被动地吸收美术知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遭到打压。本文将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为基础,探究如何在初中美术的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兴趣激发
一、 引言
在初中美育教学当中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首先要将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感受到美术带来的快乐。当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感受到美术带来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到标准水平。最后,教师要将美术的完整内容教导给学生,将美术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二、 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课堂的成功与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非常大的考验能力。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课堂和活动的基础,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思想。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根本设计教学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便做到对学生的对症下药。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素描培训时,可以进行课堂情景创设,用“母亲节来了”作为背景,在课堂上,教师把一幅女性角色为主的素描展现给学生,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母亲节来了,让学生以自己的妈妈作为主题,进行一幅素描画的创作。这个主题便能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跃跃欲试,带动这节课的学习氛围,因此学生在进行这幅画的创作时,会带有十分的兴趣进行创作。因为初中生的美术水平普遍都比较低,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开始画画之前准备一张自己妈妈的照片,这样也可以方便学生参考照片进行绘画。可以在放学以后,将画完的照片在母亲节当日送给自己的妈妈,并写下送给妈妈时心中的感受和想法,在开始下一节课前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的科学设计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三、 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初中的美术课堂当中,教师一味地布置任务和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很容易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束缚,导致学生的画面缺乏灵动的美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绘画灵感不利。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不同于成年人,脑中的思想和思维比较活跃,用对成年人的条条框框去束缚他们反而会不好。美术教师应该用灵动的思维去教导学生,而不是去束缚她们,应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力。
比如,在进行水彩课的教授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参考的临摹图片——一幅海上日出的临摹景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湿画法,这样便于绘画早上日出时水面上若隐若现的雾气,然而有一些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运用了不同的干画法,使水面和云朵颜色分明,形成了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感,教师可以将这幅画当作范画,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尝试,利用多种的画技,体现出不同的画面风格,从而画带有出自己感觉的海上日出。这样的教学方式,带动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更好地释放了学生的“思想风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地体现出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自身艺术素养,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转变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体个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也对全体的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标。在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教学经验,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讨中,教师要设置一个有深度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互相交流,在不断思考中得到自身的感悟,让学生逐渐学会深入思考问题。
比如,教师开展了“欣赏园林假山”的课堂活动,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收集活动,在公园、景点、互联网收集各种各样的假山的形态和结构等,收集完成后各个小组制作一个PPT,用电脑文件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其他小组可以在回答完的小组中进行交流和探讨,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进行回答。当课时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小组回答完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抽查一些小组进行提问,用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反思。在课堂的整个教育当中,教师一直充当的是辅助者、引导者的角色,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才是课堂教育的关键。通过培养学生主体个性的教导方式,逐渐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当今的美育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为美术本来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自己的艺术形式,提高自身的气质,加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五、 尊重差异和个性,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擅长的方面,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来说,大多数同学都会在绘画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引导学生在不断的绘画练习和探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通过让学生放飞个性,自我突破和超越,就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绘画,让自己的绘画技术更上一层楼。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领悟和绘制“中国山水画”时,在带领学生融入这节课堂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领悟和思考,探索绘画的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以及山水画中的典型代表,为深入讲解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点奠定基础。其次,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就可以方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为绘制山水画做好铺垫。在学生进行山水画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针对学生不同的绘画基础和绘画手法进行准确的指导。教师通过研究学生的习惯和能力,就能更完美地完成教学的任务,明确教学重点,拉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这也能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方法,探索中国山水画的绘制技巧,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六、 优化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美术视野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深入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美术课程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体系的不断变化下,初中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突出教学的特色,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灵活变化能讓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精神。
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生活中的色彩搭配”这节课程的内容时,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色彩搭配是美术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绘画的基础,是开展美术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色彩搭配的方法,只有正确的色彩搭配才能让画面的内容保持和谐和规整。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色彩搭配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技巧,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总结和研究。生活是最好的学习课堂,生活同样也会给人无限的灵感,在生活的指引下学生也就可以更全面地学习绘画知识。在日常的事物和物品上,学生在认真地观察中就可以找到简单的配色方法,找到生活中的美感。为了增强课堂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绘画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增加简单的辅助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欣赏彼此的作品,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借助这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全面感受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养成勤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让学生在欣赏不同作品的过程中学习绘画相关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视野。
七、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自身的美育素养。学生是否可以熟练地掌握美术专业知识以及学生的绘画手头功夫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于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每一位学生是否真正的可以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美术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也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在美育的教育中,应该突破自身思想的囚笼,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思想活跃度。
参考文献:
[1]陈锦洞.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0(15):271.
[2]杜娅娅.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投资,2017(6).
作者简介: 林月红,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