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睿峰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精准扶贫”理念,提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扶贫思路,将产业扶贫列为脱贫攻坚八大重点工程之首。中药材产业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甘肃省优先培育发展的特色产业,作为甘肃省陇西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发展当地中药材产业从而带动脱贫成为一个需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陇西县中药材产业的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了解当前陇西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进一步推动陇西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的建议,为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陇西县;产业扶贫;中药材产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3.004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贫困地区通过培育和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把外在的推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形成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脱贫致富才具有根基。陇西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之一以及甘肃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陇西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党参、黄芪、当归等药材的种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的美誉。本文以陇西县中药材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药材这一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出一条能够提高产业扶贫“精准度”的有效路径,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贫困人口真脱贫、不返贫。
1 陇西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现状
1.1 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陇西县中药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其中白条、党参的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是国内最大的药材集散地之一。作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和交易基地,陇西县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陇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其自然条件和气候温度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种植和存储。目前全县内已经普查到的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310种,其中全国主要中药材品种96种,全国常用中药材品种93种。2019年,全县中药材播种面积24.45万亩,平均亩产301.6公斤,全县中药材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县区之首。
陇西的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在自然条件下,中药材不易长虫,不易发霉,非常适合药材的储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仓”。同时陇西县地理位置优越,其文峰镇更是誉为“陇上旱码头”,多条国、省公路与铁路在这里交汇,成为连接周边数十个市州县的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低廉的仓储成本,使得陇西县中药材仓储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南药北贮”、“东药西藏”的仓储格局。
1.2 精准扶贫助推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近年来,陇西县对中药材产业加强政策指引和保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围绕市场情况的变化指导农户进行药材的生产,销售,以销定产,以需定产。同时陇西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聚焦精准扶贫,提升特色产业,宣传陇西中药材。从2018开始,陇西县连续举办两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暨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论坛,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高了陇西中药材的知名度,以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脱贫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提高产业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造血功能”。
截至2019年底,全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共计45.90亿元,相较年初增长了0.59亿元,多家商业银行对陇西县中药材产业进行授信。2019年7月10日陇西县举办了为期一周的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药材种植贫困户培训班,培训班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政策、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中药材质量安全与追溯制度建设、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进行了培训和交流,帮助贫困户更好的种植中药材。
2 陇西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户文化程度偏低,缺少专业性指导
陇西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列全国县域地区前列,但年产值较低,中药材产业大而不强。通过调研走访发现,陇西县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人员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种植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缺少专业性的指导,造成种植的盲目性。种植户只顾眼前的利益,片面的追求产量,而忽略了种植的质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土壤结构被破坏,种植过程存在不规范。而且种植户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往往都是根据去年行情,选择去年价格较高,利润较大的品种进行种植,但由于市场供给的增多,最终可能导致该品种中药材价格在今年持续走低,“药贱伤农”,严重挫伤了种植户积极性。
2.2 缺乏优良品种,标准化种植水平较低
相比较其他农产品,中藥材的生长和培育周期较长,新品种选育工作长期滞后,而且陇西县缺少专门从事中药材科研的人员,技术装备落后,科研力量薄弱,导致药材优良品种的缺失。同时陇西县药苗流通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药材种子、种苗鱼龙混杂,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户的收入。
陇西县中药材种植模式以家庭为主,较为分散,未能形成一种合作、互帮互助的关系,对农户的带动力有限。而且当地的一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十分简陋,基础设施达不到国家的相应标准,与国际要求的GAP标准化基地相却甚远。通过走访发现,在陇西县的一些乡镇村庄,随处可以看到建设GAP基地的宣传横幅,但通过对当地药农的询问,发现他们并不知道GAP基地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些甚至对GAP标准一无所知。
2.3 中药材加工水平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陇西县现有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中药材加工业不发达,大部分加工企业都仅仅对药材进行简单的清洗、切片处理后,便将其出售给外地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深度加工,没有将药材产业中最有增值价值的部分留在当地,利润微薄。同时全县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仅仅24家,大多数药材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加工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导致药材加工过程中大量有效成分流失,加工出来的药材质量低下,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