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经历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演变过程,对于国际国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审美意境进行分析,从人际交往、阅读等方面分别阐述汉语言文学语言的意境美,以及如何提升汉语言意境的途径。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语言应用 审美意境
一、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审美意境
(一)人际交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关系越来越复杂,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我国的教育事业,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培养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方式阻碍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使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欠缺,只注重了考试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需要从教学基础出发,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意识。
(二)阅读理解
文学的理解能力主要取决于对文学语言的掌控程度,只有熟悉与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内涵,才能充分理解其表达的内涵与美学意境。在这一前提下,就需要我们主动了解汉语言文学作品中所富含的语言、文字的内涵。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要感悟其中的深层次内容,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提升对汉语言文学语言的独立分析能力。这种素养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来赏析其意境美。
二、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意境
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诗词、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汉语言文学丰富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这些不同体裁的汉语言文化都基于创作者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体会,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汉语言规律,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手法。意境来源于生活,不同作者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不同的性格,所表达出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使读者在阅读时能身临其境,并引发思考。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经典篇章的背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背诵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途径。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丰富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背诵,有助于我们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尤其是对经典篇章进行背诵,熟记于心,是深入体会文学内涵的有效方式。只有熟悉文学作品内容,才能根据文学作品所处的年代、背景分析其表达的内涵,从而掌握作者的叙述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境,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美。
(二)重视文章朗读,体会文学作品的韵律美
朗读训练在对文章理解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发声过程中可对文章的字词进行深刻的理解,运用或豪迈或舒缓的节奏朗读不同的作品,抒发情感,可清晰地掌握文章的风格,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总结文学作品阐述的道理,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境分析能力。
(三)勤于动脑动笔,深入掌握语言应用规律
在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的表达需要读者认真观察生活,在细节中寻找人生哲理,丰富自身阅历,完善知识结构,修身养性。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够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及意境美。在阅读过程中要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也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笔,通过书面的表达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语言文学创作中笔耕不辍,重视人物与景色的刻画,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自身的优势与缺点,从而不断提升文学素养。还可通过意境提升层次和美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另外,还可以和文学爱好者进行交流,品析作品。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生活背景、文化程度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有着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中融合他人的看法,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升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增加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四、结语
綜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体会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意境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作品的主旨、背景以及作者身处的环境,采用的艺术手法等。汉语言文学作品赏析与意境美的理解,需要我们通读文章,科学朗读训练,通过鉴赏与阅读深入了解作品。随着人的年龄及阅历的增长,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体会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发扬与学习汉语言文学及传统文化,提升对汉语言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树茂.试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7).
[2]李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J].汉字文化,2017(23).
[3]潘家珍.解析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文学教育(上),2015(02).
(作者简介:张夏鹏,男,本科,琼台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