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成
摘 要: 目前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出来了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分层教学模式的含义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然后采取归类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区别的对待,然后最终达到学生的整体水平趋于一致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模式符合我国当下教学体系中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高中的学习阶段,由于每一个学科的难度较以前都有着很大的提升,并且学生本身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造成班里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所以在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是非常合理的选择。本文主要以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说明对象,对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供读者进行参考和借鉴,并最终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这几年受到了很多学校和老师的青睐,被广泛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分层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却有着很大的挑战性,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难度,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将会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好处,使用这种分层教学模式的难点就在于老师必须对学生有一个足够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然后在这个基础和前提下给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的结果来开展分层的教学。学生也应该明白开展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特殊的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开展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效果。
一、 分层教学模式的原理
其实追溯分层教学模式的起源可以发现其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其本质就是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差异,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法却仍旧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异,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包含在当代的教学体系当中的,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在学习课堂上。
近几年来,我國教育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对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论和知识观点,但是分层教学法的实质却没有变,就是可以对老师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合理的分配,然后最终达到提高班级学生整体成绩和水平的一种教学模式。
简单的分层教学模式大概如下所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对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和了解的程度,比如说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代表着对学习内容掌握非常好的学生,第二个等级是对学习的内容掌握的比较一般的学生,第三个等级便代表着那些基本上听不懂的掌握程度比较差的学生。然后如果老师应用分层教学法就可以按照如下的教学方法进行展开,对那些处于第二等级即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可以进行再次的辅导,如果在重新的辅导之后这些学生还没有对知识内容进行很好地掌握,那么就可以将这些学生先暂时的归入到第三等级之中,然后在第一等级的学生和第二等级的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而这时候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重点放在对第三等级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争取让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入,等到第三等级的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了差不多之后就可以紧接着继续接下来的课程了。
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是如今教育发展的必然,如今教育发展的现状就是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了一种体制化,目前教育将培养人才作为第一需求,而分层教育模式应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下人才培养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从中可以体现出来节约人才的思想,否则如果对那么处于第三等级的学生不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多次辅导,任由他们自由发展,那么就会造成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所以分层教学法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当下教育的民主性,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发展趋势。
二、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构建分层教育模式
(一)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就是为了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同时也能对老师的巨大工作量进行减轻,所以老师就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数学水平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层,在分层之后老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层的学生的掌握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个层次的划分也不能够仅仅就依靠学生的成绩,还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等等,比如说如果班里的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成绩相差不大的话,但是考虑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就可以让他们最好分散开来,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样也非常适合老师的管理,让老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来,花费更少的时间去维持班级纪律和处理一些和学习无关紧要的事情,虽然将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放到比他们等级高一点的层次当中可能对学生的听讲来说具有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好胜心的特点,让他们和学习比较认真的孩子放在一起,由于这个竞争环境十分激烈的原因,这些调皮的孩子也会逐渐热爱上学习,变得更加努力的学习。除了上述提到的分层的考虑,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千万不要让学生感受到分层之后所带来的差别对待的感觉,对于那些掌握程度比较差和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的学生来说或多或少处于较低的层次中难免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层次划分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且高中时期政使学生处于叛逆的时候,所以老师也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也从内心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放弃,仍旧被老师在重点关注着。除此之外,老师可以不定时的对划分层次范围内的学生进行变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更大的动力,这样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进入到更高的层次当中,而对学习放松的学生如果成绩不够理想则需要进入到较低的层次之中,有了这样的荣誉意识学生就会更加刻苦努力不掉队。
例如说老师可以将班里的同学分为如下A,B,C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中是一些表现较好,对待学习态度比较好,学习比较主动并且成绩较为理想的学生,B层的学生主要是在班级中成绩处于中游,但是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可能仅仅是对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的一小部分没有理解透彻。而C层次的学生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缺乏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也不够主动,所以成绩一般就处于班级的下游。老师应该在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小组的成员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一个最为合适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样不同分组的学生就可以在不同的小组之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